
“二龙街”原是三河古镇老城区东南的一个古村落,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幼子赵匡胤、赵匡义兄弟“跑反”在此避难,留下了“二龙桥”、“二龙街”“黄水井”“黄道”等美丽的传说。33年(公元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接着,赵匡义又继承兄位,做了皇帝,因此,这个古村落便被三河古镇的人们定名为“二龙街”,定名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村落一直叫“二龙街”。
走在三河古街上,2500年时光仿佛就在我们脚下缓缓流淌。从春秋战国时的鹊渚,到五代十国时的“二龙街”和“皇水井”,再到近代的太平天国时的“三河大捷”。《尔雅·释水》中解释:“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三河地块过去和巢湖相连,常有鸟鹊聚集渚中遂称“鹊渚”。随着时间的推移,渚上泥沙逐渐淤积,湖水下落,古鹊渚与湖岸相连成为陆地,改称为“鹊岸”。

三河古镇的古街、古桥、古井多,关于它们的传说故事更多。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镇东二龙街、二龙桥与皇水井的传说。
话说五代十国时期,悍夫争战,各自立帝,十个小国就有十个皇帝,而当了皇帝的人又害怕再出现别的皇帝。于是,有人夜观天象,推断天成二年有天子出世。当时的后唐皇帝便下了一道命令,凡天成二年间怀孕的妇女和出世的小孩,一律杀死。并组织一班人马,四乡寻查,只要见到大肚子妇女和摇篮里的小孩,不问青红皂白,见到就杀。一时间,人心惶惶,千里恐慌,有孕有童者家家骇怕,都生着法儿想躲过这场灾难。
赵匡胤的母亲偏偏在这时临盆,而且还是双胞胎,他们便是后来的皇帝兄弟赵匡胤、赵匡义。

赵匡胤父亲找了一副旧箩筐,一头挑着一个儿子,走上了逃反躲灾之路。这一天,来到了小南河南岸,只见后有追兵,他想过河却寻不到桥。正在危急之时,他突然发现脚下伸出一座桥。他忙过了桥,一回头,那桥则没了影子。他上了河北的中街,正要放下担子歇歇,忽见街南头马嘶人嚎,一队追兵又在沿街搜查。赵父想找个人家躲藏,可家家关门闭户,无处可以躲避。他瞄见街旁有一口井,井旁有一个桩,他忙将箩筐绳拴在桩上,将盛着两个孩子的箩筐吊在井里,然后搬起井盖盖上井口,他自己睡到了井盖之上。追兵赶到井旁,只见一个穷汉抱着一条扁担,睡在井盖上面,鼾声扯得山响。追军走后,赵父忙打开井盖,只见两个儿子脸憋得通红,四行眼泪唰唰流进井里。
30年后,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了皇帝,后来,赵匡义又接替哥哥,也做上了皇帝。从此,赵匡胤兄弟经过的道,便被人们称为皇道,经过的桥,称为二龙桥,经过的街,称为二龙街,流过眼泪的井,称为皇水井。三河古镇的二龙街由于曾经有两个皇帝来过,所以古往今来一直十分繁荣。
复活节,是天主教国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3%,复活节成了全意大利人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热闹程度颇像中国的春节。意大利复活节期间,全国上下几乎每个村...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