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侯巷,是襄阳古城东南区块的一条街巷,长约600米。查光绪年间的《襄阳府志》,可见书内的街巷图中已绘有陈侯巷。湖北文理学院教授、文史学者叶植居住于陈侯巷内,他认为考虑到明代襄阳城东南区块由襄王府所占据,形成街巷的可能性较低,所以陈侯巷形成年代应在清代。
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的《襄樊市地名志》中介绍:“传说古时巷内有一姓陈的封建侯王,故名。”
据《襄阳府志》记载,西周时期,襄阳地区有樊、谷、唐、邓、鄾、阴、鄢、罗等诸国,但没有与“陈”相关的侯国。同样,秦汉所设的侯国如酂(萧何)、蔡阳(王莽母亲)、邔(刘柱)等虽然封侯众多,但也与陈侯无涉。
两汉以后之封侯也是如此。明清时期,襄阳没有非宗室的异姓侯爵加封。所以,陈侯巷因陈姓侯王得名的说法只能是传说了。
在2007年出版的《襄樊地名趣谈》中,有人认为“朝廷赐名‘陈侯巷’”,因其说并不为人所熟知,兹录于此:“陈侯巷因巷内原有陈氏侯宅而得名……传说古时候这里住着一户陈姓人家,丈夫在京城任尚书,夫人在家操持家务,日子过得十分殷实。夫人原系江南人氏,因哥嫂先后病故,家中尚有一个读书用功、勤奋好学的侄儿,就把他从千里之外的江南接到襄阳。为激励侄儿早日成才,姑母给侄儿许愿说:‘若能考取状元,就将女儿嫁给他。’侄儿不辜负姑母的一片心意,在家闭门苦读,立志考取状元。赶考临近时,姑母又特地将传家珍珠塔送给侄儿进京作盘缠,谁知赴京途中被强盗抢去,只好一路讨饭赶到京城,后来果然金榜题名。回到襄阳后,姑母果不食言,让侄儿与自己的女儿成婚。朝廷以陈尚书培养状元侄儿有功,特赐侯爵以奖励,并将原住地命名为陈侯巷。”
“很显然,这个说法来自苏州评弹《珍珠塔》。”襄阳籍青年戏曲演员、北京兰凤剧社社长刘冰介绍,“《珍珠塔》创作于清代,流传于江浙之间,故事讲述的是相国之孙方卿,因家道中落,到襄阳向姑母借贷,反受奚落。表姐陈翠娥赠传家之宝珍珠塔,助他读书。后方卿考中状元,与翠娥成亲。用戏文来解读襄阳历史,欲给襄阳增加点传奇色彩,出发点是好的,但难免流于杜撰。”
“也就是说,这条巷子里,当时住有姓陈姓与侯姓的居民。”叶植推测,陈侯巷是双姓命名。这种情况比起单姓命名来较少,但并不鲜见。双姓地名中还隐含一种情况,就是两家有通婚的可能。类似情况比较典型的是徐州丰县的朱陈村,一村以朱、陈两个姓氏的居民为主,世代通婚,所谓“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
“因为没有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巷内陈姓、侯姓居民也不多,现在只能采用排除法来分析、推测陈侯巷的得名。”叶植说,要揭开陈侯巷的历史,还有待以后的研究。
韶山餐饮以土菜和湘菜为主,突出韶山本土的地方特色。毛泽东一辈子钟情于粗粮糙米、乡菜土味。韶山毛家菜,伟人食俗,湘菜味道,韶山特色,千滋百味。毛家红烧肉韶山最有特色的肉类菜要数毛式红烧肉,要知道当年毛泽...
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南部,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人口8、211亿,是个多民族国家。印地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和商业用语。首都新德里(New...
陕西八大怪指陕西省的关中地区(大致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
严州干菜鸭是中国浙江建德传统名菜,因以水鸭和干菜合烧而得名。传说,明朝时当地一家菜店突然来了一名知府要用膳,菜店老板没有准备,为应付知府,急中生智,将未下蛋的麻鸭收拾干净,将雪里蕻干菜、肥猪肉、熟火腿...
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占地约50亩,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原为明嘉靖时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时刘恕改建,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当时以造型优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著称。经清太平天国之役,苏州...
岳北位于湖南省衡山县的白果镇,与湘潭、双峰、衡阳、南岳接壤毗连。岳北人热情豪放,性格开朗,喜爱文化艺术,闻名遐迩的“岳北山歌”就出自这里,不管是田间山野还是街头巷尾,无论是耄耋老者或者是黄牙稚童,都喜...
刮街是长治平顺县一带正月十六进行的一项民俗活动,主要分布区域为平顺县北部浊漳河谷沿岸,包括北耽车、阳高、石城二乡一镇,以石城镇白杨坡村最为典型。刮街其含义是人们集中起来,借助神仙等各种力量,将村中潜藏...
英国皇家爱斯科赛马会(Royal Ascot,又称皇家赛马会)正式开幕,为期一周。作为全世界最顶级赛事,以及英国重要社交场,它吸引了来自英国和世界各地的人前来观看。英国王室重要成员包括女王,都是皇家赛...
了解太平天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金田起义前桂平紫荆山曾经发生一件关系太平天国前途命运的大事。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冯云山在紫荆山进行秘密革命活动时突然被捕入狱,拜上帝会一时群龙无首,人心浮动,组织涣...
“把玩”既是一个名词,指能握在手里触摸和欣赏的玉器雕件或核雕等。又是一个动词,握在或置在手中赏玩。“把玩”源于汉隋,最初是在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之间把玩,逐渐扩散到其他各社会阶层,经过两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