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县忘八赛戏历史悠久。据有关资料记载,明洪武二年,五台县除“军民僧道匠”6户外,又新增一乐户。这些乐户,大多是朱元璋当权后,对被推翻的元朝宫廷三宫六院、教坊役工人员的贬斥发配户籍。元末明初,蒙古人北逃,留下的这些人又大多为汉人,因而被朝廷斥之为忘掉“忠孝节义人信廉耻”这八个字的“忘八”,发配贬斥到边远地区。当时五台县一共被贬来15家。至今人们还说道的松台村诸家便是那时被贬的教坊乐工。
“忘八”的社会政治地位十分低贱,与“倡优”无异。为生活计,“忘八”只能从事“倡优”之业,为人作乐或搬演赛戏。由于世人不愿与其婚配,“忘八”便让家中女子出卖色相,或在未开演赛戏的空场时,让其女子艳妆浓彩坐在赛台台口板凳上,勾引贫家光棍或好色之徒,借以传后。故有“忘八闺女坐台——招惹男人”一说。据传,“忘八”不配行常人的作揖鞠躬叩头礼节,参神礼佛只配行“鞑子礼”,即双手在胸前一绕,然后斜着上下一分,先左后右;与人相见只打一躬,故有“忘八行礼——打一躬”的说法。平时,“忘八”家除“乱搞男女关系”之外,倒也规规矩矩,不乱说乱动。然而,一过农历腊月二十三诸神上天之后,“忘八”家便变得“肆无忌惮”、“无法无天”了。男男女女纷纷出动,到集市上抓抢商贩店铺出售的各种年货,准备过年,俗称“抓集”。说也怪,人们都乐意让其抓,说是吉利发财,万事如意。
赛戏是“忘八”家专门演出的为迎神赛会的与原始宗教礼仪,又称“赛赛”。在神权时代的古代中国,特别是山西,这种祭仪极为普遍。赛戏表演怪异,不同于流行的戏曲。一般来讲,赛戏演三天。赛戏的前一天,忘八赛戏班便着两人,一打鼓,一筛锣,到该乡村沿街过巷敲打,通知村民第二天迎赛。第二天迎赛(俗称迎喜神)时,忘八赛戏班班主手执扎红彩绸的扫帚为前导,赛班人员化妆成七鬼八仙四值神和城隍,结成舞队,跟在班主身后,鼓乐队开道进村,村民夹道欢迎。赛班进所赛会的庙宇参拜诸神后,到庙宇里随意舞蹈,最后登庙院赛台(接神演戏的戏台)列队亮相。鼓乐停奏,迎神仪式结束。
接下来便演赛戏。赛戏有神鬼戏,也有三国戏、杨家将戏及其他一些历史戏,大都讲的是因果报应,迷信色彩很浓。赛戏表演没有唱腔,不用丝竹伴奏,只有“角儿”没有“龙套把子”,也没有传统戏曲的生旦净末丑。一些特定的“剧目”如《调鬼》等要戴面具表演。除“开场”和“收场”要用锣鼓唢呐大吹大擂一通,一些特定的场面如《大头和尚背侍女》,要用锣鼓唢呐演奏佛乐外,所有剧目中的演员上下场都用大大鼓大锣大镲击打“趟子鼓”,演员道白句读中间击打“过门鼓”,作为伴奏。又因赛戏道白多是特定平仄声的“诗句”,故又将赛戏俗称为“道诗戏”。而且有些剧目《斩汉魁》、《调鬼》甚至从台上演到台下,演到街巷,演到神棚。甚至可以“抓集”。正因为赛戏是用来赛神的,其赛日、赛台,甚至一些剧目也是固定的,不能有丝毫更改。现在所谓的庙会即是过去的赛会,只不过是“忘八赛班”变成了剧团,表演上有变化罢了。据老艺人们讲,过去剧团演戏的一些做法,如在空场时让一些演员化妆做台口,嘴里有要没紧地哼一两句戏文,便是学“忘八闺女”坐台的。过去演员唱戏“上场对子、下场诗”,舞台布景“门帘守旧”的设置,也跟赛戏无异。正因为此,赛戏又成为戏曲艺术的“活化石”,与“忘八戏子”混为一谈。
带有侮辱性质的忘八乐户户籍直到清雍正时才被废除,但人们形成的意识形态却根深蒂固,“忘八”家在婚配上一直存在困难。到了清末民初,五台县15家“忘八”家只有松台村诸家诸炳旭一人了,再也不能演赛,便将演赛戏所用的面具(俗称鬼脸)和40多部赛戏剧本(俗称“总纲”)典当。当票被五台西天和村人周某拾得,赎回了面具和剧本。当时,西天和村已有子弟班剧团唱上路调,即今北路梆子。鉴于人们习惯酬神时想演赛戏,便继续加赛戏。以“道诗戏”酬神,以唱腔戏娱人,这种情况一直至抗战爆发后才停止。留下了“西天和的赛,第二天演的是佳山赛,孟良焦赞比那的(五台方言,指人家的)球也赖”的戏谚。
1964年,农村四清开始,驻西天和村的四清工作队得知村里还保存着赛戏面具和剧本,斥之为封建迷信,责令焚毁。1982年,中国文化部编纂《中国戏曲史·剧种志》。据普查,在全国范围内赛戏早已泯迹,唯一演过赛戏的只有五台县西天和存档张履行(时年82岁,奶名老二圪斗,当年西天和子弟班剧团花脸演员)了。便令山西省文化局抢救这一资料。任务层层下压,五台县文化局派人搞采访和整理剧本工作进驻西天和村,并请南茹村民间艺人王耐山制作了赛戏“鬼脸”面具。经过一个多月的巩固工作,整理出《斩旱魁》、《调鬼》、《宋太宗游五台山》、《戏柳翠》四个赛戏剧目。由于张履行身体状况欠佳,只指导村民对后三个“剧目”做了排练,最后由省文化局录像上报中国文化部,填补了中国戏曲史的空白,录像地点为五台山五爷庙戏台及庙院。
如今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奇葩,就像昙花一样,又销声匿迹了。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