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罢,在陕西关中一带是对忙天结束的称呼。
夏收、夏种结束后,庄户人就要磨新麦蒸白馍,准备着看忙罢并迎接来看忙罢的亲戚了。作为走亲礼品的馍叫“包包馍”,选用上好的精粉揉捏出直径约一尺、厚约半尺大小的圆包形状,馍顶上要摆弄出花边造型,“包包馍”大锅篦子只能容得下两个,蒸上个把时辰,满院子都散发出麦香味。招呼客人和回礼的馍叫“花折馍”,将揉好的面切成条状回折起来,做出的形状与牛脚蹄相像,似乎给客人点头微笑,也称作“牛蹄眼馍”。
长辈给晚辈看忙罢要蒸“瓜瓜馍”、“魚魚馍”,与黄瓜、魚形状类似,粗约半尺,二尺多长,花纹满身,喻意吉祥有余。娘家人给刚出嫁女子看忙罢也是一项很隆重的活动,需蒸一对“馄饨馍”和一对“老虎馍”,这两种馍形状复杂,展示娘家的水平形象,要请村里心灵手巧的人专门来做,是娘家人给女儿看忙罢的重点礼品。忙罢看完,新媳妇要将娘家带来“馄饨馍”和"老虎馍"摆放在新房显著位置,在供村邻观赏评看的同时也给新房增加喜庆气氛。
渭北人最初看忙罢,就是以这些蒸好的各种富含深情的"馍"做为礼品相互交流互动着。收到馍后要用“牛蹄眼馍”回敬,一个大馍要回八个小馍,俗称“答馍”。新婚小夫妻第一年到娘家看忙罢,给自己父母送“包包馍”的同时,也给叔伯父等族里长辈送“包包馍”,如果族里长辈收下了馍,就表明愿意长期走动,成了正式亲戚,若没有收,则预示谢绝,以后就不必在春节、忙罢时节正式蒸馍去拜望了。“馍”代表着庄户人的真诚祝福,也变成了质朴的无声互动交流语言。
早晌活下地,人们便换上新衣裳,背上“包包馍”就去看忙罢了,见面递上礼品,主家就开始忙活丰盛的午饭,酒碟子是传统美食,再配上几个农家凉菜,主食或捏角、或扯面、或麻食。男人们坐在树荫下,摇着扇子,喝着香茶,交流农事经验,难得消遣休闲。
一些较大的村舍,在忙罢时节固定一天做为本村的“忙罢会”,把客人邀约在一天见面招待,平常安静的村落突然间变得极度繁华起来。条件好的请来剧团演大戏助兴,各种吃食小贩纷纷涌来摆在巷道两边,卖衣服布料的、卖日杂用品的、卖农耕用具的呐喊着叫卖推介。新女婿、新媳妇围聚在一块,打闹嬉戏,把“忙罢会”变成了“赛女婿、赛新媳妇盛会”,好一番热闹。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在用新的交往问候方式逐渐淡化着“看忙罢”这一风俗。
清凉山在怀仁县何家堡乡悟道村西约五里远的地方,山势陡峭,峰峦叠嶂。山上有一寺名清凉寺,据说是文殊菩萨赴五台山途中的第一道场。主峰北山凹处有一石窟,石窟中一尊石雕文殊菩萨像,高1.78米,栩栩如生,端坐...
庶出旧时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官宦人家、商贾巨富除了娶妻之外,还有纳妾的权利(娶小老婆)。山西民间俗称纳妾为“讨二房”、“讨小”,家中以及外人称小老婆为“姨太太”。小老婆所生的子女,即是庶生(非嫡生...
盘古是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的英雄人物。岭南人崇拜盘古的习俗由来已久,并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间庙会。在广西柳州、来宾市一带,盘古庙会最为盛行,其中柳州盘古庙会最有特色。盘古庙会是柳州非常著名的节日。每年农...
苗族人认为祖先的灵魂不死,有着尊祖祭祖的古老传统。其中在饮食上的尊祖方式就是常见的一种生活现象,并逐渐形成了一个饮食祭祖的文化。上香、祭酒、祭菜在苗族人家中大多都没摆有神龛,但在堂屋的中堂某一处墙壁下...
福州“白露必吃龙眼”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哪有那么神奇,不过相信还是有一...
非遗项目:尼木措毕项目级别:四川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单位:美姑县文化馆2012年,冬季,正是农闲时节。正是美姑彝人超度——“尼木措毕”仪式的盛期。“尼木措毕”彝语指超度,是大凉山彝族民间最为隆重、最为盛大...
日本把每年的4月1日至7日定为绿化周。绿化周包括工厂绿化日、荒山绿化日等。每逢植树周,全国所有的公民都参加植树,连天皇也不例外。从1951年起,日本把每年的4月3日定为“植树节”。第一届植树节以荒地造...
哥斯达尼加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人口306.4万,主要集中在盆地和中央高原地区,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三,人口构成是:白人和印欧混血人种占95%,黑人点3%。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最古老的居民印第安人,许多...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
郑氏祠堂位于新密市岳村镇岳村老街,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后多次重修,占地4900平方米。有门楼、前院、后院、东西厢房、大殿、中庭、戏楼组成,保存较为完整。郑氏祠堂历史悠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