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罢,在陕西关中一带是对忙天结束的称呼。
夏收、夏种结束后,庄户人就要磨新麦蒸白馍,准备着看忙罢并迎接来看忙罢的亲戚了。作为走亲礼品的馍叫“包包馍”,选用上好的精粉揉捏出直径约一尺、厚约半尺大小的圆包形状,馍顶上要摆弄出花边造型,“包包馍”大锅篦子只能容得下两个,蒸上个把时辰,满院子都散发出麦香味。招呼客人和回礼的馍叫“花折馍”,将揉好的面切成条状回折起来,做出的形状与牛脚蹄相像,似乎给客人点头微笑,也称作“牛蹄眼馍”。
长辈给晚辈看忙罢要蒸“瓜瓜馍”、“魚魚馍”,与黄瓜、魚形状类似,粗约半尺,二尺多长,花纹满身,喻意吉祥有余。娘家人给刚出嫁女子看忙罢也是一项很隆重的活动,需蒸一对“馄饨馍”和一对“老虎馍”,这两种馍形状复杂,展示娘家的水平形象,要请村里心灵手巧的人专门来做,是娘家人给女儿看忙罢的重点礼品。忙罢看完,新媳妇要将娘家带来“馄饨馍”和"老虎馍"摆放在新房显著位置,在供村邻观赏评看的同时也给新房增加喜庆气氛。
渭北人最初看忙罢,就是以这些蒸好的各种富含深情的"馍"做为礼品相互交流互动着。收到馍后要用“牛蹄眼馍”回敬,一个大馍要回八个小馍,俗称“答馍”。新婚小夫妻第一年到娘家看忙罢,给自己父母送“包包馍”的同时,也给叔伯父等族里长辈送“包包馍”,如果族里长辈收下了馍,就表明愿意长期走动,成了正式亲戚,若没有收,则预示谢绝,以后就不必在春节、忙罢时节正式蒸馍去拜望了。“馍”代表着庄户人的真诚祝福,也变成了质朴的无声互动交流语言。
早晌活下地,人们便换上新衣裳,背上“包包馍”就去看忙罢了,见面递上礼品,主家就开始忙活丰盛的午饭,酒碟子是传统美食,再配上几个农家凉菜,主食或捏角、或扯面、或麻食。男人们坐在树荫下,摇着扇子,喝着香茶,交流农事经验,难得消遣休闲。
一些较大的村舍,在忙罢时节固定一天做为本村的“忙罢会”,把客人邀约在一天见面招待,平常安静的村落突然间变得极度繁华起来。条件好的请来剧团演大戏助兴,各种吃食小贩纷纷涌来摆在巷道两边,卖衣服布料的、卖日杂用品的、卖农耕用具的呐喊着叫卖推介。新女婿、新媳妇围聚在一块,打闹嬉戏,把“忙罢会”变成了“赛女婿、赛新媳妇盛会”,好一番热闹。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在用新的交往问候方式逐渐淡化着“看忙罢”这一风俗。
粪箕,竹子或柳条编的,当年在合肥农村很常见,属于农家必备之物。与粪箕作伴的,还有一个撮粪的铲子,俗名比较难听,叫“屎刮”。儿时,我去外婆家,与表兄弟们玩耍,就可以在院子角落看见粪箕,屎刮紧紧挨着它,亲...
石屏彝族海菜腔,又称“石屏腔”、“曲子”,俗称“倒搬桨”,以异龙湖中一种称为“海菜”的草本水生植物而得名,流行于异龙湖畔、陶村鸭子坝、牛街、龙朋六街等地尼苏颇(三道红)聚居地区。同时,也为汉族所喜爱,...
老人过寿法门有哪些1、老人过寿以虚岁50岁、60岁、66岁、70岁、77岁、80岁、88岁、90岁、99岁及百岁以上宜大过,虚岁50岁之前,无论家族多么显赫,也不见建议大过寿辰,大摆寿宴。其中66岁、...
墨江位于云南省南部,北回归线恰好从县城中心穿过,这里被称为“回归之城”,“太阳转身的地方”。墨江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哈尼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独具特色,北回归线穿城而过,造就了奇特的北回归线文化...
在北京市朝阳门外,有一条神路街,这条街南起日坛公园,北至东岳庙,它的名字颇具神话色彩,相传是东岳大帝这位“神”巡游所走之“路”。东岳大帝在民间传说中是主管世间一切生物出生大权的神灵。明清两代,每年农历...
相传女娲之女降生,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女娲忌其饿坏,故取名娥娘。不吵不闹,沉睡不止,却不见生长。女娲深忧,盘古送来绿罗裙茶,劝慰道:“初闻绿罗裙,神长一百天。再闻绿罗裙,一生得平安。”女娲将绿罗裙茶放...
每个人身上都有体毛,体毛的作用很多,最大的就是抵御细菌。虽说人和动物都含有体毛,但是人类不像动物那样体毛长而密集,但是总会出现几个特例,比如下面的这位世界上体毛最长的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猿人呢。下面...
泊莲寺又名泊莲禅寺,位于河北省泊头市肖圈村,建于2005年。泊头河北省的鸭梨、 金丝小枣之乡;西靠古运河,北临沧州,南依吴桥,(杂技之乡)东屏京沪铁路。泊莲寺的兴建,是为满足本地区的广大信众的愿望,提...
在梅山师教的请神科典里,各种神仙或列聖的名号都能在各种古代书籍或电视戏剧中见到他们的身影,唯独张五郎祖师例外。而有关张五郎祖师的传奇故事,在各佛、道、师教的师傅中间和民间社会底层,却不论老少妇孺皆耳熟...
“跳布扎”俗称“跳鬼”,每年农历六月十五前后举行,是五台山黄教的重要法事活动。起源于西藏,是五台山黄教每年举行的重大佛事活动。在活动前一天,寺内喇嘛就开始念护法经,跳金刚舞,在菩萨顶“镇鬼”;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