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隋朝末年杨广无道,国家动荡,群雄竟起,兵火连连。歙州汪华(公元586-649),顺应民心,起兵据有歙(shè)、宣、饶、婺(wù)、杭、睦六州,保境安民,促成了入徙徽州中原氏族和山越土著的大融合,百姓安居乐业;李唐灭隋之初,又“识机慕化”,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潮流,主动归附李世民,维护唐大一统,被封为“忠烈王”、“越国公”。由于汪华“功济六州之民而心识天命所在”,有功于国于民的历史贡献,是徽州历史上的名人、伟人,在历代封建皇帝欶封、褒扬和民间百姓崇奉、诚敬的造神运动中,汪华逐渐由徽州汪姓大族的显祖、农民首领演变成为“越国公”、“汪公大帝”、“太阳菩萨”,成为能“出云雨御灾厉”、庇佑百姓、辅佐王朝、有求必应的地方神灵;其九个儿子,也被奉之为“一二三太子,四五六诸侯,七八九相公”,成为百姓敬仰的“助护”、“忠护”,“八老爷”、“九老爷”等菩萨。千百年来,在徽州民间百姓中根深蒂固、影响最广的“汪华信仰”,终于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抬汪公”祭祀的民俗活动,这些“汪王祭”民俗活动又形成了各类徽州特色的民间戏曲艺术、民间饮食艺术、民间体育艺术,成为徽州文化中最为生动的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特独而亮丽的徽州文化生态。
绩溪登源花朝会,在沈复的《浮生六记》中有生动的描绘。
在汪华故里绩溪乡村汪华生日的汪华祭祀活动,民间俗称“闹十八朝”,许多地方汪姓氏族祭汪公父子的活动尤为隆重。绩溪北乡西坑、胡家的“花朝会”更有特色,这就是名噪远近的“赛琼碗”活动。绩溪西坑村早年在村东建有汪公庙,安坐一尊高大的泥塑汪公大帝(称为坐公,不能移动),另有较小的檀香木雕塑的汪公像和太子像(称行公),由太子会安排,每月轮流供奉在“斋官”、“头首”家中正堂上,天天祭拜,香火不断。“斋官”“头首”是组成太子会的成员,从村里东、南、西、北、中五隅选出,每隅有一个斋官,两个头首,;再从全村15个斋官、头首中选一总斋官,负责主持太子会,逢大年(即农历闰年)更换另选。闰年要组织举办大年会(又称“善会”、“龙舟会”);平时轮流供奉祭拜汪公、太子二神,具体组织每年一次的“十八朝赛琼碗”活动。
庆“十八朝”的活动从正月十五开始,社坛大庙里清扫布置,张灯结彩,正厅前面挂上绛色镶金绣花大帷幕,梁上悬满各色彩灯:钟灯、鼓灯、元宝灯、如意灯、双钱灯、八角挑担灯、走马灯……。元宵夜祭拜汪公、太子二神,闹元宵,赏花灯。还举办“送喜灯”活动,由太子会主持,以汪公、太子名义,鼓乐喧天地将一盏盏八角彩灯送到村里本年娶进来的新娘家中,“送灯、送喜,早得贵子”!以博“送喜添灯(丁)”之兆。
十六日,由五隅头首组织村民,撑旗打鼓燃放鞭炮,用四人抬珠珑大轿迎接汪公、太子从村里进入社坛大庙。神像上座时,鼓乐高奏,鞭炮齐响,三门铳响彻云霄。大庙天井内杀猪宰羊,后将整只猪羊披红插花架于猪羊架上。下午,斋官、头首和村里向神灵许愿赞助的人家给二神敬献供品——“琼碗”和烛炬。“琼碗”是每家一行,12只;烛炬一对,重2到3斤,摆在“琼碗”两头。正堂两边还有一对大蜡烛,重达20多斤,木制朱漆描金烛台有一人多高。全堂点亮,烛火昼夜通明。
十七日,汪公诞辰前夕,是庆祝寿诞正日,俗称“暖生”。上午,举行神像出巡赛会。出巡队伍以三门铳为先导,每隅3支,共15支。三门铳由年壮后生跑在前面冲天齐放。松明火把领头,金锣开路,4块回避牌喝道显威。回避牌红漆烫金,有两块刻着“肃静”、“回避”。另两块刻着二神讳名“敇封昭忠广仁武烈英显王”、“敇封通真三太子”。全副銮驾(24件)紧随其后,那是用优质点铜锡铸造的帝王御用仪仗,有日月宫扇、铜锤、斧钺等,威严壮观。接着是五隅的队伍,各有5面龙旗,3面蜈蚣幡,颜色分别是:东隅为青,南隅为红,西隅为白,北隅为黑,中隅黄色。旗幡上都缕金织彩,绣着金龙、云彩等图案,旌旗猎猎,煞是威风。各有锣鼓全套,由五个人齐奏鼓点。专人燃放炮竹,噼啪声响个不停。五隅队伍之后是由老艺人组成的乐队,堂鼓、报鼓、喇叭、箫笛等,演奏徽调曲牌和戏文。汪公、太子二神在众人簇拥中缓缓而来,二神已由平时素袍便盔更换上龙袍、金盔,端坐在四人扛抬、精雕细缕、盘着双龙的珠珑轿里,神态威武而安详。太子会的斋官、头首们手拈檀香,虔诚恭敬地尾随其后,护着二神。
出巡线路从社坛庙起程,沿着村外大道先到桐源河东的窖灶上村(属东隅,同一太子会),队伍浩浩荡荡,绵延一里多长。进村后,顺着河两岸水街,穿行于东西各巷路,家家焚香跪拜,燃放炮竹,抛撒五彩利市钱(条形及小方块彩纸),祷祝汪公、太子神灵护佑,祈求年丰人寿,国泰民安。游完全村,送二神回归大庙。
下午,举办祭祀,大赛琼碗。
祭祀又称礼生祭,由24名礼生分列两厢,村中年长且有威望者担任大赞和陪赞站立堂上,又有司仪、东引、西引等各司其责,礼生手捧茶、酒、三牲及香、帛等供仪,总斋官主祭。按照传统礼仪,由大赞高唱祭祀程序,司仪引导礼生和主祭进行各项祭祀程式,最后为“捧祭文者读祭文”,大赞宣告礼成。设祭时,观者倾村而出,邻近四村八社的观众也蜂拥而至,摩肩接踵,人山人海。
在观看祭礼的同时,“琼碗”也已在祠堂案桌上壮观地摆开。“琼碗”本为供品,因其冠冕艳美,富丽多彩,如琼似玉,故名。观众一边欣赏琳琅满目的“琼碗”,一边品评其技艺的高下,赞誉之声不绝于耳,这就是“赛琼碗”。
摆琼碗的大案桌(名琼碗台),由6张长约8尺、宽4尺的大桌拼成。神像前顺序摆着清茶、美酒、糕点、三牲(猪、鸡、鱼)。再前是一行行琼碗,排成24行,每行12只,共288只。都是选用大号描金画彩的景德镇细瓷碗,碗沿贴上金箔或彩纸,盛着各色供品。这些佳美供品都是乡间徽厨高手艺人所精心制作。有用多种土特产、山珍、海鲜为原料烹制成的各色菜肴食品:用全鸡、全鱼、全鸭制成“丹凤朝阳”、“鱼跃龙门”、“芙蓉香鸡”等佳肴;用猪尾、猪耳、猪内脏、火腿、香肠、肉松、皮蛋配以青红丝制成花色冷盘;用金针菜饰成菊花,香菇做成睡莲,瓜子仁、冬笋片、豆腐皮等配以翠绿菠菜制成梅花、牡丹、月季等花卉;用海参、乌贼、对虾、海蟹、海蚌和海带、紫菜等组成水晶宫八宝图;用面粉制成“蟠桃献瑞”、“福寿(佛手)满堂”、“和合利市”、“年年如意”等寓意吉祥的花色细点。这些菜肴细点,荤素兼备,造型悦目,色香俱全,体现出徽菜特色和徽厨的高超技艺。列展的还有土艺人设计制作的工艺品和花鸟盆景:如以稻麦五谷排列组合成各种花色图案,象征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将十多种作物种子温室催芽,精心育成多彩的作物幼芽,呈现生机勃发,春意盎然;将彩色纸粘绷于碗口,制成鼓形,把麦秆剪成碎段,染成五彩,用浆糊将彩色麦秆粘于鼓面,组成龙凤、八宝(又称暗八仙)等图案;或在鼓面上用蜂蜜书画上花边和字撒上黑、白芝麻,显现出花边图案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年丰人寿”、“金玉满堂”等吉祥语;以松、柏、梅、竹、兰草、藤萝、树桩等设计成“松柏同春”、“岁寒三友”、“竹报平安”、“幽兰吐瑞”等花木盆景;以飞禽小兽制成“百鸟朝凤”、“喜鹊登梅”、“松鹤延年”、“百福(蝙蝠)呈祥”、“松鼠葡萄”等翎毛小兽盆景。件件匠心别具,惟妙惟肖。只只琼碗都是特色徽菜的展示,也是朵朵绚丽精美的民间艺术之花。
当日晚间,由村中老艺人(吹唱班)在神前吹拉弹唱,庆闹延寿。深夜,尽欢而散,由太子会供应一餐八宝菜粥,到场观众都可以任意取食。人们特别青睐供奉汪公、太子老爷的菜粥,据说吃了可避祸消灾,四季平安。
十八日,庆祝活动进入尾声。上午,全村出动,同样以热闹的方式,敲锣打鼓敬迎汪公、太子二神回村。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