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巴掌,有的地方叫“捂花脸”。是新郎新娘在结婚之夜,邻里乡亲、亲戚朋友在闹洞房时对新郎新娘的一种戏娱性活动,是为了庆祝新郎新娘喜结良缘,夫妻恩爱所采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村子里有人结婚,是全村人的大喜事,新人的好友,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来新郎家讨喜糖吃,拿喜烟抽。新娘煮好凉茶,拿出娘家抬来的喜糖、花生、枣子等糖果,挨个恭敬。这时,有人乘新娘不备,从身后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油巴掌”把新娘捂个大花脸。
“油巴掌”用块牛皮纸,粘点水,到茶锅、饭锅底下抹几下即可;有的在牛皮纸上抹点油,把木炭掏成粉末涂上;有的到学校里搞点油墨敷上。据称,新娘被捂得越黑福气越大,养崽听话,养猪大得快。新郎见刚过门的媳妇被众人围着打油巴掌,心里过意不去,便去解围,结果,新郎也被众人捂得漆黑一团。媒婆去劝解,同样也被捂花脸。这个习俗一直沿袭至80年代初期。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见文明,闹洞房的花招也文明多了。
当今捂花脸的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要新郎新娘说出恋爱史啦,要新郎新娘同咬一个苹果啦,要一对新人同抽一支烟啦,要新郎当众亲新娘的嘴啦……整个洞房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
说起这个打油巴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在很久以前,骑田岭下有个几十户人家的李家庄,村西头住着一户寡妇人家,娘儿俩相依为命,艰难度日。一转眼,小伙子李大牛长得身强力壮,牛高马大,家中小事,屋外农活,样样做得好。经媒婆撮合,与邻村一位美丽的姑娘结为秦晋之好。办喜事那天,锣鼓笙歌,炮竹阵阵,整个村子洋溢着欢快喜悦的气氛。
傍晚,村民喝过喜酒,有好事者用牛鼻针穿上一串羊肝悄悄地给媒婆的后衣缝上,至今乡间还流传着“媒人婆,挂羊心”的俗语。正在这时,一个小伙子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说:“大牛哥,不好啦,猪婆岭上的猪婆精要来抢你的新娘去炼长生不老丹。”大家听了都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还是媒婆见多识广,大声说:“大家不要慌,这个畜牲又来害人了,我们想个办法对付它。”媒婆向四周望了望,瞧见大皮锅,有了主意,说:“请大家到大皮锅下搓些锅灰抹在脸上,不让它认出人来,然后到场院中间烧一堆大火,大家围着大火跳舞,等猪婆精来了,就拿起火把烧死它。”大家照着媒婆的话刚做完,猪婆精就到了,气势汹汹吼道:“赶快把新娘交出来,不然就把你们村子铲平。”大家只顾跳舞,谁也不去理它,猪婆精看看大家脸上漆黑一团,看不清真面目,又望着那熊熊大火,不敢靠前,只在场院周围转悠。忽然刮来一阵山风,猪婆精闻到一股羊肝味,它想,这肯定是从新娘身上传来的香味,我得等待时机下手。跳了很久,大家跳累了,媒婆也想趁机歇一会。猪婆精瞅准一个空挡,现出原形,张开大口,腾空向媒婆扑去,媒婆猝不及防,被猪婆精吃进半截身子。突然,猪婆精一声怪叫,仓皇逃窜。第二天,人们循着血迹找去,只见猪婆精正好被媒婆后衣上的牛鼻针刺入喉咙而死。
后来,传说猪婆精的尸体变成了现在的清河乡“猪婆头”山岭,猪婆精吃下的媒婆变成了“煤砣”,现在距骑田岭不远的猪婆头煤矿就在那里。难怪这里的清和、荷叶、鲁塘等几个煤矿都是挖“煤砣”里的煤。这猪婆头(含竹子水、芙蓉)一带的煤储藏量居清河乡之首。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媒婆巧捂花脸救新娘的壮举,慢慢衍变成了闹洞房“打油巴掌”的习俗。
义乌双林寺位于义乌佛堂镇云黄山,该寺建于南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由达摩勘基、梁武帝敕建,佛教居士傅大士开创。历经15个世纪,以规模宏大,高僧辈出而名扬中外。北宋时有僧舍1200余间,僧尼2000...
送子龙赴吉州掾宋 陆游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驾言当送汝,挥涕不能止。人谁乐离别,坐贫至于此。汝行犯胥涛,次第过彭蠡。波横吞舟鱼,林啸独脚鬼。野饭何店炊?孤棹何岸檥?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箠;庭参亦何辱...
成都人历来称办丧事为“打丧火”。旧时,打丧火分小三天或大三天,视各自情况定,办丧事的过程,都要经历“备后事、送终、设灵堂、打丧火、烧七、除服”等。父母进入衰年,子女要为其准备后事(也有老人自行筹备的)...
《白虎通义》云:丧(sàng)者,亡也。人死谓之丧。何言其丧?亡不可复得见也。儒家讲究事死如事生,既然人活着要遵循礼制,那么人死后也应当遵循礼制,即使现世的人是再也见不到死去的人了。人死之后的礼制,就...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撊瘮。自从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
犹太人爱吃豆子。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后者一般为贫困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他们吃饼...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
春联,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春联是刻在门庭木椽或石柱上的,也有的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后来又用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到汉代时,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又将春联写在纸上,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联看...
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有这样两个村民聚落,一个叫羊獬(包括南、北羊獬两个行政村),一个叫历山(包括东、西圈头等六个行政村)。前者座落于汾河东岸的平原上,后者处于汾河以西的山区,两者相去70余华里。按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