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它的起源,竟然与汉高祖刘邦密切相关!
汉高祖刘邦曾在平城被匈奴王冒顿的大军四面围困。冒顿之妻阏氏带领强兵扎在平城的一面,等待时机攻城。
一个多月后,平城的汉军粮草已经吃尽了,饿死官兵无数,又无援军解救,孤城危在旦夕,军心浮动,刘邦急得心如火焚。
刘邦的谋士——护军中尉陈平查访得知:冒顿原是个好色之徒,暗中寻花问柳,阏氏妒忌心重,经常醋海兴波。
陈平利用冒顿的弱点和阏氏的醋坛子心理,令工匠制作了好多木偶美女,每尊木偶人装置几根丝线,穿上漂亮的衣裳,再令士兵每天提线引木偶美女在城堞孔穴之处走动,手舞足蹈,木偶美女远看绰约多姿,美艳异常。
阏氏误以为平城美女如云,心想:“攻下平城之后,好色的丈夫冒顿必然会选美纳妾,冷落我这结发元配”。阏氏越想越不妥,便下令退军,撤离平城。就这样,木偶美女帮助刘邦解了平城之围。
刘邦登基以后,感念“木偶美女”于国有功,赐每尊“偶人”以贵妃、贵嫔、贵人等封号,并将这些木偶作为国宝珍藏在御库中。
到汉文帝时,乐府仿造傀儡,在宫廷演出,还作为迎宾嘉会和敬神驱邪仪式。
傀儡受过汉高祖的御封,便提高了傀儡戏艺人的身份地位。过去,戏曲艺人被称为“戏子”、“脚色”,属于下九流,不登大雅之堂,不得科举考试;惟独傀儡艺人被尊为“先生”,而且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傀儡轻台搭为“八卦棚”,演师身穿长衫在围屏内操纵木偶,不可抛头露面,称“内帘四美”,戏班则称“四美班”(旧时的提线木偶戏分生、旦、北、杂四个行当,由四个演师分别担任)。
凡是官府要演傀儡戏,要称“请戏”。若遇“人戏”与傀儡戏同时在一个地方演出,须让傀儡轻起鼓先演,这叫“前棚傀儡后棚戏”。
闽南人提线木偶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清道光年间,为演出七天七夜的连台本戏《目连救母》,增加副旦一名,即生、旦、副旦、北、杂五个行当,称“五名家”。共有三十六尊木偶形象,可以演四十二部传统剧目。
一个不过六平方米的戏棚,傀儡一登场,可以驰骋千万里,呈现千百年来的历史画卷。明万历年间,礼部右侍郎、东阁大学士、晋江人李九我为提线木偶戏撰书一联:
顷刻驱驰千里外
古今事业一宵中
这副对联高度地概括了木偶艺术的特色,流传至今成为木偶戏棚前的对联。
犹太人爱吃豆子。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后者一般为贫困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他们吃饼...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
春联,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春联是刻在门庭木椽或石柱上的,也有的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后来又用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到汉代时,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又将春联写在纸上,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联看...
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有这样两个村民聚落,一个叫羊獬(包括南、北羊獬两个行政村),一个叫历山(包括东、西圈头等六个行政村)。前者座落于汾河东岸的平原上,后者处于汾河以西的山区,两者相去70余华里。按照中...
云南千年菩提树长出“佛手”,深抓岩壁,当地人:凤凰变的!在云南的香格里拉,有一颗非常传奇的凤凰菩提树,如果单独是说一棵菩提树的话,可能并不是多么稀奇,但是这棵菩提树却长在万丈悬崖边上,而且还在这里生活...
佛塔之国有人曾打过这样的比方:把大大小小的佛塔排列起来,真可以从缅甸的南疆排到北国边陲,绵延1500多公里。佛塔最集中的地方要数缅甸中部的蒲甘小城,这里曾是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之都,素有“万塔之城...
夏布因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夏布原料为苎麻,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现称为夏布。夏布有生夏布和熟夏布之分,生夏布是淡草黄本色易于创作中国画,熟夏布经漂白后...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及密教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彼此呼应的。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
很多人眼中的博物馆大多是枯燥的建筑物或者是高端的科技产品,再有的就是旧时的古物,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去现在的博物馆,但是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有着风格不同的博物馆,今天本站小编就带你认识世界上最温情奇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