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楼村位于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平乡北部(2010年7月前属茌平县)。抗日战争时期,张家楼是一个近千人的大村子。日军侵入茌平后,属茌平县伪二区。为摆脱日伪军的占领统治,该村人民群众多次进行反抗和斗争。
1944年9月,在茌平县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帮助下,张家楼村成立了300多人的抗日民兵联防大队,下设三个中队。联防队成立的当天,即向村民宣布了两条规定:一是从今以后,全村人民抵制敌人的一切摊派,对日伪一粒粮食不交,一厘捐税不纳,任何公差不出。二是,筹集武器,购买钢枪,修筑围寨,武装抗敌。没用半个月,村子四周已筑起又高又厚的土围墙;民兵筹集到115支各种枪支、6门“大将军”土炮、12门“小将军”土炮和许多大刀长矛。同时采取了站岗放哨等防范措施:村外一里地内不准生人靠近,村民外出要请假;外人进村要由民兵告知户主来领,并限时离开,形成了严密的抗敌防御体系。从此,张家楼拒交敌人一切摊派,武装反抗敌人进犯骚扰,并影响带动了周围十几个村子的抗日活动,成为敌人占领腹地中一个坚强的抗日堡垒村。
日伪军对张家楼人民的抗日举动极端仇视,多次预谋策划,企图瓦解张家楼人民的抗日武装。伪山东三十三纵队司令、茌平伪县长李岐山,曾于1944年农历腊月间纠集茌平伪军和治安军2000余人,先后两次武装进犯张家楼,均被该村民兵武装击退。第一次战斗中,全村人民同仇敌忾,男女老幼700余人投入战斗,激战场面十分壮烈,敌人无获而归。第二次敌人进村后,联防队员已奉命转移,敌人烧了部分房屋后撤离。
茌平地方抗日民主政府在支持帮助张家楼武装对敌斗争的同时,迅速动员张家楼周围的尹刘谢庄、周庄、殷马庄、贾庄、张老庄、吴七庄、双庙魏、姜庄、梁庄、韩阁等十几个村子建立起了民兵联防组织,往南和抗日游击边沿区于海子、胡明宇相接,向东南与三区的张二尤、李家胡同、木梳刘等游击村相互呼应,形成了纵横100多平方里的抗日游击区域,向南十里直通茌南抗日根据地。因此,张家楼一带的民兵武装斗争,从军事上直接威胁到敌二区广平据点和伪三区路兆月的地盘巩固。所以茌平日伪军把张家楼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1945年3月下旬(农历二月中旬)的一天晚上,伪县长李岐山召集了由茌平日本顾问井上、交际处长雷汉臣、参谋处长杜建之、手枪队长杨存才、第六团长兼伪县大队长许学章、副官处主任兼日本翻译庞志升、参谋杨子相等参加的军事会议,再次密谋攻打张家楼的计划。经驻茌平日军顾问井上与聊城日军国井联系,驻聊城五九师团五三旅团四十四大队的60名日军,并治安军一个团,携带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一挺、掷弹筒五个,由日军一中尉带队于3月25日(农历二月十五)下午到达茌平。当晚,日军90人及李岐山的部属共2900人的兵力对张家楼偷袭。敌各团均有明确部署,指挥所设在张家楼北门外的徐家林地。
3月29日(农历二月十六)清晨,敌人将张家楼团团围住,妄图从东门进攻。只听村内一阵钟声,全村男女老幼纷纷登上寨墙,茌平县大队侦察员张同禹、张成申、张先顺正赶在村里,便就地参加了指挥。战斗相持到第二天下午,敌人仍未攻破围寨,丢下十几具尸体撤回茌平。
对于张家楼的顽强抵抗,茌平的日伪军头子早已恼羞成怒。日军顾问井上鼓动李岐山说:“对张家楼要打速决战、灭绝战,不然后患无穷”。并又从临清调来30名日军和一门大炮,聊城又增派一个治安团。李岐山将伪军总团部袁庄180余人机枪营也调来茌平,参加连夜进攻张家楼行动。日伪军队伍比前天增加800人,李岐山对部下的指令是“烧光、杀光、抢光”,“谁的刺刀不见血按八路制裁”。
3月31日(农历二月十八日)早晨4点钟左右,日伪军共3700余人并两门大炮将张家楼团团围住,大部分兵力仍按前天部署进攻,聊城的治安军摆在张家楼南面和东南面,李岐山的一机枪排也摆在这里。全部日军、大炮、重机枪和机枪营摆在北面和北门,企图是攻击北门,向南包抄。
上午8时许,敌人开始攻击。敌人大炮向北门打了三炮,寨墙被轰开了几米宽的一个大口子,日伪军蜂拥进寨。9时许,日伪军由村外、街道屠杀转入挨门挨户搜索屠杀。两个多小时的疯狂屠杀,张家楼群众死伤遍地,南门外的小场里死的最多,一处就有60多人,大部分是机枪打死的,有的三四个压在一起。村里大街上、胡同里,也都是被杀害者的尸体,地上墙上到处是迸溅的血迹和脑浆,真是惨绝人寰,目不忍睹。
在这次惨案中,张家楼民兵、群众及外村在张家楼避难的村民被敌人杀害333人,杀伤271人,被抓264人。其中死绝的11户,只剩1人的11户;烧毁房屋2723间,掠走耕牛86头,大车48辆,其它物资不计其数。在抓走的群众中,8人被遣押日本做劳工,受尽非人折磨,1人惨死日本。自此,村子满地瓦砾,一片废墟,人烟断绝,成群的野狗出没于残墙断壁和荒芜的蒿草之中,直到当年秋后茌平县城解放后,张家楼才渐渐有了生机。
1959年在全国民兵大会上,张家楼村被誉为英雄村。
历史不容忘记,如今,张家楼抗日遗址已成为鲁西北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散葬烈士墓的南面,矗立着10米高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巍峨、高耸,庄严、肃穆,仿佛诉说着70年前那惨绝人寰的战斗。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