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话长,此人姓杨名光,乳名丑蛋,其年岁不到而立之年,祖籍平川某村,因当时战火连年,兵荒马乱,举家避居山中。杨光少时倒也读过几年私学,聪明过人。进山不久,不幸父母相继亡故,留他孤苦独身,遂以牧羊为业。他每日吆赶羊群,南洼转到北坡,自由自在,优哉游哉。然他颇有心计,练得一身功夫,十分了得。他久有报国志,只恨无人荐。县衙署张榜招贤的第五日午后,他才闻知此讯。在他看来,运砖上山之事易如反掌。待他急匆匆下山跑了五、六十里路赶到县城时,已是掌灯时分。揭榜那会儿恰已四周无人,于是他旋即留言而去。梁县尹求贤若渴,当他亲往山里几经察访终于见到杨光时,两人一见如故,土窑洞里一夜促膝长谈,彼此甚觉相见恨晚。梁县尹问及运砖修塔之计,杨光说只需如此如此,十日来定可交差。梁县尹真是大喜过望。却说平遥平川各村庄之羊群,每年春天清明过后皆要进山放牧数月。超山脚下乃进山之咽喉要道,羊群必经之处。杨光与山下各村之羊倌无不稔熟。故这些羊倌对他非常尊崇敬服。杨光辞别梁县尹后,迅速告知山下各村庄之羊倌,互相联络,择日在超山脚下会齐各路羊群。
这天,山下四乡八里数以百计的大小羊群果然如约而至,浩浩荡荡汇聚超山脚下。茫茫羊海里,羊倌的吆喝声,群羊的“咩——咩——”声此起彼伏,连天震耳。梁县尹早已责定各村庄所派来的民夫统一听候杨光调遣,人们以荆条代替绳索,分别将青砖两块捆扎成一驮一驮,绑搭于羊背上,每只羊一驮。然后由羊倌吆赶群羊,逐群逐批,前呼后拥,攀悬崖,爬陡坡,绕松林,穿荆丛,沿此梁左拐右弯而上,直至山巅平台之上卸砖后再顺彼坡东绕西环而下。真乃上有上道,下有下路,有条不紊,井然有序。那驮砖的羊群一批批,一群群,犹如一片片白云漫山遍岑徐徐飘上去又飘下来,煞是壮观。青山、绿树、蓝天、白云,好一派独特的亮丽风景;羊群咩咩,松涛阵阵,恰似疆场厮杀鏖战的颦鼓声声,战马嘶鸣。羊群驮砖,上下循环,一日数趟,数十万块修塔用的青砖便如此这般地不出十天尽皆运转到山巅。这就是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赶羊驮砖修宝塔”的故事。
杨光能独出心裁地赶羊驮砖,正是巧妙地利用了天时地利及人和之因地制宜的好条件,从而化难为易,欲速则达。而梁县尹做为封建朝代一县长官,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敢于相信群众,善于依靠群众。
话休絮烦。且说文峰塔修成后,梁县尹果然不食前言,对杨光赏银千两,并为其免除终身徭役税赋,而杨光却坚辞不受。梁县尹甚爱其文武双全,德才兼备,诚聘杨光做贴身近从。起初杨光婉言谢绝,经县尹再三表明心迹,方才应允。从此,杨光跟随梁天翔走南闯北,不离左右,屡献奇谋,深受赏识重用。梁天翔于至元元年(1264年)离开平遥,迁介休,调郢州,赴岑南,转四川,下云南,去浙江,返大都,官至吏部侍郎。他勤政爱民,嫉恶如仇,两袖清风,政绩卓著,深受百姓拥戴,备受元世祖忽必烈赞赏。去世时(1297年)年仅五十五岁,赠嘉仪大夫,追封安都郡侯。梁天翔乃平遥儿女之佼佼者也。
话说回来,平遥这块三晋宝地,藏龙卧虎,人杰地灵,自古文风甚兴。自文峰宝塔建成以来,先后出过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人,曾辅佐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明王朝)等诸多贤士名人和雷履泰等中国票号鼻祖,晋商巨子。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马列主义历史学家侯外庐、外交家郝德青、著名学者王瑶、著名画家李琦、作曲家巩志伟、歌唱家郭兰英、闫维文、晋剧表演艺术家程玉英等等,不胜枚举,他们不都是平遥的骄傲吗?
平遥,古称平陶, 古塔虽居宝塔山之巅,但它历经了几百年沧桑的风雨洗礼,一直安然无恙地耸立在那里,文风塔既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平遥人民捍卫民族文化的见证。1938年夏,国军一六九师一部与日本侵略军在棒槌山恶战,文风塔被轰去半边,幸得不倒犹存,日本鬼子只好放弃了攻超山的打算而望塔兴叹。古塔坐落山巅,身伴险情,伟岸的身躯伤痕累累,迎风而泣,写满了日军侵略的罪行
平遥人说,文风塔是平遥的风水塔,塔在,风水就在。修缮文风塔是民心所愿。古塔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景观建筑,更饱含着平遥人民浓浓的历史情结和人文情怀。1982年文风塔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相关部门的重视下,2015年3月开始的修缮工作于10月基本竣工,文风塔成功修复了!修旧如旧的文风塔重新放射出绚丽的光芒,宛如笔峰直插云霄,指星画斗,挥斥方遒,激扬文字!
修缮后的文风塔坐落在八角平台上,每边长8米,共64米,对应64卦;八支角柱,柱头分别雕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对应东、西、南、北四方,属于古代神话和天文学结合的产物。
塔八角平台北设七阶踏步,对应北斗七星;南设六阶踏步,对应南斗六郎;观景平台形似元宝,北竖本次修缮碑记一通,南设九阶踏步和二十八阶台阶,两段分别对应九耀星君和二十八宿。从塔西南方向上攀登365步台阶登顶,沿途设平台四个,意为一年四季,365天;踏道起步处设“文运昌盛”石牌坊一座。
倾圮宝塔焕然新,圣地胜景佑众生,功德无量护廊佑民,昭示后人代代铭记。城有德而载万民,塔有德而载万福。风既相遂无物不顺,仰德而行无事不成。
望宝塔护佑我平遥子民,文运昌盛,绵延不绝!平遥不愧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愿三晋大地这颗璀璨的东方明珠永放光芒!
“双簧戏”在北方各地较为普遍,在南方就比较少了。“双簧戏”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很长,起源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当权时,常常把外面的著名戏剧、杂曲演员找到宫里为她演唱。在名角中,有个唱单弦的艺人名叫黄辅臣,他...
我的家乡是在湖南省平江县的一个村子,虽说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但是许多地方的庆祝方式以及过年方式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在我们那边是怎样过春节的。除夕那天我们叫辞年,在上午我们会去附...
提到欧洲或许首先想到的会是德国,与众不同的文化和较好的经济发展速度,在配合独有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不少的朋友,那么德国境内十大城市都有哪些呢?下面就随本站来一探究竟吧!德国十大城市排名1、柏林2、慕尼黑3...
结婚生育,繁衍后代,此乃人生之大事、喜事。从婴儿呱呱坠地,到渐渐长大成人,主家一般要举行各种仪式,庆贺家庭添丁进口,并祈愿孩子健康成长,成龙成凤。分娩 旧时孕妇临产,家人急速请来接生婆为婴儿接生。接生...
惠山位于无锡市西郊,山脚下的泥土非同寻常,宋代大诗人苏轼就有“惠泉山下土如濡”之咏。这里土质细腻,粘度较高,可塑性强,是制作泥人的天然良才。惠山泥人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惠山的乡民便在...
古代赞美女人的经典的十九首诗一肤若美瓷唇若樱,明眸皓齿百媚生。亭亭玉立柳腰细,说话笑声燕语莺。二幽兰芳草回眸笑,嫣然婉媚如月明。美目盼兮眉柳叶,巧笑倩兮若吹笙。三山水不厌高与深,沈吟至今青子衿。呦呦鹿...
普贤菩萨,梵音名号Samantabhadra,或Vishvabhadra。音译三曼多跋陀罗菩萨、三曼陀菩萨。又作遍吉普贤菩萨。菩萨。我国佛教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之一。普贤...
陕菜包含的口味很多,东府,西府,陕南,陕北都是陕西的菜,下面介绍一下东府蒲城当地的美食。1、八宝辣子八宝辣子夹馍,看一眼就让人口水四溢,恨不得咬一口才过瘾!尤其是蒲城特色的椽头蒸馍夹上诱人的八宝辣子简...
过去人们常用半斤八两来形容两个事物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我们祖先使用的秤是十六两为一斤,所以半斤和八两就是一样的。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定为十六两为一斤呢?是他们不聪明吗?不是的。传说我们的先人观察...
乌克兰人结婚,从说媒、相亲、订婚到婚礼,有一整套习俗。有专职的媒婆,常用“你家中有奇货,我手头有买主”来当开场白,探听口气。如果女方的父母同意这门亲事,就和媒人一起绕桌走三圈,再对神像画个十字,然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