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田高景”巡游,是陆河县河田镇每年都要上演的一项大型的民俗活动。每年正月十九、二十日,河田邻近四乡八里的人,都闻风而动赶到河田看“出景”,将河田的大街小巷挤得水泄不通。
2008年,国务院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公布,河田高景榜上有名,让这一民俗活动得到更多世人的关注。日前,在陆河县河田镇戏院前面的河田高景办公室,记者采访了“河田高景”的省级传承人陈文山,与他聊起了“河田高景”。
陈文山说:“河田高景”历史悠久,起源于广福庵庙会,产生于漫长历史时期和粤东山区交通相对闭塞的特定地理环境,是河田客家先民远离中原祖地、南下迁移“离根恋祖”精神状态下所形成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客家民俗。它是传统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完美结合、交融的民俗结晶,是一种具有固定时间、路线和基本仪式、约定俗成的地方性传统民俗,具有浓厚的佛道宗教色彩。每年正月十九、二十两天为“河田高景”出景时间。
“河田高景”的突出艺术特点是“高、险、巧”。“高”是指景旦所在的空中位置高,一般为7-8米,远远超过古民居屋脊高悬于空中,惹得万民翘首观看。“险”是指整台高景仅由一根6-8米长不规则小钢条独立支撑,景旦立于景梗正上方,看起来无依无托,让观众提心吊胆、捏一把汗。“巧”是指高景各有机单元巧妙组合,奇特考究,高景制作中既要依照景梗形状来谋篇布局,又要严密隐蔽景梗所在,绝对不能暴露景梗的“来龙去脉”,留下悬念让观众去猜测、争论。
“河田高景”由景床、景梗、景物三部分组成。景床是个长×宽×高=1.2×1.0×0.8米的粗木架,它用来固定景梗、景物,是基座;景梗是根长6-8米的锻造小纲条;景物由景童、景旦和道具组成,景童由14岁以下少男少女扮演,景旦由5-6岁小童扮演,道具包括服装、饰品等,它们均为高景的有机组成部分。
高景出游时,每架景除景童、景旦外,一般要配备4-8人为抬景,6-8人为导景,3-4人为护景,1-2人为监景。整架高景由4-6人抬着,在众人严密监护下前进。高景之后,有众多狮班、乐队、旗仗随行出游,组成一支庞大、整齐、载歌载舞的游艺队伍。
河田高景取材广泛,文化积淀深厚,是勤劳而富有创新精神的河田客家先民继承传统、传承文化、创造美好生活的智慧结晶,它充分体现河田人民传承文化、酷爱艺术、渴望祖国富强的鲜明个性和人生追求,突出河田客家人“集体创作、团队协作、友谊竞拔”的团队精神,对启迪民智、传承历史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
1946年出生的陈文山出身于高景世家,其父祖都是制作高景的高手。陈文山笑言,高景受欢迎的程度,没有亲临其境是很难体会的。一般“出景”之前都会预告,于是一些远程的客人就专门来到河田的亲戚家做客,想的就是早早占据好位置来“看景”;到了“出景”那天,真的是人山人海、万人空巷。“那种快乐是无可比拟的。”就是受了这热闹情境的感染,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陈文山开始接触高景,在父兄的指导下,学习高景的制作技术。
陈文山原本是河田居委会干部,曾是陆河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后从事五金生意,目前在东莞开店,收入还可以。但他热衷于高景,每年不论生意多忙都要抽空回来参与“出景”。
陈文山说,他记得刚接触高景时,当时河田有五个村,每年的元宵、庙会,五个村各出一台高景,有比赛的性质,谁的高景制作得好,在巡游时得到的掌声多、围观的人多,就算胜出。
制作高景基本上属于义务性质,每台高景的制作成本大约需要一万元,加上抬景、导景、护景、监景,以及众多狮班、乐队、旗仗,再算上请警察维持秩序,每一台算下来怎么样都少不了几万元。原先这些钱都是各村出的,后来渐渐地变成由乡贤捐资。陈文山与诸多参与者最多就吃个盒饭,没什么报酬;如果没有对高景发自内心的热爱,恐怕不能年年乐此不疲。
高景的内容并非一成不变,有时取材于《三国演义》、《金山战鼓》、《西游记》等书籍或戏曲;有时也根据年节的需要,比如今年羊年就以羊为主题;有时也根据时代的需要,表现当时的政治内容。
当记者问起今天的高景与过去有什么不同时,陈文山说,有一些熟人向他提过疑问:“现在的高景好像矮了。”陈文山说:“不是高景矮了,是我们的楼高了。以前河田大多是瓦房,最多五六米高。高景少说也有十米高,所以显得高。如今的楼房,哪一幢不是几十米高呢?”
一般观众,可能对景旦十分感兴趣,当记者问起选择景旦有什么条件时?陈文山喜逐颜开:“一定要最有胆量最调皮的!”
谈完了高景的快乐,陈文山也谈起了他的忧虑。真是不说不知道,如今的河田高景竟是残缺不全的。祖传下来的高景原本有五台,几年前有一台高景的景梗坏掉了,于是只剩下四台。
记者疑惑:高景的景梗也是金属制造的,有那么难造吗?
陈文山言下无限唏嘘,这五根景梗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都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现在的手工煅打技术早已失传了,如不加以抢救保护,陆河高景存在着消亡的危险。不过陈文山并不消极,他说:“现在飞船都能上天了,我就不相信无法再造景梗。我希望借助你们报纸的影响,尽快找到煅打景梗的内行人。”
看得出来,已经七十岁的陈文山对高景是一往情深。他说,近些年,政府也开始视“河田高景”了,专门给“河田高景”一间办公室,并且在河田戏院前面的文化站给“河田高景”一个放置景梗的场地。他呢,目前正在搜集资料,准备编撰一本《河田高景》留给后人。
陈文山一页页地给记者展示他的资料,有好些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珍贵照片。陈文山说,当时内地相机还是奢侈品,这些照片都是香港同胞回乡观“景”时拍下的,再现了当年高景出游的盛况,也说明了高景受欢迎的程度。作为高景的传承人一来要为高景的过去留下痕迹,二来要将高景的制作方法形成文字图片资料,使高景能够代代传下去。
盐亭嫘祖故里、蚕丝嫘神圣地的嫘祖和嫘祖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其悠久的历史令人瞩目。该地汉族民间传说、民间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独具特色。种类众多嫘祖种桑、养蚕、治丝的故事众口相传。精彩的舞蚕龙、桃子龙等汉...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