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泉寺位于沙河市刘石岗乡寺庄东北二里许,漆泉寺周围群山环抱,其后为漆泉岭,这里春季绿树成荫,流水潺潺。因为很少人来这里,使古环境依然存在,千百年来没有被破坏,从树种上看,有松树、柏树、榆树、楸树、石榴树等等十多种树木,虽然已经是早春了,但树木没有出叶,只是个别的树种发出一点微黄,这样使我们更看到这里老树横生,深根盘错,老枝斜出。
在沉寂多年的漆泉寺旧址前,共有三个台地,每一级台地上都有一些建筑基础,在第一级台地上可以看有二十多间房屋的断垣残壁。走进这个区域,在院内有许多建筑构建和石料,如台基石,柱础石,绳纹大砖,瓦等等,还有碑首和经幢,当地老乡介绍说这里分东跨院和西跨院,还有一中跨院,中间是一座大殿,现在在大殿的中间还有当地百姓供奉的佛像。
在佛像前完好的保存着一块明代的石碑,石碑立于明万历二年,即公元1592年,石碑上说:在距县西八十里许,有漆泉寺,创建时间不可详考,是古刹也,旧记重修于唐代,尉迟敬德所监工建造的,后来已经荒废,到了明代,隆庆五年(公元1571)寺僧净渊发愿大修。建成大雄宝殿五间,天王殿三间。
从第一级台地向上行可以看有一个宽大广场,在地面上已经看不出什么痕迹了,只是在断崖处可以看到有二米厚的砖瓦层,西侧有一石碑座和碑首,从雕刻手法上看应为唐代的遗物,同时在西侧还有一些石幢的基础,寻访中还发现了一些坏成尺余见方的石碑料,石上有行书,字口清楚,字体刚劲有力,行气流畅,堪成书法上品,有唐人风格。这与发现的唐代石碑座和碑首石质是一样的,应有唐碑的残块。

寺院内保存下来的东西大多为明代的遗物,有大明万历年间的,有大明正德年间的。一些石构件雕刻十分精美,刻工艺讲究,构图合理,可以说是石雕作品中的上品。
在漆泉寺周围有许多泉水,其中漆泉仍是当年的模样,为什么叫漆泉,有百姓说是因泉井里有七个泉眼而名的,也有说泉水黑亮如漆而名。
漆泉寺许多的文人到些游览,其中有明代沙河知县方豪来寺院时的碑记,碑文说:“候缺僧官清吉上石:侯谦观、(侯)子堂、王英、石强、吴钺、刘辅、(刘)语,正德丁丑(1517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沙河知县开化方豪以公务至……”,并作五言诗《登漆泉岭》一首:
酌酌漆泉泉,上上漆泉岭,
倦来隶作舆,险处僧为挺,
天寒乐转凄,日出酒初醒,
柏根发古香,塔尖堕清影,
上可扪九重,下可瞰千顷,
游览岂无人,无人来此顶。

方豪(1482-1530年),《明史》有传,据说他四岁能联句,有神童之称,又说方豪曾高中状元,因貌丑皇帝不喜欢,终不得状元及地。但方的才华横溢,皇帝又是十分器重,曾指派当时的刑部尚书在他母亲生日当天刻碑送其家中,现碑仍然保存完好。
方豪是个才子,善书法,书法瘦劲,风格清新雅致,有唐韵。他重视文化,一生著述甚多,有《老农篇》、《珍忆录》、《昆山集》、《养馀录》、《见树窗稿》、《洞庭烟雨编》、《蓉溪书屋集》、《性理集解》等10余种。其中《棠陵集》、《断碑集》于清乾隆年间收入《四库全书》。
方豪是个孝子,在方豪的家乡还有一个传说,方豪任福建刑部副使时,为母亲选百株杉木制作寿棺,请了最好的木雕能手花三年之力精制而成,民国初年,因“用其地而掘其墓”,棺木如新无损,可见当时方豪对母一片孝心。
正德十一年(1516年),方豪出任顺德府沙河知县,十三年(1518)八月,升刑部湖广清吏司主事。在沙河任知县期间,下乡走访,所至之地,称誉有声,他重视民生,不辞劳苦,保护文化,特别是在任时重新对唐名相宋璟墓碑进行了有效的保护。
漆泉寺除有与方豪相关的文化遗物外,还留了许多文人的题诗,如明代巡按御史刘良卿的《过漆泉寺》,史与禄的《游漆泉寺同陶魏二学博》,张时的《游漆泉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畿南三才子之一申涵光的《漆泉寺》等等。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