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负盛名的保宁醋、白糖蒸馍、保宁压酒、松花皮蛋、酸菜豆花面、锭子锅盔、酥锅盔、热凉面(牛肉凉面)、牛羊杂碎面、吊汤扯面、川北凉粉、热凉粉等充满古城民俗民风的饮食小吃,足以使人们一饱口福。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始于公元936年的保宁醋。
保宁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中唯一的药醋,四川麸醋的鼻祖。保宁醋以纯粮为料,名贵中药为曲,"松华"井水为体,采用麸醋经典工艺和现代科技,经42道工序精酿而成,独具"色泽红棕、酸味柔和、醇香回甜、久存不腐"之特点,系调味上乘佳品。自唐朝以来,宫廷御膳房即采用保宁醋烹饪膳食;1985年保宁醋进入中南海,成为国宴调味用品。随着川菜厨师的广泛应用,推动川菜得以传播四海,因而有"川菜精灵,国醋保宁"之美誉。
当你行走在阆中古城,一定会被飘荡在空气中醇香的醋味吸引,没错,说到阆中,不得不说到阆中的醋文化。
在四川省阆中市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醋城里,到醋澡堂子用醋沐浴已经成为人们招待客人、消除疲劳的又一个好去处。
来到醋澡堂里,看到的还是熟悉的大木桶和普通清水,跟人们平常洗澡似乎没有什么两样。但醋澡堂使用的是由阆中特别推出的一种保健醋,专门用于泡澡,可以降低人的血压,治疗皮肤病,还有益于减肥。
一个大木桶装着满满一桶热水,看着紫红色的醋徐徐注入水中,闻着一丝丝酸酸的醋香,让皮肤沉浸在惬意和懒散中,真是别有一番滋味。泡上10分钟后,服务员会给撒上一些玫瑰花,让人真正领略到醋香和花香混合在一起的那种难言的味道。
在四川,一向有“少盐多醋”的养生名言。古城阆中更是有400多年生产醋的历史,这里不光生产家庭常备的食用醋,还生产火锅醋、保健醋、宴会醋、饮料醋。醋在这儿既是调味品,也是保健品,酸酸的醋香已经在古城留下了悠久的醋文化。
保宁醋的名气很大,甚至比它的产地阆中古城还要出名。保宁醋以地名作为俗称,始于五代唐长兴元年设保宁军治时,距今已有1078年历史,近400年来,保宁醋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最终形成以麸醋、药醋为特色而名扬中华醋苑的百年老字号。近百年来被人们誉为川菜精灵,甚有“离开保宁醋,川菜无客顾”的说法。保宁醋的历史沿革,与它的产地阆中有着密切关系。
同时保宁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中唯一的“药醋”,有防癌抑病的功能。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古城里的又一跟醋有关的特色—保宁醋泡脚,阆中古城满街都是醋泡脚小店,。在古城走街串巷,累了,躺在沙发上泡完脚之后,顿时疲乏尽消。而且泡脚的小店也成为当地人聚集的场所,聊聊家常,热闹非凡,有些小店还要排队等候。
以展示与醋相关的文物古迹及古酿醋方法的四川“阆中保宁醋博物馆”是以醋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
阆中的醋博物馆浓缩了我国特别是阆中3000多年的酿醋文明,由醋文物陈列室、酿造手工老作坊、松花老井3部分组成。醋文物陈列室由一唐代建筑改建而成,古色古香、风景清幽,收藏了历朝历代酿造醋的生产工具、盛装器具、店铺匾额等醋文物1000多件。其中,宋代醋壶、醋碗、醋碟,明末盛醋陶罐,清代四耳盛醋陶罐、醋缸等文物甚为珍贵。在手工老作坊中,工作人员穿着古装全面展示酿造醋的道道工序;松花老井是酿醋的水源,系唐朝开凿。
阆中古称保宁,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区大都保存着清乾隆、康熙年间的原貌,城内数十条老街纵横交错,古街古院幽深莫测。阆中古城还是中国著名的“醋城”,早在战国末期,阆中的“巴醯”(醯即醋之古称)就扬名天下,此后醋房、醋香遍布市井。阆中保宁醋与山西老陈醋、江苏镇江香醋、福建米醋并称为全国4大名醋。
阆中的醋文化来源已久,许多小伙伴到阆中都会带些咱大阆中特产的醋留念或送人,说起来,关于这阆中醋还有好多神奇的故事呢!
传说,在阆中民间,酿醋要供奉神明。大周当年分封神位时,姜子牙主动向周武王讨了一个“醋炭神”,因为他知道,自己功高盖世,只得自甘人后,也算是功成身退了。
阆中从清代开始就有祭拜“醋炭神”姜子牙的习俗,每年除夕,醋坊的工人就会从嘉陵江边捡回鹅卵石,用炭火烧得透红,再放入盛有醋的大铜勺或其他器皿中,一边摇动,一边在院中跑圈,边跑边念《醋炭神》民谣:醋炭神,醋炭神,封神榜上你为尊,今夜除夕来家内,驱逐邪魔离家门。一不打天,二不打地,三不打门臣户尉,四不打家神灶君,五不打吉庆财神,六不打福禄寿星,七不打三代祖考,八不打过路贵人,九不打平民百姓,十专打瘟魔疫君、泼神乱鬼。醋炭有灵,扫除疾病,保佑全家,如意吉庆。
还有另一种故事则是和醋的来源有关。传说,酒仙杜康在一次酿酒时,将酒糟放在缸里发酵,因急事外出,回来后已是第21天的酉时。他揭开缸盖,突觉异香扑鼻,一尝酒糟水,只觉香喷喷、酸溜溜、甜滋滋,煮菜放一点,煮出来的菜香酸可口,令人食欲大增。杜康就把它叫做调味酱。后来,杜康觉得应该像酒一样取一个好听的名字,联想到“21天的酉时”,把它合起来不就是“醋”吗?于是,醋的酿造技术就在这次偶然发现中被传承下来。
再后来便是明末清初的事儿了,这与咱阆中醋的传承有关。那时战乱不断,身怀绝技的索义挺逃难途经阆中,与妻儿栖身在阆中城北过街楼旁的一间茅屋里。他见阆中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盛产小麦、大米和中药材,是酿醋的绝好地方。于是,便倾其所有,购置茅屋,开设醋坊。经过精心发酵,酿出来的醋颜色红棕,酸味柔和,回甜可口,一时间轰动阆中城,产品远销各地。也就是现在阆中醋的鼻祖了。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