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昌阁是孝感的标志性建筑和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大江南北与黄鹤楼遥相呼应,享有“南楼北阁”的美称,具有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人文价值。巍然耸立于澴水之滨的文昌阁,在历史上曾三次被毁后三次重建。第三次毁于咸丰五年(1855年),后于光绪二年(1876年)第三次由孝感在任知县蔡炳荣主持,重建于孝感城东郭家潭。民国二十三(1934年),时任孝感县长的欧阳洪烈曾主持加固维修。“文革”中,因白蚊之患,濒临倒塌,1977年终被拆除。
文昌阁建成之前,孝感历史上入京登皇榜者,仅有13人,且大多事迹平平。明万历年间,精于地理的德安府颜知府视察孝感,指点孝感的江山说:“澴川乃孝邑名胜,然孝感应科者寥寥无几,盖由城南未能异峰耸秀,难迎辛水。”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时任孝感知县的彭同魁因孝感“文风不盛”“历代少出人才”,为使孝感人文荟萃、贤才辈出,遂响应提议,精心策划、亲自选址,具体督导兴建。于是,孝感小东门外竖立起高阁一座,阁顶置一文笔峰,得名文昌阁。
文昌阁及其附属建筑物共占地约30 余亩,阁高约35米,一共五层,上面装有一宝顶。文昌阁屋面皆由红、黄、绿三色琉璃瓦所覆盖,四周有金鳌飞檐,紫铜风铃。阁顶文笔峰直指蓝天,可谓古风古色、“吞云吐雾”,甚为壮观。
说起来真怪,自文昌阁建成后,就在万历辛丑年(1601年),孝感人傅崛兴、程少宰、沈接武一举登甲及第,傅为大司农,程为太子少保,三人同朝入座,甲于全楚。
建阁后的明代孝感,又有15人得中进士。
1643年,李自成起义军占领孝感,邑中乱贼蜂起,对文昌阁斧砍锯割,弄得片瓦不留。清初,户部侍郎严正矩因病回到故乡孝感,旧地重游,感慨唏嘘。他说:“文昌阁为孝感之大形胜,此阁不复,孝感文运将江河日下。”为了让孝感人能“父诫子,兄勉弟,共相劝学,以振人文科举之盛”,严正矩倾其家资,在原址重修文昌阁。据说,共耗资白银1090两。
清代的孝感,自顺治至光绪年间,又有中进士者 59 人之多,而且还出了康熙皇帝的老师、被授予庶吉士(进士中的前列者)和大学士的熊赐履,出了光绪丁丑年榜眼、北京巡城御史、代理浙江巡抚余联元,出了同治甲戌年的会元(全国举人在北京会试时的第一名)秦应逵等名臣武将。
民国时期,孝感有不少专家学者到海外留学并载誉归国,堪称人文荟萃。新中国成立前后,孝感更是出了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郭述申,中国人民大学党组书记兼副校长、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胡锡奎,上将刘震、王新亭,以及北京中山学院院长、中国政治学会与中国法学会顾问杨玉清等功郧卓著、名垂史册的革命家、军事家和法学家。
文昌阁是孝感早期教育的摇篮。在办学条件极端缺乏的旧孝感,雄伟的文昌阁及其附属建筑物,便成为有识之士所垂青的办学场所。1904年创办的工业预备学堂,1936年举办的私立启澴中学,1940年开办的县立中学,以及1950年开办的孝感军分区文化干部学校,皆以文昌阁为校址。先后在此执教的有王文俊、周鹤山、岳生圃、严淦垣、涂庆国、孙云裳、魏六如、汤绍和、李保初、李文田、罗素吾、胡友三、丁第山、戴绍庭、龙寿民、黄子仁、肖华诚、范仲奎、孙继华等名儒硕彦。国画家汤文选和罗超云、孙楚勋等都在文昌阁里所办的学校学习过。解放后,孝感地区财贸学校也在文昌阁也开办了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