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祠堂位于新密市岳村镇岳村老街,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后多次重修,占地4900平方米。有门楼、前院、后院、东西厢房、大殿、中庭、戏楼组成,保存较为完整。郑氏祠堂历史悠久,保存完整,规模较大,对研究清代建筑以及郑氏家族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
郑氏祠堂位于新密市曲粱乡郑伯岭上,具茨、大隗二山屏其前,梅、泰二山环其后,溱、洧水围绕左右,港台及新加坡郑氏后裔为纪念郑庄公多次到新密拜祖。
郑姓起源于陈宋之间,真正祖根郑桓公原来是姬姓,以后韩灭郑,郑人改为郑姓,真正祖根。专家认为,新密就是郑氏历史文化的发祥地。现在保存完好的郑庄公墓、郑昭公墓、古郑国城墙和大量古郑国文化遗址就是一项很好的例证。
郑国第三代国君郑庄公,生于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薨,在位43年。他励精图治,平息内乱,开创了郑国的鼎盛时期,成为春秋霸主之一。因此,以他的声望,后人把他所葬的高地称为郑伯岭,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正确地说来,今天郑伯岭这一带的行政名称是位于新密市东南35公里的曲梁乡王岗村,郑庄公的墓就在王岗村东不远的田地里。
当我们把想象再向方圆之外扩展,具茨、大隗二山屏其前,梅、泰二山环其后,溱、洧二水环绕左右,它们在不远处汇合,成为双洎河,正向着东北的新郑方向流向历史的遥远。行进中的这一片大地,黄土深厚,孕育了上下五千年的春华秋实,也孕育了春秋时期以郑国为中央的一段跌宕起伏的人文历史。
庄公墓的规模,高10米,周长125米,当为旧记。其实,这里已经被前来祭祖的国内外郑氏后人集资修葺一新,并在墓冢四周修建了陵园,依当时的新华社报道:陵园坐北向南,南北长431米,东西宽123米,占地80余亩,总投资1379万元,明清风格,主要建筑有山门、0、牌坊、祭坛、大殿、祭殿、陵墓区、始祖塔等。
过去人们常用半斤八两来形容两个事物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我们祖先使用的秤是十六两为一斤,所以半斤和八两就是一样的。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定为十六两为一斤呢?是他们不聪明吗?不是的。传说我们的先人观察...
乌克兰人结婚,从说媒、相亲、订婚到婚礼,有一整套习俗。有专职的媒婆,常用“你家中有奇货,我手头有买主”来当开场白,探听口气。如果女方的父母同意这门亲事,就和媒人一起绕桌走三圈,再对神像画个十字,然后商...
冬至是24个节气之一,古人认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礼记·月令》载:“是月也,日短至。”每年仲冬之月的冬至日,这一天日昼在一年四季中最短,所以又将“冬至”称为...
“碎碑刻碑”的典故,是在《感应篇注》里面谈到的。孙思邈是唐代的一位著名的医药家,他从小就是神童,七岁就能每天背诵千言的这个古文,而且还通晓天文、占相,精于医道。他在终南山也隐居过,他得到了一个龙宫里面...
社交礼仪德国人在待人接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往往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第一,纪律严明,法制观念极强。第二,讲究信誉,重视时间观念。第三,极端自尊,非常尊重传统。第四,待人热情,十分注重感情。必须指出的...
保安族男子平时穿白布衫,青布坎肩,黑、蓝、灰色长裤,头戴布制黑、白色圆顶小帽;喜庆节日喜欢穿翻领、大襟、镶边的黑色条绒长袍,腰束之高阁5尺长的彩色长带,头戴礼帽,足蹬牛皮长筒靴;冬天穿褐色翻领皮袄。...
聚居在四川西部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地的羌族,因为居住的地方远离城市,地势海拔较高,因此被称为住在云端里的民族。羌族民风淳朴,路不拾遗,每家门口的墙壁上,都会留个小洞。外人进门之前,要先摸墙洞...
庞统祠墓是安葬和纪念三国时期刘备的军师庞统的地方,位于德阳市罗江县鹿头山白马关,东距县城5公里。庞统,字士元,道号凤雏,湖北襄阳人。生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在当时,庞统与诸葛亮齐名,社会上流传...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简称阿富汗)(The Islamic State of Afghanistan)。代码A,简称A.F.G或AF。来自波斯语意为“山上人”,中国古代称阿富汗为吐火罗、大月氏。阿富汗国...
一、 装裹装裹(给死者穿衣)又称装老。旧社会人们为自己的后事准备得较早。一般过了五十岁,就开始为自己准备棺木和装老衣。对久治不愈的病人,家人便要为其准备好寿衣棺木。如人一旦死后,衣服棺材不齐全,而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