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儿育女是家庭的大事。旧时有种种习俗和禁忌。现在提倡计划生育,科学的生育观日益被群众接受。然以下一些习俗或多或少依然存在。
妇女生孩子,旧时是必须在婆家的,而且不满一月,不准到别人家去,故谓之“坐月子”,若擅人他家,则被视为不吉,人家会用“谷草火”驱烘之。今日城镇妇女多在医院分娩,然出院后也需回到婆家去。出生三日,特别是头胎,主人要到亲朋家报告喜讯,生男谓“大喜”,得女谓“小喜”。有的人家还在门口挂块红布,一是吉庆标志,二是告诫外人,不要冒然进入。
产后第十二天(多为头胎),亲朋带礼物来贺,主人好饭款待,称为“瞧月子”。亲朋多为女眷,带红布6尺,馍头21个,及鸡蛋、红糖、挂面等物。也有送小孩衣帽、鞋子的。街坊邻居也陆续来“送汤”贺喜,礼品为托盘中放四把面条,主人收两把。市西境有孩子满月才贺喜的,称为“过满月”。
旧时,为防孩子不好养活,常由祖母怀抱婴儿,于天未亮之时,到大街口,若遇行人,急且唤住,让其为孩子命名,行人不得推辞,随口道出,不论好听与否,即成婴儿名字,行人是男则为“义父”,是女则为“义母”。
旧时农村常见。多为缺子家庭,男孩从出生后即在其脑后燕窝处留一绺长发小辫。直到长大成人方可剃掉。俗谚云:“燕窝留下绺,活到九十九,阎王来要命,胎毛没掉净”。
小孩种牛痘后,其姥娘、妗子、姑姑、姨娘等近亲,多烙一种由上好白面加芝麻制成的极薄的干饼,送给孩子吃,人说吃了这种饼,牛痘会很快结痂脱落。
旧时久不生育的女子,因企盼生子,常到奶奶庙求子。求子的妇人要沐浴净身,忌斋七日,然后到“送子奶奶”的神像下焚香跪拜,祈祷许愿,最后从神像旁选一泥娃娃用红绳系回去,若以后果然有子,便要带一百个泥娃娃到庙内还愿致谢。此乃迷信之举,今日行此者已廖廖无几。
过生日之俗,在沙河城乡极为普遍,但没什么繁琐的仪式。
生日那天,多穿戴一新,由父母给煮鸡蛋,做面条吃,面条越长越好近年也有买生日蛋糕的。旧时撞姓的孩子,过生日时,由父母领着,携馒头等礼品到义父家里,义父向其脖子上系一条由红色头绳编成的项圈,上系铜钱,每年续增一个,待系到12个时,换“长命百岁”银锁。至18岁成人方可摘下。
一般从60岁起,子女们开始给老人做生日,谓之“祝寿”。是日,子女们携寿桃、寿糕、点心、鸡蛋等,汇聚到老人住处,向老人叩拜祝贺,请老人吃长寿面,老人则以好饭招待,全家人热热闹闹欢聚一天。给老人做生日要年年都做,不可间断。
庶出旧时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官宦人家、商贾巨富除了娶妻之外,还有纳妾的权利(娶小老婆)。山西民间俗称纳妾为“讨二房”、“讨小”,家中以及外人称小老婆为“姨太太”。小老婆所生的子女,即是庶生(非嫡生...
盘古是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的英雄人物。岭南人崇拜盘古的习俗由来已久,并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间庙会。在广西柳州、来宾市一带,盘古庙会最为盛行,其中柳州盘古庙会最有特色。盘古庙会是柳州非常著名的节日。每年农...
苗族人认为祖先的灵魂不死,有着尊祖祭祖的古老传统。其中在饮食上的尊祖方式就是常见的一种生活现象,并逐渐形成了一个饮食祭祖的文化。上香、祭酒、祭菜在苗族人家中大多都没摆有神龛,但在堂屋的中堂某一处墙壁下...
福州“白露必吃龙眼”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哪有那么神奇,不过相信还是有一...
非遗项目:尼木措毕项目级别:四川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单位:美姑县文化馆2012年,冬季,正是农闲时节。正是美姑彝人超度——“尼木措毕”仪式的盛期。“尼木措毕”彝语指超度,是大凉山彝族民间最为隆重、最为盛大...
日本把每年的4月1日至7日定为绿化周。绿化周包括工厂绿化日、荒山绿化日等。每逢植树周,全国所有的公民都参加植树,连天皇也不例外。从1951年起,日本把每年的4月3日定为“植树节”。第一届植树节以荒地造...
哥斯达尼加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人口306.4万,主要集中在盆地和中央高原地区,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三,人口构成是:白人和印欧混血人种占95%,黑人点3%。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最古老的居民印第安人,许多...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
郑氏祠堂位于新密市岳村镇岳村老街,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后多次重修,占地4900平方米。有门楼、前院、后院、东西厢房、大殿、中庭、戏楼组成,保存较为完整。郑氏祠堂历史悠久,保存...
长江三峡素有“四百里天然立体画廊”之称,位于长江上游,她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三峡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旖旎。在这壮丽的山川之中,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