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脸城曾是辽统治下九百奚营的驻所。《吉林边疆历史知识》记载,“韩州,今吉林省梨树县偏脸城。辽代韩州治所三迁九百里奚营,金因之。下辖:临津、柳河县。”宋朝许亢宗编写的《奉使行程录》、洪皓编写的《松漠纪闻》、张棣编写的《金虏图经》中,都曾提到路过“奚营”或“九百奚营”。
奚营,就是奚人的军营。奚,本称厍莫奚,后简称奚,是东北古老的一个部族。公元四世纪北魏时期兴起,早期居住在饶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唐贞观四年(630年),奚族归附唐朝。公元7世初至9世纪中叶是厍莫奚族发展的鼎盛时期,奚和契丹并强于东北地区。唐称“两蕃”,有东奚、西奚之分。耶律阿保机建契丹国后,契丹逐渐壮大,奚全部臣服于契丹。阿保机对奚采取了征服、联姻、结盟的政策,将奚王府列为四大部之一,允许奚五个部落(遥里、伯德、奥里、极只、楚里)与辽人通婚。奚人在辽代的历史文化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1122年,辽覆灭之际,奚王回离保(辽知北院枢密事兼诸军都统)与契丹贵族耶律大石在南京(今北京市)拥立耶律淳为帝,建立北辽。女真人入居庸关后,北辽向西域迁移,史称“西辽”,后被蒙古所灭。回离保则退守奚人世代族居之地箭笴山(河北青龙),建立大奚国。大奚国只存在了数月,就在金兵围剿下归降。关于“奚营”,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记载:“自上京至燕二千七百五十里……四十里至信州北,五十里至木阿铺,五十里至没瓦铺,五十里至奚营西……”。曾实行有“猛安谋克”,它是女真族部落进行战争时的军事组织单位,《金史·兵志》云:“始命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继而诸部来降,率用猛安谋克之名以授其首领而部伍其人”。据《三朝北盟会编》卷244引张棣《金虏图经·屯田》记载,金统治者把这些猛安谋克迁到华北和中原地区后,“计其户口,给赐官田,使自播种,以充口食”,称为屯田军。屯田军“所居止处,皆不在州县,筑寨处村落间”,在这些寨内设立千户和谋克的官府。屯田军寨的官府,同统治汉人的州县官府平行,互不统属。
韩州为“旧九百奚营”。辽灭亡后,辽所属韩州的奚营不复存在。奚至十三世纪的元代消失,在历史上活动近千年。根据奚营之地为辽圣宗耶律隆绪时(982-1031)设立,辽灭亡时间为1125年而推测,九百奚营存在的时间应为公元982年—1125年之间。金代王寂《辽东行部志》中记载“先徙于奚营州,后改为县”“又以州非冲途,即徙于旧九百奚营”。说明奚营州与九百奚营不是同一处。
韩州建于辽代,其前身为三河、榆河二州,辽代圣宗耶律隆绪(公元982—1031年)时,并三河、榆河二州为韩州,从此开始正式有韩州之称。韩州是直接隶属于皇帝宫卫的延昌宫管辖,下领柳河一县。《辽史·地理志》记载:“韩州、东平军刺史……太宗置三河、榆河二州,圣宗并二州置,隶延昌宫,兵事属北女直兵马司、统县一:柳河县。”
金代时又增加临津一县,有15000余户居民,是当时较大的一个州。据《金史·地理志》记载:“韩州下刺史,辽置东平军,本渤海鄚颉府。户一万五千四百十二。旧有营。县二:临津倚,未详何年置;柳河,本渤海粤喜县地,辽以河为名”。
韩州在历史上曾有过“三迁四治”。关于韩州的迁与治,多年来中外学者进行了详实地考证,但一直未有定论。1979年,中国史学家段一平先生又将当年的野外调查资料进行核实,遍查文献中有关韩州的记载,完成了《韩州四治三迁考》一文,从地理上确定了韩州四处州治所所在的具体地点。第一治所:通辽市科左后旗浩坦乡城五家子古城。第二治所:白塔寨。《辽东行部志》载:“韩州城在辽水之侧,常苦风沙,移于白塔寨,后为辽水所侵,移于今柳河县”。这个迁徙过程明确指出白塔寨的位置,当在今城五家子古城与八面城之间的辽河之滨。但在此范围内踏查,未发现古城遗迹。据记载:此城当时就被水侵,可能城址早已冲毁。第三治所:昌图县八面城。白塔寨被辽水所侵,不得不再行东迁到柳河县。第四治所:梨树县偏脸城。因柳河县非当时的交通要道,韩州又第三次迁徙。偏脸城出土了“韩州刺史”边款的铜镜等大量辽金文物,证明此地为韩州的治所。
另据《梨树县志》记载,“金海陵王天德二年,时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因‘州非冲途’,韩州治所从柳河县移至九百奚营(今梨树县白山乡岫岩村偏脸城),增设临津县为州附郭县。”以适应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记载“韩州在辽金两代三迁其治所。州治最初所在及第一次迁至白塔寨,均已无考。第二次迁至今八面城,附部柳河县……。韩州第三次徙治于九百奚营……,奚营遗址在今吉林省梨树县城北八里许之偏脸城。”
金明昌元年(1190年),王寂在提点辽东路刑狱任时,曾路经柳河县和九百奚营,并以日记形式编著《辽东行部志》,书中记载:“癸亥次柳河县,旧韩州也。先徙于奚营,州后改为县,又以其城近柳河,故名之。”“乙丑次韩州,宿于大明寺。韩州,辽圣宗时并三河、榆河二州为韩州。三河,本燕之三河县。辽祖掠其民于此置州,故因其旧名而改。城在辽水之侧,常苦风沙,移于白塔寨。后为辽水所侵,移于今柳河县。又以州非冲涂,即徙于旧九百奚营,即今所治是也。”从这段记述中可以看出,韩州治所搬迁了三次,治所有四处。在辽水之侧常苦风沙的韩州,文献记载,最初的韩州城在“辽水之侧”。虽未明确说在辽河的哪一侧,但从常苦风沙这一点就告诉我们是在辽河的西侧。这是自然风向和地理环境特点所决定,古今一样,正因为是常苦风沙,就绝不能再向辽河之西,又常刮西南风的大沙漠中迁移,而只能向东部辽河流域的冲积平原迁移。这样就可以确定,辽置的第一个韩州城是在辽水的西侧,在靠近沙漠附近的地方。
韩州城是女真人、契丹人、汉人、渤海人等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城内出土的具有渤海文化特征的文物,说明当时城里居住着众多民族。金末,蒙古贵族攻金伐宋,志在掳掠,得城旋弃,大军所到之处往往杀掠焚烧一空。辽金时期筑起的屯寨城邑在这场浩劫中被毁为废墟,韩州城也未能幸免。1958年在九台县布海乡出土的金大定二年闰二月少府监造的韩州刺史之印,很可能是在这个时期散失的。
元代,此地属辽阳行省咸平府所辖,韩州城毁于兵燹。由于蒙古贵族对新占领区采取清空其人全部变为牧场的政策,韩州治下辽金两代开垦的万顷良田同韩州城一起,逐渐荒芜,沦为蒙古贵族的游牧场。
盐亭嫘祖故里、蚕丝嫘神圣地的嫘祖和嫘祖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其悠久的历史令人瞩目。该地汉族民间传说、民间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独具特色。种类众多嫘祖种桑、养蚕、治丝的故事众口相传。精彩的舞蚕龙、桃子龙等汉...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