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县位于松辽平原腹地,东经124°31′—125°45′,北纬43°55′—44°55′。东临德惠市,南接省城长春市,西以公主岭市和长岭县为邻,北与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接壤。年均气温4.7度,无霜期145天,降水量507.7毫米,有效积温2800度。地势平坦,四季分明,属温带季风气候。
这里曾经“杂诸国风俗”,不仅住有契丹、渤海、汉、女真、铁骊、兀惹、突厥、党项等民族,几经毁弃、几度繁华,演变为如今的农安县城----农安镇。
农安镇有二千多年的建城历史。公元前2世纪末,夫余人在这里建都立夫余国。作为汉朝属国,曾是东北文明发祥地之一。
在农安镇黄龙路和宝塔街交汇处,一座辽金宝塔将浓郁的历史镶嵌在繁华街市。宝塔依古城而坐,史传建于寺中。寺是黄龙寺,城是黄龙府。
农安人至今仍津津乐道于岳飞“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的故事,当然,这的确是这座城池名传千古的点睛之笔。
但黄龙府历经千年的沧桑,着眼处却远非一个“靖康耻”而已。至于李大钊先生的“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恐怕也是遥想当年这座城池重兵把守、易守难攻、威镇四方的峥嵘豪迈。
农安古城位于西部草原与东部丘陵相交会处,扼松花江两岸和南北交通咽喉,因此成为军事和交通要冲。自建城以来,东胡、鲜卑、秽貊、肃慎、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都曾试图攻城掠地,借此占一统山河的先机。从境内出土的大量辽金时期文物及周围23座辽金古城遗址,足见农安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繁华景象。
这里见证着夫余、渤海、辽、金等朝代的兴衰更迭。到辽初时,黄龙府已统五州三县,伴随着政治、经济、交通的发展,不仅人口急剧增长,更成为民族杂居、交互往来之地。据《三朝北盟会编》所述,黄龙府“凡聚会处,诸国人语言不能通晓,则为汉语以证方能辩之”。辽上层笃信佛教,黄龙府作为辽六府之一,也大兴佛事,农安县的44米高、八角檐式的辽金宝塔即是在辽圣宗太平三年(公元1023年)兴建,历经千年风霜而不倒。
随着政权的交替,黄龙府也经过多次更名。金代称济州、隆州、隆安府;元代曾一度成为开安路的治所;至明代,这里成为蒙古族的游牧地,并在旧址设驿站命名“龙安”;抵清,黄龙府始设县治,称“农安”,并延续至当代。
虽然金戈铁马早已远逝,帝王将相也都掩埋进了故纸堆。但黄龙府作为中国辽金文化和北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留给世人的不只有辽金风格建筑群、古城区遗址,芦苇荡漾的波罗湖,更将气吞山河的豪迈烙刻进世代繁衍生息的人们的骨血里。
清凉山在怀仁县何家堡乡悟道村西约五里远的地方,山势陡峭,峰峦叠嶂。山上有一寺名清凉寺,据说是文殊菩萨赴五台山途中的第一道场。主峰北山凹处有一石窟,石窟中一尊石雕文殊菩萨像,高1.78米,栩栩如生,端坐...
庶出旧时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官宦人家、商贾巨富除了娶妻之外,还有纳妾的权利(娶小老婆)。山西民间俗称纳妾为“讨二房”、“讨小”,家中以及外人称小老婆为“姨太太”。小老婆所生的子女,即是庶生(非嫡生...
盘古是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的英雄人物。岭南人崇拜盘古的习俗由来已久,并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间庙会。在广西柳州、来宾市一带,盘古庙会最为盛行,其中柳州盘古庙会最有特色。盘古庙会是柳州非常著名的节日。每年农...
苗族人认为祖先的灵魂不死,有着尊祖祭祖的古老传统。其中在饮食上的尊祖方式就是常见的一种生活现象,并逐渐形成了一个饮食祭祖的文化。上香、祭酒、祭菜在苗族人家中大多都没摆有神龛,但在堂屋的中堂某一处墙壁下...
福州“白露必吃龙眼”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哪有那么神奇,不过相信还是有一...
非遗项目:尼木措毕项目级别:四川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单位:美姑县文化馆2012年,冬季,正是农闲时节。正是美姑彝人超度——“尼木措毕”仪式的盛期。“尼木措毕”彝语指超度,是大凉山彝族民间最为隆重、最为盛大...
日本把每年的4月1日至7日定为绿化周。绿化周包括工厂绿化日、荒山绿化日等。每逢植树周,全国所有的公民都参加植树,连天皇也不例外。从1951年起,日本把每年的4月3日定为“植树节”。第一届植树节以荒地造...
哥斯达尼加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人口306.4万,主要集中在盆地和中央高原地区,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三,人口构成是:白人和印欧混血人种占95%,黑人点3%。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最古老的居民印第安人,许多...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
郑氏祠堂位于新密市岳村镇岳村老街,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后多次重修,占地4900平方米。有门楼、前院、后院、东西厢房、大殿、中庭、戏楼组成,保存较为完整。郑氏祠堂历史悠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