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古代的军事重镇设立,镇远经济发达、商贾辐辏。商贸的兴旺促进了地方文化的发展。军旅文化、民族文化和移民文化汇聚于此,呈现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现象。镇远花灯成为当地雅俗共赏的表演形式,受到人们的热爱。在黔东南镇远花灯有较高声誉。《镇远府志》卷九、风俗条目中记载:“自正月初三后,城乡多聚资备鼓乐、制龙灯,城市还扎故事,择日游街,谓之玩龙灯……又有扮饰剧装、歌唱歌曲、谓之花灯。龙灯走贺入户,则燃爆竹以迎之,谓之接灯,接灯处,环观者如堵”。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史申义往云南乡试主考官,返京小驻镇远时,在都督李勋家做客,李都督宴罢令优给献艺。史观罢吟诗三首,其中就有:“犯羽含商入破初,扇底卫娘休簿发”句,“扇”即为镇远花灯的表演道具。
从志书中得知,镇远花灯歌舞表演与龙灯等活动大都在春节狂欢活动时间时在街头、广场进行,以广场式的表演和走家入户表演为主。明清时代镇远城中有八大会馆,有12座戏楼。这些戏楼又为各省区的戏曲和地方花灯提供了固定表演场所。乾隆《镇远府志》是以明代弘治年间续修,有文字记载的镇远花灯表演活动至今应有500多年历史了。
民国时期,青溪花灯老艺人王洪昌、刘其刚老人的花灯表演很有名气。他们收徒弟传授花灯。1956年时年已80多岁的王洪昌老艺人亲授花灯歌舞《采花调》参加全省首届工农业余文艺会演荣获一等奖。
1959年1月7日,镇远县成立县花灯剧团。当时在黔东南州16县中,只有镇远有专业性花灯剧团,也是全省成立最早的仅有的少数县级花灯剧团之一。当时正值“大跃进”时期,镇远、三穗、岑巩三县合并为镇远县。县花灯剧团演员以青溪、镇远城关镇演员为主组成剧团,人员有30多人。设团长、指导员、文化馆的业务人员担任教师,团部设青龙洞。镇远县花灯剧团即传承了花灯艺术,也适应了当时政治宣传工作的需要。花灯剧团的建立对传承发展镇远花灯艺术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花灯剧团利用传统花灯曲调和表演形式,创作演出了一批有镇远特色的花灯歌舞作品,培养了一批花灯传承人。建团不久,黔东南州在榕江和剑河县举办全州文艺汇演,镇远县花灯剧团的花灯表演受到大会和兄弟县演出队好评。
1961年9月,由于受经济形势的影响,镇远县花灯剧团停办。但它的影响是深远的。几年后,县文化馆汇聚了一批青年,建立了业余花灯剧团。他们以花灯歌舞表演为主,老调填新词。表演内容都是自己编制,一批花灯表演骨干得到锻炼。镇远花灯得以传承。
1966年至1976年,整十年中,镇远花灯艺术受到压抑,没有花灯表演活动。
1976年,由于上州参加会演的需要,也为了突出地方特色,镇远县文化馆用花灯曲目为样坂戏《沙象滨》新断另配曲,当时叫“移植”。也开始用热闹喜庆的花灯歌舞表演“农业学大寨”内容。但最具花灯特征的道具——花灯舞扇禁用,只用红绫腰带代替,以示“革命”。
1978年—199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镇远花灯得以复苏和发展。在花灯表演的传统古装与现代时装交叉进行过程中,镇远县文化馆、县文工队致力于发展镇远花灯的目标明确,一批具有时代精神的花灯作品问世,有的还入选文化部群文司编辑出版的春节演唱资料发行全国。这一时期,镇远花灯歌舞除了春节演出,更为各街道、单位、中老年表演团体盛演不衰。
镇远县文化馆组织了一台以镇远花灯为主的节目到周边各县演出。1982年9月还到黔西南晴隆进行文化产流展示镇远花灯。文化馆还专门组织到独山考察黔南花灯,并到省艺校短期学习花灯新表演套路。1982年5月4日,青溪区成立花灯剧团,演员以当地农民为主。这个花灯剧团在本区和周边县巡演多次。他们还跨地区到玉屏、湖南新晃演出镇远花灯受到欢迎。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镇远花灯从歌舞表演形式上升到了花灯小戏和多幕剧。2006年10月镇远花灯代表黔东南代表队参加在普定举办的全省花灯表演大赛,花灯歌舞获三等奖,组委会评选全省十二位“花灯王”。镇远有两个老花灯艺人名标榜中。
上巳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
自清雍正八年(1730年)建城至今,百色城已有280多年的历史。百色城既是文化古城,也是革命红城。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百色城发动了百色起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
寿阳县位于山西省东部,枕恒岳,络太行,居潇河中上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2度46分至113度28分,北纬37度32分至38度5分。县界北起高丘山,南至盘垴,南北最宽直线相距61.2公里;西起罕山,东至马...
您恐怕没有想到,在中国古代,“枣”是“木本粮食”、“铁杆庄稼”,和米、面同等重要;枣是水果,还是粮食。《战国策》载,苏秦曾对燕文侯说:“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早在2000...
麦秸画麦秸画,又叫麦秆画、麦草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始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相传这种麦秸画,系在数十年前由印度尼西亚华侨传入广东潮州,然后发展起来的。经过历代传承,一直延续至今,经久...
“尚西”是蒙古语,神树的意思。过去蒙古族群众有祭尚西的习俗。通常是在一棵孤独的神树下,用五颜六色的花布条把树枝装饰得特别艳丽。一位“尚西老人”盘膝坐在神树之下,男女老少聚集在周围,拜祭尚西,并推选几名...
1934年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邮票上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着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鲜艳美丽的康乃馨。随着邮票的传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把母亲节与康乃馨联系起来,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
灵峰寺正月十五庙会是三台县唯一的、民间自发组织的以庙会为主兼农具交流会二者合一的盛大庙会,还有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观音庙会。一到会期,来自于三台及邻县的善男信女及群众前来参加庙会,游人如...
这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庙会,也是中国最浪漫的庙会。每年仲春二月。从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这期间每天有几万到十几万人涌向周口市淮阳太昊陵朝圣,最多时一天可达40万人,这就是淮阳太昊陵庙会,俗称“二月会”...
普米族人的春节一般要持续三天到半个月时间,在宁蒗以腊月初七为岁首,兰坪和维西的普米人则在正月 过春节。春节期间,普米族同一氏族的人邀约集体上山放牧,共同聚餐。青年男女举行赛马、打靶、赛跑 、踢毽子、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