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文村黄氏居住环境素有“腰环两水,背负三墩”之说,两水指村前两条小溪流过;三墩指村后的三个土墩,每个墩占地约400-500平方,布局呈等腰三角形,站在任何一个墩顶,均可俯视大海。据村民介绍,三个土墩是该村先贤黄秉伦在清朝咸丰年间发动乡亲,从5公里外用人工肩挑泥土堆筑而成,工程庞大令人难以置信。1976年,村民建造房屋时,在北边的一个土墩底部无意挖出5条藏于瓷器的“土龙”,后择日重新入土,又使人确信土墩是堆土而成。墩底藏有5条“土龙”,其民俗寓意什么?也成了难解之谜。
敦文村呈等腰三角形布局的建筑十分引人注目,除三墩外,村民称之西南方的“文笔楼”,东南方的“一楼”和东北方的“三角楼”的三座碉楼也是呈等腰三角形。此外,村中的黄氏宗祠,四角楼与东北方的“三角楼”也构成等腰三角形。
在敦文每三座特殊建筑就呈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奇特现象,当年规划设计者的本意如何?有何玄机?村民无所寻根究底。至于墩底埋有5条“土龙”,数字一致的是,前后5次迁徙最后定居敦文和村中毎5年一次的“设坛忏释”,是否巧合也有待破解。
所谓“设坛忏释”指的是吊祭古战场军魂。清兵攻陷北京后,南方相继出现残明政权,史称“南明”。其中明太祖九世孙朱聿键于1645年在福州成立隆武政权与清军抗衡。由于地缘条件,先人黄国礼参加南明隆武王朝扶明抗清斗争,即族谱所述“战战兢兢,御敌疆场,佐朱家而兴天下”。
1646年8月,隆武政权全军覆没,朱聿键被杀,黄国礼也走上逃亡之旅。敦文黄国礼后裔自清咸丰末年始举办“设坛忏释”——吊祭南明抗清战场精魂,每相隔5年进行一次。该村至今尚保存着清道光年的《设坛忏释的疏文》和《丁财两旺,双全富贵》的全文,记述每五年的农历8月21日举行一次“设坛忏释”活动,并世代付诸实行。祈求亡魂度往天界,快乐逍遥,村民“祛病去灾,延年益寿,报恩还愿,祈福祷贵”。这些民俗活动,在湛江也很难找到第二例。
天干无雨,田地干旱,人们抬着菩萨在旱区行走,称为"求雨"。求雨的方式分“文”求和“武”求两种。“文求”出动温和的菩萨如观音、佛祖、娘娘等。坐上大轿,前后排着仪仗,鼓乐相随。主求人领僧道、信士执香火,捧...
基诺族同胞和汉族同时过年,除夕之夜,基诺山寨非常热闹。大汽灯下,放着一个木鼓,打鼓人用两根约一尺长的木棒,一边擂鼓,一边跳跃。这时满屋的人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由一人领唱,大家合鼓点,摆动着身子...
瘟疫(天花、鼠疫、霍乱等)自古便是一个社会性的难题。早在商代,中国就有了瘟疫的文献记载《小屯·殷墟文字乙编》,到春秋战国时,人们已对疫情有了较高的认识,《礼记·月令》多次提到“疫”:“孟春行秋令,则民...
王甫洲地处老河口市郊汉水之中,成于汉水,也没于汉水,经历了三落三起,留下美丽的传说故事。一是官邸说。王甫洲得名源于王府建筑。相传楚汉之争年代,一次汉军将士韩信因得不到重用逃向沙洲岛,被箫何连夜追赶上劝...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有福气的,为此民间有不少关于“福气”的讲究,比如耳垂大的人有福气、嘴厚的人有福气、过年时“福”字要倒着贴,寓意“福到了”。这些古老的风俗传说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也反映了民众对美...
境内居民的生育观念受封建思想影响较深,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崇尚儿女双全、子孙满堂的家庭,对生育极为重视,与盖房、结婚一起,称为人生3大喜事。妇女分娩,俗称“占房”、“坐月子”。婴...
在越南,“中秋节tết Trung Thu”还被称为“儿童节tết Nhi Đồng”(还是越南小朋友们,加上“六一”,他们一年中有两个专用节日了)!虽然也吃月饼也赏月,也知道这个月中此时的月亮最大最...
太原年俗生活中有节日,节目中有民俗;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旧时,太原地区月月有节日,而最隆重、最热闹,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旧历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间称过年,为区别于公历元旦,后来又...
今天这篇文章大家一定要认真阅读知晓,对号入座,一旦发现自己身上有这些情况,请第一时间去联系自己信得过的师傅,不要再耽搁拖延下去,以免错过最佳化解时间。1、身边能说知心话的朋友越来越少,自己越来越孤独郁...
斯里兰卡的维达人之间流行氏族交错从表婚,亦即姑舅婚(指姑舅表兄妹三者间的通婚,这是群婚制的一种残余形式。姑舅表兄妹不属同一氏族,因此在实行亲兄妹间禁婚的群婚制时,姑舅表兄妹可以结婚,这在今天的维达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