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佛教的各教派,都尊释迦牟尼佛为最高信仰。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后,于80岁时逝世,被视为先觉者,尊之为佛陀或佛,以后逐渐被佛教徒神化。小乘佛教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佛教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如过去有燃灯佛、未来有弥勒佛;东方有药师佛、西方有阿弥陀佛;就佛身说,有法身佛、报身佛和应身佛等等。
云南汉传佛教主尊大日如来(即释迦牟尼佛),以其为主成五方佛:燃灯佛、弥勒佛,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为现在佛、沙婆世界的佛,有的还有被称为琉璃光佛、金轮炽盛光佛等。佛之下为众多的菩萨,他们是修持大乘六度、求无上菩提(觉悟)、利益众生、于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佛经中常提到的有大慈大悲观世音、大行普贤、大智文殊、大愿地藏等八大菩萨。其中尤以观世音菩萨最为著名,其变化多端,形象各异,主要的有千手千眼观音、白衣观音、十一面观音、滴水观音、数珠手观音以及抱子观音等等,备受信众崇奉。
佛、神之下则是以四天王为首的护法神系统。四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分身着白色手持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身着青色手持宝剑的南方增长天王、身着红色手缠龙的西方广目天王、身着绿色手持伞及银鼠的北方多闻天王,各天王都有一从者和九十一子、八大名将,辅佐四王守护十方空间、各处山川及地方小神。众将中居首位的是专门保护出家人的韦陀,备受僧尼的尊崇。还有教内、民间广为推崇的护法神大黑天。另外,又有六趣轮回变、地狱变、鬼子母变、严华三圣等神祇及数不清的罗汉。
云南藏传佛教主尊释迦牟尼佛祖,但其佛神体系更为庞杂,各种佛、神、护法等不胜数,其中一些与汉传佛教同义,但名称有所不同。金刚手为释迦佛的秘密化身,代表的是释迦佛说密法,因佛的一切力量由手持金刚杵化身而得名,与四臂观音、文殊合为“三族胜姓尊”,代表大悲、大智、大力。还有强巴佛(未来佛)、大医王佛(药师佛)、无量寿佛等本尊佛。在藏传佛教内部,因所修教法不同,有各自各样的本尊,如密集金刚三十二佛为格鲁派所修三大本尊之一;大威德怖畏金刚同为格鲁派所修本尊,是示教法界、降服妖魔的怖畏化身;上乐金刚、时轮金刚及金刚萨 、不动明王、作明佛母等为密宗修持的本尊等等。
藏传佛教也有众多的护法神:马头金刚、五明王、吉祥天母、阎魔、尚龙、大红司命主、罗睺、大黑天、四天王等。与汉传佛教所不同的是,藏传佛教有众多的女神,称之为佛母或度母,佛母主要有:象征佛之净德覆盖一切的大白伞盖佛母、降魔除邪的叶衣佛母、密宗本尊菩萨作明佛母、由菩萨女身化的顶鬏尊胜佛母等;度母主要以颜色区分,有以白度母、绿度母为常见的十二相,据说是救苦救难观音菩萨化身的本尊;另外还有光明天母、妙音天母、空行母等。
大黑天神是大乘佛教神祇大自在天的化身,是密宗的本尊护法神之一,梵文名为“摩诃迦罗”,汉传佛教多称“大黑天神”,藏传佛教称“玛哈噶拉”或“六臂依怙尊”。从佛教传入古南诏大理国时起,大黑天神便备受敬奉,其不仅身肩护法之职,而且还被视为战神,奉祭它,可以增加威德,举事能胜。在云南,无论是藏传佛教密宗还是汉传佛教密宗,大黑天神都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佛教与各地民间信仰的融合中,大黑天神又演绎为驱邪施福之神,被民间广为崇拜,所以,大黑天神成为了云南佛教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神祇,影响较为广泛和突出。
就其形象,云南的大黑天神均依据密宗仪轨,一般为三面六臂,青面獠牙,颈戴骷髅串,前左右手执剑,中左右手分执人头、羊或草,后左右手张象皮与身后;而在一些土主庙中有的面部多了三目,有的多臂,有的坐骑白牛或戴牛头冠。就其称号,云南各地佛教寺庙中(南传上座部佛寺除外)的大黑天神塑像各有不同,如“西来护法大黑天神”、“摩诃金钵迦罗大黑天神”、“伽兰大黑天神”、“镇国灵天神”、“大黑天神景庄皇帝”、“五谷大黑天神”等等。
对大黑天神的民间崇拜,以洱海和滇池流域最为流行。在当地的白族、彝族和汉族等民族中,从南诏大理时期开始,民间就有了供奉大黑天神的大灵土主庙,还流传着许多神话。相传,大黑天神原是玉皇大帝的侍从,因玉皇听信了耳目神关于世间作恶人多的谎报,便被派到人间散布瘟疫、诛杀生灵。大黑天神到了人间,才发现人们敦厚善良,不忍加害他们,于是决定牺牲自己拯救世人,把带来的瘟疫议障符一口吞下肚里,因药力太猛,它的脸被烧得乌黑。为感其恩德,人们广修庙宇,塑其金身,世代供祀。
历代云南史籍对大黑天神多有记载,如“云南各县多有土主庙,所供之神非一,而以祀大黑天神者为多,塑像三头六臂、青面獠牙、狰狞可畏。……”(《新纂云南通志·宗教考》)“大灵庙在府治东,昔蒙氏尊摩诃迦罗大黑天神,立庙祀之,元载于祀典,至今滇人信焉”(明景泰《云南图经志》)。而且,在民间信仰中,大黑天神被赋予了众多的职能,如对五谷大黑天神就有这样的祈祷文“人间天上,化现多般,镇乾坤正直无私,降邪怪威灵有赫,三目六臂护宗门,无愿不从,有求必应。大悲大愿,大圣大慈赦封伽兰本主五谷大黑天神”;甚至在一些本主祈词中,大黑天神“在庙为本主、在寺为伽兰、在世为国王”。
在民族众多、民间原始宗教形态丰富的云南,佛教的大黑天神已演变为地方民族的、神巫合一的神祇了。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