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山铁花,又叫打铁花,是一种古老的大型民间传统焰火,起源于北宋,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表演时气势磅礴,场面极其壮观,被誉为“中原文化奇葩,民间焰火之最”,据专家考证,此种形式的铁花表演,全国在确山仅存,故称“确山铁花”。
“确山铁花”是一种古老的大型传统民间焰火。“确山铁花”古代就有,时至今日,打铁花的技术仍然在确山打铁花艺人中流传。在热闹的打铁花现场,人们能一睹它的恢弘气势和迷人风彩——
在一大片空地中间,有一个5米多高、棚顶遍布柳枝的双层四方大棚,棚边不远处,有一个烧得旺旺的、用来将废生铁烧化成汁的融炉。赤裸着上身、头上反扣着葫芦瓢(最原始的安全帽)的打花者一手执一根盛有铁汁的木棒(为上棒,上棒的一端事先掏有圆坑,铁汁注入圆坑中),另一手执一根没有铁汁的木棒(下棒),迅速跑至花棚下,将棒对准花棚,用下棒猛击上棒,棒中的铁汁冲向“花棚”,遇到棚顶柳枝迸散开来,在夜色的映衬下,犹如火树银花,散发出夺目的光彩。迸散的铁花又燃着了棚上柳枝中的鞭炮、烟花等,在夜暮下一起绽放,五彩缤纷,直冲天际,蔚为壮观。打花者一棒接一棒,一人跟一人,一棒铁花冲天而起,另一棒接踵而来,棒棒相连,络绎不绝。龙灯会组织的龙灯也前来助兴,在铁花飞溅的花棚下进进出出。一时间,铁花飞溅,如火山喷发;鞭炮齐鸣,似两军激战;烟花喷涌,赛百花吐艳。但见壮士健步如飞,出没于火海金涛之中;巨龙昂首长啸,翻腾于火光彩霞内外。现场锣鼓喧天,群情振奋,欢声震地,数里可闻。
打铁花考验着艺人们的胆魄和意志,“打铁花”的整个过程,充满着神密、惊险与欢乐,让人倍感鼓舞和振奋,凡在现场目睹打铁花情景者,必会久久难忘。
确山铁花源远流长,它的起源与道教炼丹术、古代金属冶炼及民间金、银、铜、铁、锡五门工匠的生产与商贸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早的确山打铁花活动是道士们祈福禳灾、驱邪除妖的武法事和民间五门工匠每年年初举行开业庆典时与道士们共同祭奠神灵的活动,充满道教的神秘色彩和冶炼行业的特征。
确山铁花不仅好看,还有丰富的寓意。铁花“花棚”顶上正中竖起6米高的杆子,称为“老杆”。“老杆”顶上绑上长挂鞭炮、各种烟花等,称为“设彩”。有技高一筹的打花者,能一棒击中“老杆”,点燃最高处的烟花、长鞭等,称为“中彩”。中彩者会被当众报出单位、姓名,披红挂花、奖励钱物,十分荣耀。
在古代,除道教祭祀外,很多官宦、乡绅、商号、大户人家或新宅奠基、或还愿祝寿,或金榜题名、或升迁嫁娶、或新的行业开张等,都要举行打铁花活动以示祝贺。相传明代汝南崇靖王修建王宫时,也请确山铁花在施工现场表演,以图吉祥、兴旺。当然,民间认为某处“不洁净”(有妖魔鬼怪作祟)时,也要请道士或工匠们“打铁花”驱邪。
显而易见,人们推崇“打铁花”的最初目的:一是它能展示本行业的气派,取悦于民众,扩大自己的影响,相当于做广告。二是讨个吉利,利用“花”与“发”的谐音,取“打花打花,越打越发”之意,象征生意吉祥如意、兴隆红火、事业发展兴旺。三是有着镇宅辟邪、驱鬼怪、除妖魔、增祥瑞、保平安色彩。在确山流传的民谣中就有与确山铁花有关的内容。如“金银铜铁锡,家家少不了,老君众弟子,财运步步高”;“老君炼成一炉丹,化作铁花飞满天,福禄祯祥禧寿乐,政通人和太平年”;“铁花纷纷,老君驾临,逢凶化吉,百邪远循。铁花纷纷,遍地生金,风水宝地,平安顺心。铁花纷纷,虎啸龙吟,朱紫满堂,福荫子孙。铁花纷纷,喜气盈门,福寿康乐,日进斗金”;“铁花铁花,越打越发”;“铁花映彩灯,年年好收成”等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确山铁花原始状态中的丰富内涵及悠久历史,又说明了人们对确山铁花的喜爱。可见,确山铁花已深深扎根在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沃土之中,成为了确山传统民间习俗的一部分。
由于确山铁花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人民群众喜爱,是中原地区仅存的民间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而先后入选市级、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山打铁花活动既活跃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又增强了交流,促进了社会和谐。为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成为弘扬先进文化、传承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文化载体,近年来,确山县委、县政府、宣传部、文化局将确山铁花向外大力推介,并在本地采取展示性保护措施,每年春节都组织铁花表演,受到城乡人民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
打铁花活动每次举办,都能引起轰动效应,并吸引来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确山铁花应邀赴外地演出,使外界更好地了解了中原民间文化的厚重历史及绚丽多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确山铁花已成为确山的一张亮丽明片。
确山铁花每在本县举办,人们必会奔走相告,城乡相互传递信息,以致出现万人空巷,争看铁花的盛况。2008年春节期间,确山县连续举办三天打铁花活动,每晚观众都达到5万人以上,但无发生一起交通及治安事故。有的观众说:“看了确山铁花表演十分激动,十分鼓舞,让我们更感悟到我们中国人不畏艰险,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在北京确山铁花表演现场,一位北京老人感慨万分地说:“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玩艺儿、中国人的气派!咱们玩儿都敢往火海里钻,真要国难当头,咱们怕谁啊!”有一位加拿大的外国朋友看完确山铁花后对打铁花艺人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太美了!太惊险了!太伟大了!中国的民间艺术真是不可思议了,我要把录下的影像带回去,让加拿大人看一看中国人的绝技。”
2004年至2009年的春节期间,确山铁花连续6年分别应邀赴首都北京、省会郑州、古都开封、黄帝故里新郑等地表演。最长的一次是2008年应“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进京展演展示组委会”的特别邀请,在首都北京中央电视台北普陀影视基地从大年三十至正月十六,连续表演10余场。
2010年五一黄金周期间,确山县在薄山湖小金山风景区,连续举办了5场确山铁花表演,吸引了省内外游客数万人前往观看。
2012年元宵节期间,确山铁花应邀在上蔡鹏宇国际城表演三场,多地市新闻媒体和影友们纷纷到现场采访、拍照。大河报还专为确山铁花僻出专版进行报道。5月份,确山铁花又应邀赴湖南浏阳国际烟花锦标赛,为中外观众进行了表演,受到了高度评价。
美丽、神奇、恢弘壮观的确山铁花,正在逐步与市场接轨,走出确山、走出河南、走出国门。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