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潭镇位于浙江省新昌县西部。古镇旧时只有一路的横铺石板,属于王氏家族的世业,经过几百年的变迁,最初只有王氏居住的长潭村,发展成了现今有沈、张、黄、俞、陈、吕等许多姓氏家族共同居住的澄潭镇,故素有“千年古镇”之称。
澄潭为新昌县内古村落之一。早在南朝梁代(502-557),“长潭”地名已见诸文字记载。不久,改名槐潭,后复称长潭。清雍正年间(1725-1735),改名澄潭。但自古至今,本地人文字虽写澄潭,口头仍沿袭旧称叫长潭。原属丰乐乡,民国初年起属澄潭乡(镇)。1949年后,为澄潭区公所和乡人民政府(人民公社)驻地。1985年起为澄潭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古代澄潭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不少文人墨客泛舟剡溪,饱览此地田园风光,诗文唱和,流连忘返。唐代着名诗人方干曾吟诗赞美澄潭山水:“截湾冲濑片帆通,高枕微吟到剡中。掠草并飞怜燕子,停桡独饮学渔翁。波涛漫撼长潭月,杨柳斜牵一岸风。便拟乘槎应去得,仙源直恐接星。”
南朝梁代,时居剡县的王羲之四代孙、梁武帝时曾任武毅将军的王超之,遨游剡溪,溯江至长潭,因慕此地山水清奇而卜居。死后葬长潭西山。长子逊之奉母杜氏在墓旁筑室居住,即今西山庵。逊之18代孙王火龠为南宋左丞相、平章军国重事,在澄潭建有相府,内有沂春园、苍雪观、望春堂、闲远楼等。为娱双亲,从各地采集大量奇花异木、奇岩怪石修建东花园、西花园,筑假山,并仿其祖造流觞曲水。同时,将长1030米的街道敷设上913块横铺石板(青石板),以利交通。此地至今尚有不少松花石(矽化木)留存,其他遗迹依稀可寻。
澄潭养蚕缫丝历史悠久。清末,澄潭的养蚕业已颇负盛名。30年代办有初级蚕桑职业学校和锦纶丝厂,家庭手摇、脚踏缫丝机遍布。澄潭集散的蚕茧数量、质量均居全县之冠,在整个绍兴地区也名列前茅。所产蚕种品质优良,杭、嘉、湖、绍等地均来此采购。据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农学报》载,"新昌蚕种,西境最多,专销杭嘉湖三府,每岁所入,约10余万元。"1933年《中国实业志》载:“新嵊两县的产蚕中心澄潭镇,在种业兴盛时期,每当出种时,辄开不夜之市”。故澄潭素有“蚕桑之乡”的美称。
土特产有糕点茶食、豆制品、汤包、春饼等。澄潭香糕以香、脆着称。此外,大酥糖、麻枣、麻片、桂花球等均属上乘。澄潭香干醇香浓郁,口感滑润,韧性好,切细丝不碎。外地来澄潭者总要带去一些澄潭产的糕点茶食和豆制品等土特产,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义乌双林寺位于义乌佛堂镇云黄山,该寺建于南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由达摩勘基、梁武帝敕建,佛教居士傅大士开创。历经15个世纪,以规模宏大,高僧辈出而名扬中外。北宋时有僧舍1200余间,僧尼2000...
送子龙赴吉州掾宋 陆游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驾言当送汝,挥涕不能止。人谁乐离别,坐贫至于此。汝行犯胥涛,次第过彭蠡。波横吞舟鱼,林啸独脚鬼。野饭何店炊?孤棹何岸檥?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箠;庭参亦何辱...
成都人历来称办丧事为“打丧火”。旧时,打丧火分小三天或大三天,视各自情况定,办丧事的过程,都要经历“备后事、送终、设灵堂、打丧火、烧七、除服”等。父母进入衰年,子女要为其准备后事(也有老人自行筹备的)...
《白虎通义》云:丧(sàng)者,亡也。人死谓之丧。何言其丧?亡不可复得见也。儒家讲究事死如事生,既然人活着要遵循礼制,那么人死后也应当遵循礼制,即使现世的人是再也见不到死去的人了。人死之后的礼制,就...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撊瘮。自从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
犹太人爱吃豆子。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后者一般为贫困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他们吃饼...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
春联,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春联是刻在门庭木椽或石柱上的,也有的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后来又用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到汉代时,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又将春联写在纸上,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联看...
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有这样两个村民聚落,一个叫羊獬(包括南、北羊獬两个行政村),一个叫历山(包括东、西圈头等六个行政村)。前者座落于汾河东岸的平原上,后者处于汾河以西的山区,两者相去70余华里。按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