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西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市大动龙乡一个叫曼飞龙的傣家寨子后面,是一座平缓的小山冈,在很远的地方人们就可看见,蓝天绿树衬托下,一座宏伟洁白的佛塔在那里放射着万道银光。这就是著名的曼飞龙白塔,当地傣家称它为“塔诺”,意思是竹笋塔,用来形容它宛如一群雨后破土而出的春笋。因为它通体洁白如雪,又称“白塔”。
佛教进入西双版纳的历史悠久,在西双版纳的许多景区,都可见到古老而宏大的佛寺,有的景点则是佛塔林立。
在众多的佛塔之中,最著名的佛塔便是曼飞龙佛塔。在距景洪70公里处,从大勐龙的曼飞龙寨边跨过小河,沿山径石阶而上,便可登临壮观的群塔圣地。
曼飞龙佛塔,是由大小9座佛塔组成的群塔,其中心塔高16.29米,塔身洁白如玉,塔尖金光闪烁,巍然耸立于山顶。8座小塔高9米,塔身像一个个硕大的宝葫芦坐落在中心塔周围;又像一棵棵拔地而起的大笋,格外挺拔、秀丽,所以人们也称它们为“笋塔”。
曼飞龙佛塔内部雕塑彩绘密布,外表造型美观、优雅和谐。每座小塔的佛龛里都有佛像,龛门上方塑有腾飞的凤凰,龛门两侧有两只泥塑金龙。中心塔顶建设佛标,小笋塔上建有风笛,每当山风吹来时,它们便奏出叮咚响声,益增天籁情趣。
据珍藏在佛寺里的贝叶经的记载,这座佛塔建于傣历五百六十五年(公元1204年),是在释迦牟尼圆寂1000年后建造的。佛塔的设计者是三位印度佛教传教士,由大勐龙人古巴南批等人主持建造。当时的设计、建造和举行典礼仪式等情况,都一一记载在贝叶经上。由此可知,佛祖释迦牟尼并未到曼飞龙指点建造群塔事宜。而这些生动的传说却充分表达了西双版纳人对佛祖释迦牟尼的无限崇敬之情。
古老的曼飞龙佛塔,曾于近代多次修整,1978年,此塔重修,四周的围墙、人口处、镇守圣地的一对蛟龙等,都得到了修复。曼飞龙白塔的蛟龙与内地龙迎然不同,它并非腰细身长的蚌蛇形象,而是浑圆肥实,状如虎豹,龙首高昂,四角直立,巨目奋睁,似哮似吼,极富人间异兽情调。此塔声望极大,这一带村寨的傣家人每年泼水节时,都要云集于此,在塔前举行盛大的敬佛仪式,"千人围绕着塔跳"依拉贺",相互泼水、追逐、祝福,欢庆傣历年。
现在,西双版纳的许多景点,又出现了不少仿建的佛塔佛寺,也是人们观赏、朝拜和摄影留念的必到之处。
从曼飞龙寨边跨过清幽的小河,便是200级的石阶,石阶左边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莽莽森林,右边则是横竖成行、葱葱郁郁的橡胶林,石阶两旁开满红红黄黄的山花,嗡嗡的蜜蜂在忙着采蜜,鸟儿的歌声成串响在四方。石阶尽头就是曼飞龙白塔群,它在如此美丽、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怀抱中,显得格外端庄、静穆、吉祥。
白塔是金刚宝座式,但它与中原及藏区的金刚宝座式塔不同。一般金刚宝座塔为供奉大乘佛教金刚界五部佛而通用五塔成组的形式,而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这是一种世俗化的宗教,形式自由得多。曼飞龙白塔是一主八副九塔的样式,远望如同一座白色的塔林,分外雄伟壮观。
白塔的结构是在一个基本圆形的须弥座上,同时建9座塔,宛如多瓣梅花形。塔座高3·9米,直径14.25米。座台4级,逐渐收分,底层八方各向外延伸为一方形佛拿座。拿座上砌成纵向两面坡的殿宇,并开有券门佛拿,每靠供奉一尊石雕佛像,拿壁上浮雕众多的小型佛像,形成众佛一凳、诸天齐聚的图景。佛拿正脊还装有陶塑孔雀在凌空飞翔,券门沿面有花草云纹装饰,并有两条大龙雕塑。这些雕绘色彩艳丽,金碧辉煌,可谓集傣族民间工艺之大成。
群塔中的主塔高标于众塔之上,好像一首交响乐中的主旋律,主塔辉映着8塔,形成一唱九回的节奏,十分赏心悦目。主塔高12.03米,有一圆座,座上塔身为3层重叠的覆钵组合,自下而上逐渐收分,层层之间的衔接处,均有圆环状仰莲雕饰,塔身上部做成9道环状相轮,上有喇叭形莲瓣立体浮雕,其上承托着3段相连的葫芦形宝瓶,上插金属刹杆,杆上装有4只击风锋,上下串连着5层华盖,覆钵的圆、宝瓶的圆、塔座的圆和仰莲的弧形,组合成浑圆柔媚的意象,把南传上座部佛教包容、解脱、通达、浑成的佛旨和傣族善良、温和、柔情、优美的性格衬托而出。
据有关文献记载,曼飞龙白塔是3位印度高僧设计,由大勒龙买人枯巴南批等人主持建造。建造的过程也是神秘的,传说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巡游西双版纳来到大勒龙,是时天空布满祥云,森林里走出白象,成千上万只绿孔雀飞满坝子,为了庆贺这佛光普照的时刻,傣家决定建造曼飞龙白塔。可是塔建在哪里好呢?人们因找不到合适的地点犯难。释迦牟尼知道后,就用他的左脚在大青石上一踩,那里就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人们于是知道该在这儿建塔了。在脚印前还有一眼井泉。
传说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到景洪来传经时,气候特别热,佛祖在传经中要讲很多的话,佛祖讲得口干舌燥,就派7个小伙子到寨子里挑水,小伙子们太卖力,一下子把33口井都挑干了,释迦尼大显佛法,举手用禅杖就地一戳,戳出一个3尺深的洞,洞里流出甘甜清凉的泉水,这井泉成为僧人饮用的圣洁之水,直到今天还保留在那儿。
慕于曼飞龙白塔的盛名,许多东南亚的僧人每年要长途跋涉到此朝拜,来时他们总要向佛祖脚印里丢几个银币,去时每人要带走一葫芦井泉的水,因为那是佛祖的恩赐,会给他们带来幸福吉祥。这自然只是美丽的传说,因为释迦牟尼生活的时代远在建塔时代之前千年,但它表现了傣家人对佛祖的景仰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曼飞龙白塔现已列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畲族(shē zú)自古以来就有练拳习武的习惯,各村设馆习艺,农忙务农,农闲习武,练武之风颇盛,历经千百年而不衰。畲族武术分为拳术和棍术两种。拳术有畲家拳、八井拳、蓝技术拳、法山拳、连环拳、八发拳、翻...
广灵县剪纸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其剪纸以刀刻为主、剪裁为辅,阴刻为主、阳刻为辅。这些作品艺术意境深邃厚重,乡土气息浓郁直接,工艺手法细腻生动,审美情感朴实真挚...
洪洞县人文资源古老,民俗风情独特。六百多年来,“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民谣使洪洞大槐树成为寻根问祖的主要目的地,其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处。1、广胜寺广胜寺位于洪洞县县城东北17公...
西藏是无数旅游者心中的向往,那是一块神秘的土地,神秘是因为有太多的未知,而风俗与禁忌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去西藏旅游,有些风俗与禁忌必须知道。风俗与禁忌1:啦是敬称,初次见面切忌直呼其名在称呼藏族朋友...
汨罗市位于美丽的洞庭湖畔,因境内的汨罗江而得名。是中国端午文化的源头、中国龙舟名城,有“蓝墨水的上游,文化人的圣地”的美誉。二千四百年前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此投江殉国,当地群众即在屈原居...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Mauritania)毛里塔尼亚国旗毛里塔尼亚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地为绿色,中央为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黄色五角星...
古代传统文化当中有一些迷信思想,比如说人在死后可以进入阴曹地府,接受阎王的审判。在我国古代社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经形成了这种民间思想,在《列子·黄帝》当中就已经将九泉指代成地下深处死人前往的地方。...
拉祜族人一生只办“三礼”,即诞生礼、婚礼和葬礼,围绕这几种人生礼仪所衍生出的诸多风俗,表达了拉祜族从古至今的精神信仰。拉祜族诞生礼 胎盘决定一生安康拉祜族没有重男轻女的现象,每个新生命落地,长者都会唱...
“跳布扎”俗称“跳鬼”,每年农历六月十五前后举行,是五台山黄教的重要法事活动。起源于西藏,是五台山黄教每年举行的重大佛事活动。在活动前一天,寺内喇嘛就开始念护法经,跳金刚舞,在菩萨顶“镇鬼”;十五日,...
义勇祠位于白云区石井街石潭路升平下街11号。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迄今曾作多次维修。坐西朝东。三路三进,中路为主祠,以青云巷相隔,左右为衬祠,总面阔31。46米,总进深51。26米,建筑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