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环境优美,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居住。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建县,历经朝代之更迭,先人们以聪明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留下了至今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灵璧磬石雕刻便是其中一朵流传至今的民间艺术奇葩。
灵璧磬石形成于晚元古代震旦纪期间(距今约8亿多年),属奥陶系的碳酸盐岩石。灵璧磬石雕刻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当时皇家即开始采用灵璧磬石制作特磬,开创了我国古代“金石之乐”的先声。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虎纹石磬”就是灵璧磬石雕刻的杰出代表,现已作为国宝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载入我国第一部专家撰述国宝鉴赏读物《国宝大观》中,并被国家邮电部印制纪念邮票发行。
《尚书•禹贡》云“泗滨浮磬”即指灵璧磬石。灵璧磬石雕刻源远流长,保留了古代皇宫制磬技艺,延承汉代石刻线画,以及古代圆雕、镂雕、浮雕、影雕、微雕等多种工艺。制作品种繁多的磬石工艺品,尤其是在坚硬的石头上进行微雕创作,堪称一绝。
灵璧磬石雕刻作品以及编磬、磬琴制作主要销往全国各地和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人们的喜爱。灵璧磬石雕刻见证了中华民族文化生命力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作为中国古老磬石文化的一种延续,它见证了中国磬文化的发展演变史,也浓缩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民间艺术精华。制磬与磬石雕历代被皇家宫廷使用,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作为一门古老的民间传统工艺,它保存着大量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信息,这对现在和今后研究中国磬石文化发展史,读取古代先民创造的优秀艺术元素,以及见证中华民族文化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灵璧磬石雕刻的技师们在保持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让这门古老的技艺永葆青春。现在的雕刻技艺既保留了古代宫廷的制磬工艺和汉代石刻线画的特点,又加入了圆雕、镂雕、浮雕、影雕、微雕等多种现代工艺,集多元艺术于一体,涌现出一大批能工巧匠。
2010年,灵璧磬石雕刻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巍峨的宫殿,高大的庙宇,钟磬之声袅袅不绝,那声音典雅、雄浑、古朴、修长……这天籁之音从何而来?它来自于大自然的灵石,这灵石就是出自灵璧磬石。
磬石独产于安徽省灵璧县境内,因古人早在殷商时期便取其制磬(宫廷乐器)而得名。该石质地细密坚脆,金声玉振,兼声、色、质、形之美。宋代诗人方岩有诗赞曰:“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钢色碧玉。”
灵璧磬石,石质坚硬,抚之若肤,色黑如墨,光洁可以鉴人,因而多用来雕琢工艺品,灵璧磬石工艺,广采木雕、泥塑等艺术之长,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石雕艺术。
在磬石之乡灵璧渔沟,磬石工艺品以其历史悠久、造型古朴、色泽沉静、质地优良等特点而受到了人们的青睐,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距磬石山不远有一个磬云村,磬石工艺品就是在这里制作并销往全国各地。起初,因为是纯手工制作,工艺品的数量极为有限,也只为少数人所识。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日益纯熟,一些现代化的雕刻机、磨床等被广泛运用,大批量的制作成为可能,磬石工艺品在省内外的生产和销售网络逐步形成,磬石村的工艺品也以其精湛的祖传技艺、独到的制作方法、独具匠心的艺术创作而闻名全国。
磬石工艺品的制作流程非常复杂,要经过采料、打磨、抛光光、雕刻多个环节,只有拥有丰富经验和纯熟技艺的工匠才能通过打磨、抛光和雕刻这一系列过程使磬石的内涵得到完美的发掘。在制作车间,各种大小不一的聆石石料经过千百次的打磨,细腻的石质才得以充分展现,又经过同样不厌其烦的抛光,终现其黑亮的光泽。磬石工艺品的制作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同时还需要有灵活的创造能力r不论是在造型方面,还是用途、修饰等方面,磬石工艺品都蕴涵着深厚的历史文化。
磬石工艺品种类繁多,技艺精良。有造型古朴典雅、音色清越的古编磬、圆磬、吉样馨,有操作简便、音质纯净的磬石琴,有雕刻细腻、富有立体感的磬石盘,有精心雕磨的茶具、洒具,还有文房四宝、纪念章等。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