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正宁俗称“神仙”、“神灵”、“神道”。是宗教及神话中所幻想的主宰物质世界的、超自然的、具有人格和意识的存在。在原始社会,人们对不能理解和驾驭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以人格化的方式做出虚幻反映,就产生了神的观念。一切宗教的核心就是对神的信仰和崇拜。《论语·述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
何宴集解:“神,谓鬼神之事”亦指人死后的英灵。剥削阶级宣扬宗教迷信,利用所谓鬼神的权力,作为实行阶级统治的一种手段。在旧中国,所谓鬼神系统,指阎罗天子、城隍庙王以至土地菩萨的阴间系统,以及由玉皇大帝以至各种神怪的神仙系统。剥削阶级宣扬这些鬼神具有操纵人们命运的力量,借以束缚和麻痹人民,企图使之甘受反动统治的奴役和剥削。神权和政权、族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
正宁汉民居多,普遍信奉鬼神,而且是多神、泛神、杂神崇拜者。见庙烧香,遇神磕头,似信非信,信而不专,绝大多数人都是敬我所需,为我所用。但心理上往往把造福降吉、免祸消灾的希望寄托在神的意志上,去祈求神的保护,以得到一些精神慰藉。想生孩子求送子娘娘,遇到危险求关圣帝君,得了疾病求药王爷,想得到钱财敬财神爷,久旱无雨求龙王爷等等。人们在观念上认为,凡是神都是无所不能的,所以在当地没有统一的至高无上的神,神在人们心目中,谁都得罪不得,多数人是有事乱求神,遇难乱烧香。
在庙宇建造上,除了以自然村或“社祠”修建的专神小庙外,一些较大的庙宇都是多神同居一院,信者各敬所需。例如,过去官河街的庙院内无量、玉皇、老君、关帝、药王等诸神的殿宇塑像均有,可见当时多神崇拜的盛行。解放后,庙宇相继拆毁,崇神之风日靡,现在老年人的神权观念已经淡化,年轻人已多不信神。
据地方志书记载,正宁曾有许多寺院和道观,如湫头苟仁村的苟仁寺(又称“金陵寺”)、双佛堂,永和堡子村的云寂寺,永正南住村、宫河街先后分别修建的兴教寺;古县治罗川修建的佛堂、真宁观、承天观等。另外还有核桃峪、马槽沟、蔡家峪、半川四处家庭佛教教堂充分证明佛教、道教也曾盛行一时。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这些寺院、道观、家庭教堂相继废弃。据民国37年(公元1948年)3月甘肃省政府统计,全县人口52049人,信仰佛教者45人(其中男24人,女21人),信仰道教者3人(其中男2人,女1人)。虽然专信佛教、道教的教徒寥寥无几,但是佛教、道教对当地群众的思想影响极大,在民间祭祀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佛道和其他神往往同时被人们供奉。
从总体上看,敬神信鬼、占卜看相、八字推命、讲究风水、择吉避凶是过去当地信仰风俗的主体。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