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吹奏起来其音响特点是,声音洪亮,音域宽广,音色苍劲,韵味深长,情趣浑厚,近听不噪,远听清晰,雅俗共赏,老幼皆好,最能体现黄土高原人豪迈直爽、憨厚粗犷的性格,最能拨动庄稼汉磊落坦白、率真简洁的心弦,哪里有唢呐吹奏,哪里就有一圈人静心细听。一些身怀绝技的唢呐艺人吹得高兴了,口衔两杆唢呐同时吹奏,听得人们一个个击节叫好。在欣赏的同时,还要对“吹手”们谁的“梢子硬(指音亮、调准、有韵味、有功夫)”、谁的曲儿多评论一番,像追名歌星一样,追捧“吹手”。唢呐吹起来,一吹就是大半晌,直吹得天旋地转,斗换星移,使听者心旌摇摇,情思悠悠,吹走了所有的晦气,迎来了吉祥如意;吹走了人之间的隔膜与恩怨,迎来了人世间的和谐与美满。
当地的“吹手”大都是一字不识、粗脚笨手的庄稼人,不懂得“简谱”和“五线谱”,但是他们吹奏的唢呐曲子却悦耳动听,感人肺腑。因为他们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所以,唢呐一响,吹的什么声,奏的什么调,连十来岁的娃娃也能说出个道道来。什么红事曲牌《贺新郎》《状元游街》《大摆队》《地里兔》《王家庄》……;什么白事曲牌《大祭灵》、《雁落沙滩》、《永寿安》扳着指头算也不下五六十个。每个曲牌都有鲜明的音乐形象,有的欢天喜地,有的情悲意哀,有的委婉动听,有的高亢激昂,有的幽默诙谐,有的感情奔放,仅凭唤呐吹奏的曲牌,就可以推断现在过的什么事,进行的是何种礼节了。流传在当地的这些古老的唢呐曲牌,吹了一年又一年,吹了一代又一代,经过琐呐艺人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汲取关中、陇东唢呐曲牌精华,不断地进行再创作、再完善,使其更加完备。解放后,唢呐艺人们又在唢呐曲牌中引人了现代歌曲,使唢呐曲调更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
唢呐是当地吹打乐器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红事、白事、喜庆、祭祀都离不开唢呐,有事不“写吹手”,就显得清寂冷漠,淡而无趣;有了“吹手”或“吹手”越多,就越隆重,气氛越热烈,所以人们往往把“吹手”多少作为红白喜事大小、厚薄的标准。
当地人自幼听惯了唢呐声,每当唢呐响动都会牵动人们内心的不同情感。因为,人成年行婚嫁吹唢呐,人寿终搞丧葬吹唢呐,唢呐总是与人生的喜忧哀乐、悲欢离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人们对唢呐怀有深厚的感情。特别是一些远离故土、外出谋生的游子们,许多人把家乡的唢呐曲牌制成录音带带在身边,每当工余休闲、夜深人静时拿出来放上一曲,家乡的沟壑原野、乡亲的音容笑貌、故园的轶闻趣事都宛若眼前。
庶出旧时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官宦人家、商贾巨富除了娶妻之外,还有纳妾的权利(娶小老婆)。山西民间俗称纳妾为“讨二房”、“讨小”,家中以及外人称小老婆为“姨太太”。小老婆所生的子女,即是庶生(非嫡生...
盘古是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的英雄人物。岭南人崇拜盘古的习俗由来已久,并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间庙会。在广西柳州、来宾市一带,盘古庙会最为盛行,其中柳州盘古庙会最有特色。盘古庙会是柳州非常著名的节日。每年农...
苗族人认为祖先的灵魂不死,有着尊祖祭祖的古老传统。其中在饮食上的尊祖方式就是常见的一种生活现象,并逐渐形成了一个饮食祭祖的文化。上香、祭酒、祭菜在苗族人家中大多都没摆有神龛,但在堂屋的中堂某一处墙壁下...
福州“白露必吃龙眼”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哪有那么神奇,不过相信还是有一...
非遗项目:尼木措毕项目级别:四川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单位:美姑县文化馆2012年,冬季,正是农闲时节。正是美姑彝人超度——“尼木措毕”仪式的盛期。“尼木措毕”彝语指超度,是大凉山彝族民间最为隆重、最为盛大...
日本把每年的4月1日至7日定为绿化周。绿化周包括工厂绿化日、荒山绿化日等。每逢植树周,全国所有的公民都参加植树,连天皇也不例外。从1951年起,日本把每年的4月3日定为“植树节”。第一届植树节以荒地造...
哥斯达尼加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人口306.4万,主要集中在盆地和中央高原地区,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三,人口构成是:白人和印欧混血人种占95%,黑人点3%。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最古老的居民印第安人,许多...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
郑氏祠堂位于新密市岳村镇岳村老街,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后多次重修,占地4900平方米。有门楼、前院、后院、东西厢房、大殿、中庭、戏楼组成,保存较为完整。郑氏祠堂历史悠久,保存...
长江三峡素有“四百里天然立体画廊”之称,位于长江上游,她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三峡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旖旎。在这壮丽的山川之中,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