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在我国河南省濮阳市胡村乡107国道旁也有一个村庄叫疙瘩庙村,此村的名字由来是因为村里有座疙瘩庙。据当地人说,这里所谓疙瘩,在濮阳话中就是指“天花”。得过天花的人满身痘,痊愈后也留下麻坑,满脸麻坑则称之为麻子。这座庙里供奉有五位神,痘神,其实大家都清楚:痘神,就是瘟神了。天花传染性之强,危害性之大,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故古人敬之如神。之所以说这五位瘟神,其实他们是有原型的。不过却是来自民间的传闻,因为在被视为正统的《真灵位业图》中并没有这五位的身影。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六月,有五力士现于空中,距地三五丈,身披五色袍,各执一物。一人手执构子和罐子,一人手执皮袋和剑,一人手执扇子,一人执锤子,一人手执火壶。帝问太史张居仁此为何神,主何灾福?答曰:此为五方力士,在天为五鬼,在地为五瘟。
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总管中瘟史文业。现天降灾疾,无法逃避。是岁果有瘟疫,国人病死者甚众。隋文帝遂立祠祀之,六月二十七日下沼,封五方力士为将军。青袍力士封为显圣将军,红袍力土封为显应将军,白袍力士封为感应将军,黑袍力士封为感成将军,黄袍力士封为感威将军。规定五月五日为祭祀之日。唐朝袭隋制奉祀五瘟使者。相传匡阜真人游至此词,将五瘟神收为部将。后道教将其衍化为在教瘟神。《太上洞渊神咒经》卷十一云:“又有刘元达、张元伯、赵公明、李公仲、史文业、钟任季、少都符,各将五伤鬼精二十五万人,行瘟疫病。”
《封神演义》第八十一回:子牙潼关遇痘神,说道:子牙兵至潼关,潼关之将余化龙有子五人,乃余达、余兆、余光、余先、余德。第五子余德海外出家,学了一身的邪术。余氏五子争战失利后,余德便对其兄曰:我用一术,使周兵七日内,叫他片甲无存。次日一更时分,余德取出五个帕来,按青、黄、赤、白、黑五色摆定(也不知道是怎么个方式摆)。余德又取出五个小斗来,与四位兄长一人捧一个:“叫你撒你就撒,叫你泼你就泼,不用张弓射箭,七日内死他干干净净。”兄弟五人俱站在帕上,余德步罡斗法,用先天一气,将帕祭起飞至周营上空(感觉和印度飞毯一样,老五不会去印度学道了吧)。将五斗毒痘四面八方泼洒。这周营内除了杨戬不在营中,连子牙武王在内俱染痘毒。看这痘毒症状,仲琳写道:人人发热,个个身疼,浑身上下俱长出颗粒,莫能动履,呼吸困难。可见这五位撒的就是天花痘毒。还好玉鼎真人差杨戬至伏羲神农处讨得仙丹升麻药草,方止住了这场瘟疫,不过此后天花之疫不断。且说这余氏五兄弟,战败被杀后,子牙封起为东、南、西、北、中五方主痘正神(详见《封神演义》第九十九回:子牙归国封神),也就是疙瘩庙里的五位疙瘩爷(濮阳人都这么叫)了。
这里有意思的是,对于这么几位罪大恶极的人非但没有被打压到永世不得超生什么的,最后反倒封了神,还世代受人间供奉。这其实是有缘故的:先说子牙封神,子牙封神的最初目的并不是给人间创造出膜拜的对象,而是为了给阵亡的将士一个名分,还有给修仙无缘,丢了仙体的修道者一个工作。女娲和三教共佥封神榜,就是将神和仙分化开来,丢了仙体(就是挂了)与仙无缘,或者犯了错误,站错了队,逆了天道被处死的,才会被封神,成为被天庭驱使的奴仆(《封神演义》也表达过此观点)。显然神的地位是明显低于仙的。再说人们去拜“疙瘩爷”的原因是祈求“疙瘩爷”向人间少洒些“疙瘩”,或求他们千万别把疙瘩洒在自己身上,或者求他们收回自己身上的“疙瘩”……
无论哪种解释,这就是河南省濮阳市“疙瘩”一名的由来。
在徽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凡是都有俗成的规矩,比如绩溪县上庄镇范围内,对各种不同的酒席,其席位座次都有明确的安排,不能随意,否则会使欢乐的酒席倒味、不欢而散。在这里,比较隆重的喜宴,有婚宴、寿宴、建房宴...
复活节,是天主教国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3%,复活节成了全意大利人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热闹程度颇像中国的春节。意大利复活节期间,全国上下几乎每个村...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