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原产地在亚洲热带的印度、泰国,至今印度仍有茄子的野生种和近缘种,东汉传入我国。茄子在全世界都有分布,以亚洲栽培最多,占世界总产量74%左右;欧洲次之,占14%左右。中国南北各地均有茄子产地,如湖南,湖北,广西,山东等。
茄子是茄科茄属植物,是我国广泛栽培种植常见的蔬菜。列入《中国蔬菜品种志》中的茄子种质资源有220份,其中仍有许多品种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种植。植物学将茄子分为三个变种—长茄、矮茄和圆茄。
茄子(学名Solanum melongena)的野生品种在印度、东南亚、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等地都有发现,五千年前印度河谷的先民就采集茄子作为食品,2000年前的梵文文献就有人工种植茄子的记载。可能因为生茄子有股味道,加工起来比较麻烦,因此并没有快速向西传播,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印度的时候竟然没有人记录和带茄子回希腊,古罗马人对它也一无所知。直到公元七八世纪茄子才被阿拉伯人和北非摩尔人从中东传播到南欧作为蔬菜,直到16世纪才有英国人写到伦敦有人种植茄子作为观赏植物。
茄子最晚在西汉末已经从印度传到了四川。四川和印度在上古就有商道相通,只是因为山路崎岖,沿途部落众多有抢劫阻碍,所以贸易规模不大而已。汉武帝时张骞出使到中亚的大夏国时看到当地人竟然使用四川特产“邛竹杖”、“蜀布”,就是四川商人卖到“身毒” (印度古称)然后又进口到中亚的。
西汉末四川资阳人王褒曾在成都投宿亡友之妻杨惠家中,他使唤杨家一个叫“便了”的家僮去街头店铺给自己买酒,却遭到拒绝。家僮说杨氏买他时约定只看家而没有沽酒的任务,王褒一怒之下从杨惠这里买下这个家僮,并订立《僮约》约定家僮要负责采购酒菜,“种瓜作瓠,别茄披葱”。这是最早提到“茄”的, 估计它当时已经是四川比较常见的菜蔬之一。西汉末成都文人扬雄在夸赞家乡的《蜀都赋》中说“盛冬育笋,旧菜增伽”,“伽”可能也指茄子。
另外茄子也从东南亚传入华南,晋嵇含撰写的《南方草木状》(公元314年)提到“茄树。交、广草木,经冬不衰,故蔬圃之中种茄”,此后渐渐传入北方,东晋的京口(镇江)种植茄子远近闻名。
因茄子的味道似酥酪,又称落苏、酪酥。隋炀帝就对它特别偏爱,钦命为“昆仑紫瓜”,可见当时传入的应该是圆茄子。唐段成式撰《酉阳杂俎》(公元803 - 863年)说从“新罗”(今天朝鲜一带)传入一种颜色稍白、形如鸡卵的茄子,“只有西明寺僧造玄院中有其种”,可能这是一种特别的变种。这之前中国种植的都是圆茄子,到元代才出现了长茄子,并于19世纪末传入日本栽培。
茄子因为形体较大,利用率较高,人们比较注重研究吃它的方法,可以烧、炒、炖、煎、蒸、拌、炝,也可以腌、酱、干制,南北朝时成了各地皆宜的平民美食。因为用铁刀切茄子剖面会发黑,古代人特别用骨刀或竹刀切它,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煲茄子的方法是“用子未成者以竹刀骨刀四破之,汤炸去腥气。细切葱白,熬油令香。豆酱油,擘葱白与茄子俱下,缹令熟,下椒、姜末。”
清代《红楼梦》中也记载了切成片状腌腊过的“茄鲞”,做法极为繁复,要把“才下来的茄子皮剥了,只要净肉,切成碎块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合香蕈、新笋、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丁,拿鸡汤煨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罐子里封严。要吃的时候,拿出来,用炒过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
夏布因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夏布原料为苎麻,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现称为夏布。夏布有生夏布和熟夏布之分,生夏布是淡草黄本色易于创作中国画,熟夏布经漂白后...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及密教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彼此呼应的。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
很多人眼中的博物馆大多是枯燥的建筑物或者是高端的科技产品,再有的就是旧时的古物,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去现在的博物馆,但是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有着风格不同的博物馆,今天本站小编就带你认识世界上最温情奇特的...
清凉山在怀仁县何家堡乡悟道村西约五里远的地方,山势陡峭,峰峦叠嶂。山上有一寺名清凉寺,据说是文殊菩萨赴五台山途中的第一道场。主峰北山凹处有一石窟,石窟中一尊石雕文殊菩萨像,高1.78米,栩栩如生,端坐...
庶出旧时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官宦人家、商贾巨富除了娶妻之外,还有纳妾的权利(娶小老婆)。山西民间俗称纳妾为“讨二房”、“讨小”,家中以及外人称小老婆为“姨太太”。小老婆所生的子女,即是庶生(非嫡生...
盘古是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的英雄人物。岭南人崇拜盘古的习俗由来已久,并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间庙会。在广西柳州、来宾市一带,盘古庙会最为盛行,其中柳州盘古庙会最有特色。盘古庙会是柳州非常著名的节日。每年农...
苗族人认为祖先的灵魂不死,有着尊祖祭祖的古老传统。其中在饮食上的尊祖方式就是常见的一种生活现象,并逐渐形成了一个饮食祭祖的文化。上香、祭酒、祭菜在苗族人家中大多都没摆有神龛,但在堂屋的中堂某一处墙壁下...
福州“白露必吃龙眼”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哪有那么神奇,不过相信还是有一...
非遗项目:尼木措毕项目级别:四川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单位:美姑县文化馆2012年,冬季,正是农闲时节。正是美姑彝人超度——“尼木措毕”仪式的盛期。“尼木措毕”彝语指超度,是大凉山彝族民间最为隆重、最为盛大...
日本把每年的4月1日至7日定为绿化周。绿化周包括工厂绿化日、荒山绿化日等。每逢植树周,全国所有的公民都参加植树,连天皇也不例外。从1951年起,日本把每年的4月3日定为“植树节”。第一届植树节以荒地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