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县位于甘肃省平凉地区东部,东靠泾川、灵台两县, 西与华亭县接壤,北连平凉市,南与陕西省陇县毗邻。
唐代以前,崇信一直是羌族人、鲜卑人、吐蕃人和汉人的杂居之地,因多民族杂居,其婚姻习俗差异很大,也十分有趣。
北塬的黄寨乡、高庄乡把娶亲的时间定在晚上。结婚之前一天晚上,婆家人乘天黑来到女方家中,吃过晚饭后,娶上新娘,摸黑赶路,必须在天亮前把新娘娶到婆家,民俗称曰“娶黑媳妇”。如今这种习俗仍在沿用。?I河川区和柏树乡一带中白天娶亲。送亲的人数一般在十人左右,家族人、亲戚最多的也不能超过20人,如果送亲的人数超过两席人,就会被婆家人耻笑,讥讽为“吃大户”。另外送亲的人不管路途多远必须当天赶回,不能在新媳妇家留宿,即就是隔省隔县的送亲者也不能例外,当天实在赶不回的,也只能留宿在新媳妇的亲戚家中或邻居家中。
南塬的木林乡却恰恰相反,无论路途远近,送亲者必须留宿。就是同村同社的也不例外。黑河流域和铜城乡的关家河村,送亲的人数越多越好,凡是给女方家中送过礼的人,在第二天完婚时,都必须到男方家中来,名曰“吃筵席”,送亲者多则六七十人,少则四五十人,人数越多对女方来说是一种荣耀和体面,女方娘家人会觉得自己家族大,门户多,亲邻和睦。男方也觉得人多婚事盛大红火,也感到十分荣誉和光彩。而且更重要的这是一次重大的社交活动,通过结婚这个家庭聚会,可以认识很多亲戚朋友,对两家以后的社交活动和求人办事都有莫大的益处。
崇信县城工干家庭子女完婚,80年代以前移风易俗,勤俭操办为主,大多没有什么讲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加之外省外地工作人员的不断增加,省直地直单位的逐步扩大,给崇信的民俗婚姻又增添了新的内容。目前,青年人结婚叫公婆拉新娘坐的彩车,一般要拉一二百米或三百米不等。又让公婆穿上戏剧服装,把公公画成官丑,带上髯口,号曰“带红胡子”;把婆婆画成“丑妇”,号曰“妖婆”,意在婆媳和睦,不能像妖婆一样狠毒。让新郎新娘向老人鞠躬叫爸妈,叫的次数越多,新婚夫妇得到的红包就越多。同时,婚礼的节目繁多,并拥有专用台词,司仪的用人也十分讲究,必须是口齿伶俐的能言善辩者充任,配有录音录像,婚礼十分热闹红火。
古代,汉族和少数民族在崇信杂居,繁衍生息,抢亲的事情时有发生。现在,当在夜晚娶“黑媳妇”和新娘子过马鞍子的习俗就是抢亲习民俗的遗留。例如:新娘临上轿之前必须哭三声,这就是原始部落抢亲习俗的遗存。
交杯酒,新媳妇入洞房要和新郎喝“交杯酒”,这种婚姻习俗始于西周。根据《礼记?昏议》中记载夫妇共牢而食,合卺而握,合卺其实是以一个瓠、剖成两个瓢,叫做“卺”。举行仪式前,新郎新娘各拿一个瓢,里面盛有酒,用酒各自漱口,就叫“合卺”,后来人们把“合卺”二字作为结婚的代名词,此项婚姻民俗,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被简化为喝“交杯酒”,闹洞房是民俗婚礼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婚姻喜庆中最高潮的时刻,全国各地都有,崇信也不例外,古代人较为迷信,认为新婚之夜会有狐狸和鬼魅作祟,闹洞房能够驱邪避祟,驱散阴气,增强人的阳气,因此有俗语“人不闹鬼闹”的说法,实际上闹洞房的实际意义是增加新夫妇之间相互认识,感情交流,消除隔亥。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是赫哲族的小年。关于节俗的用意,与汉族说法相同,是为了送灶神上天。为使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要往灶神画像的嘴上抹“拉拉”(一种粘粥饭)。有的把“拉拉”抹到灶门上,目的都是为了把...
双月桥在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这里是孔子贤徒子路的故乡,名泉如林,溪流纵横,山川秀丽。双月桥的来历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现在的双月桥当初只是一座连接两村的木桥。这一年,连续几天的大雨,把这...
对苍南县灵溪镇大观南山边郑姓村民来说,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是中秋节,在该地有“尝新不值七月半,七月半不值八月半”的说法。郑姓人过中秋之所以特别排场,就是因为在这天他们要祭请家神“三乳妈”。中秋节这天,郑...
云通寺位于太行山东麓浅山区,河北省临城县城东南方向北盘石村,国家2A级生态旅游区邢台市交通局丰乐园内。寺后远山千岭竞秀,门前近水泜河东流,周围果木塞川,林木蔽坡,红墙金顶犹如海市蜃楼在绿海碧波之上浮现...
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始终贯穿于布朗族的全部宗教生活中。在布朗族的神灵观念中,鬼神不分,鬼神有善有恶。对于善神善鬼,人们对它采取亲近和依靠的态度,凡婚丧、节庆都要向它祭献、卜问,一切都要征得神灵同意后才能...
蒙古族历来有祭天、祭山、祭火、祭星、祭佛灯、祭敖包、祭成陵、祭吉雅其等活动。祭敖包 蒙古族的祭祀,最隆重的是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音译,也叫“脑包”或“鄂博”是“堆子”的意思,即人工堆成的石堆,极个别有...
客家人“洗三朝”一般由年长的婆婆、奶奶主持,边洗边吟唱一些诸如:“洗洗头,做王侯;洗洗身,做富翁;洗洗手,荣华富贵全都有;洗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洗洗脚,身体健康唔食药……”等赞语。男女成婚后,媳妇有...
揭阳炮台丰溪村蔡厝保留着一个独特的“营蔗”传统习俗,每年的正月初九早上村民集中拜天公营蔗,“营蔗”习俗是丰溪蔡厝历传以久的特别习俗,蔗寓意生活节节高 、节节甜。通过“营蔗”祈求全村合境平安!一年更比一...
“核桃坡,核桃沟,核桃砭,核桃路,漫山遍野核桃树,核桃累累碰人头”。这说的就是商洛的核桃。商洛核桃,据说是西汉张骞从西域带回植于京都长安,然而“龙凤之地”不适核桃生长发育,便被发配到商洛山中。岂知,核...
萧县一般丧葬仪式,繁琐复杂,充满迷信色彩。老人临终前,要将病榻移至正屋当门,以便得正位而终。在寿终后,用整张白纸复盖在面上,叫“复面”,也叫“蒙脸纸”。床前放一瓦盆,死者有几个儿子,就在盆底钻几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