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佛光是大自然一种十分普遍的自然现象,并不是传说中的那么神秘,只要具备产生佛光的气象和地形条件,就可能有佛光的产生。“佛光”在中国的峨眉山金顶最为多见,在我们江西武功山也经常有游客拍摄到佛光。“路转层崖曲径通,诸峰罗列顿晴空。方塘倒现青莲座,南海观音水月中”。这是流传在萍乡、安福民间对武功山金顶佛光常现的赞美诗句。从“三天门”上武功山金顶,在快到金顶的途中,常现有佛光奇观。在武功山,还有着不少关于佛光的传说故事。
武功山金顶上的佛光,从古至今一直是武功山宗教文化的精髓,也是武功山成为江南宗教名山的标志。在众多名僧、香客、旅行家赞美武功山的诗篇中,对武功山神奇的佛光也有记载,如明朝诗人刘长吾“岩上灵光夜烛天,法身常现补陀禅”等诗句,芦溪、安福民间也有很多武功山朝香好运者对“佛光”的传说。
武功山金顶的佛光常现之处在观音岩,僧人叫做“佛光”,古人称其为“光相”,意为菩萨显相,佛家人认为,只有与佛有缘的人才能见到“佛光”。当人的位置恰在光环与阳光的直线上时,光环中即会出现人的投影,好似观音在莲座上。有诗曰:“重轮叠彩印岩腹,非烟非雾染丹青。我与化人中共住,镜光觌面交相呈。”这就是传说了1000多年的佛光景观。
考古人员在安福县金田乡槎田村发现一块《捐租定议条规》碑,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记载朝谒武功山的唯一文献。这次发现的“朝天碑”,无疑为武功山朝天文化的研究、传承,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文献与实物资料。
据该县文博人士介绍,碑文内容是关于古代武功山朝天的习俗。该碑长186厘米,宽45厘米,厚6.5厘米。在古代,“登金顶,朝武功”,是江南一带的习俗。随着时代的更替,古老的朝天习俗已然淡化。此前关于武功山朝天的传说,仅剩口口相传。有关朝谒武功山的具体仪行及规范,见之于文献的,几乎没有。明代刑部侍郎朱世守曾为武功山行台撰对联:“欲登金顶朝天去,先向行台稽首来”,形象地反映出古时朝天仕民的虔诚心态。后世将之与祖先崇拜、宗教崇拜互相掺和,形成了一定的朝谒仪式。
血腥玛丽到酒吧,你有喝过一种名为血腥玛莉的鸡尾酒吗?原来这是一个鬼魂的名字,也是一种西方的通灵玩意,很受外国少女欢迎,但带来的后果,却令人毛骨悚然。召唤血腥玛莉如果你希望求助于Bloody Mary的...
围鼓即“围鼓子戏”,又称“坐堂戏”。表演者少则四五人,多则上十人,既是演员又是乐手,一人一角或一人多角。演唱时不化妆,也无表演动作,全凭唱腔、道白表现戏曲故事;采用民间小调或地方戏曲的音乐。多受聘于民...
朱苦拉村位于楚雄、大理、丽江三个州市的交界地,是宾川县平川镇渔泡江边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朱苦拉”彝语意为“弯弯曲曲的小路”,老百姓称进入朱苦拉的路有“九十九道弯、八十八道坎”。这里有中国最古老的咖啡林...
一座城市,一个村庄,因为出现过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因为有过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而声名远扬。新泉也不例外,新泉是因为1929年6月红四军的“新泉休整”时,毛泽东在建军思想、建军原则等新型军队建设问题上开始...
庄浪高抬是庄浪社火的组成部分,俗称“故事”,由农历正月初一早晨人们手执火棍、戴上面具开大门驱鬼神衍变而来。清乾隆《庄浪志略·风俗》载:“立春之先日,迎土牛、扮戏彩,以导芒神,士女竟观”,后来就形成了高...
东北二月二习俗二月二在东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吃猪头肉、理发、放鞭炮。西北二月二习俗二月二在西北,甘肃岷县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惯,表示每年春天的开始,岷县的二月二会,前来浪会的人们买大黄...
撒拉族的婚礼全在隆冬举行。除了这时节农活少,人手闲、粮油足、肉类肥而又好储藏外,主要还是人员全,所有外出的人均已陆续返家。婚礼一般在黄昏举行。仪式开始,先由女方的长辈在庭院里给新郎戴上新帽,系上绣花腰...
郑成功率军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组织大批汉族军民开拓台湾,是海峡两岸民众共同景仰的民族英雄。因为南明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又称郑延平。延平郡王信俗可上溯至清朝光绪元年(1875),其间台湾地区官方建立延...
每年农历六月二日就是仡佬族一年一度的吃虫节,过吃虫节时,家家都要买肉置酒,村寨里的男女老少,都要到田里捉虫,捉完虫之后带回家里做成各种应时小吃,与酒肉一起同食。传说古时候,仡佬山虫灾连年,五谷歉收。人...
埋鞋溪隶属于潮砥镇,是乌江岸上的一道奇观。两岸山岭高耸,绵延起伏,只见溪水从两山壁间数百仞高的沟壑中破石曲折而下,越过十九级高宽不等的陡壁,直泻乌江,形成一道十九个奇特的瀑布群,银瀑飞洒,层层叠挂,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