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鸣寺”(又名显迹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周庄镇余东村北岭上,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鸡鸣寺”庙会的日子,这一天“鸡鸣寺”游人如织,善男信女来此进香者络绎不绝。
据余东人讲,“鸡鸣寺”年代已远,早年有山门、厢房、大殿等建筑,寺庙规模虽然不大,但小巧玲珑,岭上野花摇曳,山溪潺潺,红砖青瓦掩映于翠柏之间。自古吸引无数游客来此探幽。
“鸡鸣寺”内供奉三皇姑泥塑坐像一尊,披红挂绿,栩栩如生。细看坐像面孔,慈眉善目,温文典雅,似乎向人们诉说她与“鸡鸣寺”的不解之缘。
相传,三皇姑和祖师爷都相中的香山这块风水宝地,都想在香山建寺修行,二人商定农历二月十五在香山见面,到那时决定谁为香山之主。香山东面有大龙山耸峙其左,西面有小龙山(今红石山)盘桓其右,有“二龙戏珠”之美称,故又名火珠山,有这样的风水宝地,哪个神仙不爱呢?
三皇姑多了个心眼,她提前三天把自己的一双绣鞋埋在香山上,待二月十五两人赶到香山,三皇姑从土里扒出自己的绣鞋,说自己早就占据了香山。祖师爷见三皇姑耍了手段,悻悻下山,往别处修炼去了。
占据了香山,三皇姑着手筹建寺院,经过数日操劳,准备工作就绪,于是,修建香山寺的工程开工了。
这一天夜里,三皇姑担了一担水,急匆匆向香山赶去。香山缺水,建这个大的寺庙,离开了水怎么能行?
列位,三皇姑担的水可不是一般的井水、河水,这担水是她求王母娘娘从玉净瓶中倒出的水,这水一旦倒入香山井里,将取之不完,用之不尽。临行前,王母娘娘再三嘱咐,必须在第二天鸡叫之前把水倒入香山井里,否则……
再说三皇姑,担着水走到余东北岭上,已过半夜时分,走了这么远的路,离香山不远了,不会误时的。正当三皇姑稍息起身时,突然鸡叫,三皇姑无奈之下只好把水担放下走了。后来,放水担的地方形成了两个水池,一个叫黑龙池,一个叫白龙池。黑龙池黑不见底,捞出鱼虾背黑;白龙池池水清澈透明,捞出鱼虾背白。后人为了纪念三皇姑的修行壮举,形成每年四月初八的庙会,一直延续至今。
在澳大利亚,有许多世界上罕见的珍稀品种,但最有特色也是最多的便是袋鼠、树袋熊(考拉)等单孔类动物,这些情况都在地理学上说明从前这是一个单独的岛。澳大利亚的代表性动物是袋鼠,袋鼠也有很多种类,约多有50...
“鸡鸣寺”(又名显迹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周庄镇余东村北岭上,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鸡鸣寺”庙会的日子,这一天“鸡鸣寺”游人如织,善男信女来此进香者络绎不绝。据余东人讲,“鸡鸣寺”年代已远,早年有...
传说中的“三山”因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格外受到古人的神往。《史记》载:“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从此以后三山的名字,便在古代小说、戏曲、笔记中经常出现,然而它是传说,...
在北方寒冷的雪野上,人们常会看见一种用木杆做成的架子形东西,由牲口拉着在冰雪上行走如飞,这就是东北民间的主要交通工具“爬犁”。爬犁又叫“扒犁”、“扒杆”,民间称冰雪上的车子。民间流传个笑话,说从前有一...
中国人对烧饼的喜爱好像是不分南北的,据史书记载,烧饼最早是班超出使西域时带来的《续汉书》中就有记载:灵帝好胡饼。这“胡饼”,指的就是今天的烧饼。尽管这几乎是生活中最平凡的食物,但是在中国人手中,也因各...
旧时民俗禁忌甚多,“正月里不许剃头”即为一例。夏历第一个月里,任凭男孩毛发疯长,却丝毫不能侵犯,否则对舅舅不利。“正月里剃头,死舅舅。”多吓人的一份责任,舅舅的安危全系于外甥的头顶之物。直至夏历二月初...
中国传统民俗手工艺品是古代先民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制作出来的纯手工的精美艺术品,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表达方式之一,也是各地传统风俗的体现。中国各省市都有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工艺品。北京手工艺术品:北京...
独龙毯用途很多,白天可当衣服穿,晚上又可作被子盖,远方的朋友来访,它是最好的纪念品。青年男女们还把那精心编织的独龙毯作为情物互相馈赠。一床讲究的独龙毯从剥麻皮、纺线到按照图案纹线拴综,以至提综、引纬、...
东川市市花—白兰花白兰(学名:MicheliaalbaDC.):常绿乔木,高达17米,枝广展,呈阔伞形树冠;胸径30厘米;树皮灰色;揉枝叶有芳香;嫩枝及芽密被淡黄白色微柔毛,老时毛渐脱落。叶薄革质,长...
崇山,又名丛山,位于昌乐县城东南40公里,因山有石柱酷似男性生殖器官而闻名,被尊称为石祖。古代人们崇拜石祖,并在崇山上修建了百子殿等庙宇,来此供奉香火,祈求神灵保佑多生孩子,家族兴旺,生生不息,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