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封建礼教倡导“三从四德”(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及“贞节烈女”(指年轻女人丧夫后不再改嫁者)等等,都是历代封建王朝用以束缚和压迫妇女的道德标准,提倡“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夫”,神圣不可侵犯。这就形成了一道无形的精神枷锁,犹如泰山压顶,紧紧压在女人的头上,致使那些中青年寡妇们惨遭迫害,如斗胆提出改嫁,会遭人们非议,认为是大逆不道,甚至群起而攻之。为了追求表面上的“贞节”,宁可放弃后半生的幸福,而不得不独守空门,抱恨终生。这种封建礼教遗毒,一直延伸到民国时期,寡妇改嫁,仍遭世人歧视与诸多限制及阻挠,迄至全国解放后,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主,世俗旧观念才有所转变,寡妇改嫁受到法律的保障,得到人们认同,其本人亦解放思想,敢于冲破社会舆论的压力,追求个人的幸福。
旧社会的寡妇一族,因年龄大小、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以及所受封建礼教影响的深浅,其所选择的道路亦各有不同,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五十岁以上的寡妇。旧社会的女人,十四五岁便谈婚论嫁,十七八岁大都已过门成亲,到五十多岁时,早已儿女成群成家立业了,即使其丈夫去世没有留下很多遗产,但其子女既长大成人,可以自食其力,她本人亦可以由子女赡养,生活上无后顾之忧。因此,这类寡妇,基本上都不会考虑再嫁的问题。所谓“人到中年万事休”,况且年过五十,已接近晚年,唯一选择的就是在家中如何照顾好自己的儿孙辈,安度晚年。
(2)三四十岁的中年寡妇。这种年龄段的寡妇,其儿女约十岁左右,要把他(她)们抚养成人,还得花费很大的精力、财力和物力,如其丈夫生前家境较为富裕,留有较多的物业遗产,靠收租食粮足以维持其后半生的生活者,一般亦不会考虑再嫁问题。按当时的社会俗例,寡妇再嫁时,其亡夫的物业财产不能带走,收归其家族中亲房人等所有。因此,她亦只能自认命苦,想方设法把儿女扶养长大,将希望寄托在后一辈身上。如其家境比较贫困者,生活走投无路,无依无靠,唯有顶着社会舆论的压力和世人歧视的眼光,物色合适对象重新改嫁。如她尚未生育儿女,自己要求不高,愿意嫁给别人当填房或上了年纪的男人做妾氏,生活能够温饱,也就心满意足了。如育有儿女,可能别人会嫌弃,改嫁则比较困难。
(3)二三十岁的年轻寡妇:这种类型的寡妇,处境最为凄凉。年轻守寡,精神上及肉体上均遭到极大的伤害,今后漫长岁月,如何渡过余生?在这类人中,有的是出身名门望族或官宦世家,知书识礼,长期受封建礼教薰陶,对历代封建王朝的忠贞烈女终生守寡,得到皇帝御赐贞节牌坊的典型事例,牢记心中,好女不嫁二夫与三从四德的旧道德观念中毒太深,如欲重新改嫁,又怕影响娘家父母声誉,遭世人谴责与耻笑,思想顾虑重重,心有余悸,退一步说,如果真的改嫁,亦不一定就可以物色到满意的夫郎。若其夫家及娘家的家境比较宽裕,生活不用忧愁,尚未生育有子女,以后抱养回一个养子,相依为命,亦未尝不可。基于上述种种因素,迫于无奈,唯有强忍悲痛,终生守寡,独守空房,抱恨终生。至于那些家道贫寒的年轻寡妇们,虽然同样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但因环境所迫,生活无依无靠,除了改嫁,别无其他选择。好在自己年轻,如长相俏丽,重新物色一个郎君,亦非难事。
相对来说,生活在惠州城内的寡妇处境稍为好过一些,如果改嫁,外界阻力不会很大;如生活在附近农村的寡妇,受到很多乡规族约限制与刁难,终日提心吊胆,稍有差错,就会招至大祸临头,狼狈不堪。
传说清朝末期,水口村有个少妇,年方二十,丈夫不幸病逝,尚未育有儿女。其家翁家姑认为她是克夫相、不祥之物,因此带来厄运,视她为眼中钉、肉中刺,对她终日骂不停口,甚至加以毒打,诸多虐待。从此,她只能在凄风苦雨中过日子,痛不欲生。后来,她前夫的一个十八岁堂弟,对她的不幸遭遇深感同情,好言安慰,由怜生爱,彼此互有好感,日久生情,不能自拔。一个是血气方刚的青年,一个是文君新寡的怨妇,正是干柴烈火,情不自禁,在一次田间劳动中,他俩终于在荒山野岭中偷食禁果。有了第一次的幽会,就必然有第二次、第三次……。当时,他们亦知道长此下去不会有好结果,曾考虑过一起私奔,但又苦于手上无钱,难求生计,只能听其自然。孰料夜长梦多,好事多磨,在后来的一次幽会中,竟被族人发现,捉奸在场,招来弥天大祸。其家翁、家姑等闻讯赶来,将两人拳打脚踢,打个死去活来,然后将两人严加捆绑,押送到村中族长那里去,并立即由族中长老们亲自主持,召开全家族宗亲大会进行公审。在那个封建年代里,叔嫂之间是大罪,是大逆不道、伤风败俗行径,严重违反乡规族约,有伤风化,民愤极大,群众纷纷要求严惩不贷。
最后族长们研究决定,处以极刑。将他们两人严实捆绑并装进两个竹制的大猪笼中,鸣锣开道,抬着他俩游乡示众一番,然后抬到东江河边,将他俩抛到深潭中去,活生生地淹死于东江河上,酿成一幕惨绝人寰的悲剧。
事后,惠州府衙门的官老爷获悉此事,认为两人道德败坏,罪有应得,死有余辜,竟不了了之。此事发生后,令惠州城乡中的寡妇们毛骨耸然,谈虎色变,对再婚改嫁,顾虑重重,望而却步。由此可见,在封建社会里,妇女遭受封建道德的压迫真是灾难重重,苦不堪言。女人丧夫不能再嫁,而男人丧妻却可以迅速再娶,这就是旧社会封建礼教的偏见与不公。
盐亭嫘祖故里、蚕丝嫘神圣地的嫘祖和嫘祖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其悠久的历史令人瞩目。该地汉族民间传说、民间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独具特色。种类众多嫘祖种桑、养蚕、治丝的故事众口相传。精彩的舞蚕龙、桃子龙等汉...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