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白沙茅龙笔起源于明代,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创始人是明代理学家、诗人、书法家陈白沙先生(陈献章)。它是用茅草制造的江门特产。
江门市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部,南临南海,毗邻港澳,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
白沙茅龙笔是以新会圭峰茅草为主要材料,经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是传统手工制作的典范,是以植物纤维创新制笔的杰出代表。
由于茅龙笔的创制,开创了茅龙书法艺术,震撼了书法界。用茅龙笔书写的书法,由于没有笔锋,笔划中留有空隙,形成其它书法难有的“飞白”,笔画顿挫、拙重,别具一格,“一洗元代以来柔弱萎靡的书风”,树立了岭南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白沙先生的“茅龙书”“奇气千万丈”,留下“茅龙经典”20多件,其代表作《慈元庙碑》、《种蓖麻诗卷》等都是精品中之精品,国家珍贵文物。白沙茅龙笔古朴雅致,笔锋修长,极富弹性;笔触苍涩,牵丝飞白相得益彰,宜于行草书体,亦可勾勒山水书画,麦华三、关山月等书画家的一部分作品都借助于它创制出来。不但本乡本土书画家喜爱,而且受到海外朋友及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赏。
茅龙笔做工考究,既豪华高雅,又古朴大方,极富自然美感。书写刚劲有力,气势豪放。其书法形成独特的风格,“独树一帜”,创出千古传承的艺术之美。茅龙笔及其书画作品成为民间收藏佳品。
“茅龙笔”的记载,最早见于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茅笔”条载:“白沙喜用茅笔,所居圭峰,其茅多生石上,色白而劲,以茅心束缚为笔,作字多扑野之致。白沙当称为茅君……又称为茅龙。”因此,茅龙笔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大儒陈白沙(陈献章)。
茅龙笔的创制源于有史以来广东唯一入祀孔庙的明代理学家、诗人、书法家陈白沙先生。据《白沙子研究》中记载“陈白沙早年作书皆用毛笔……其后,以居乡买笔不易,即就地取材,束茅代之。此或亦因用笔多而自制应用较为经济之故。”陈白沙采摘圭峰茅草研制成笔,美名茅龙笔,并取了个拟人化的名字“茅君”。他诗中有“茅君稍用事,入手称神工……长揖谢茅君,安静以待终”(《病中写怀寄李九渊》)、“茅君飞出右军窝”(《答蒋方伯》)之句。《新会乡土志》记述:“茅笔用茅制成,创于明陈献章,书法遒劲,今犹有沿用者”。道光庚子年新会县志记有:“明陈献章自作茅龙笔,书诗神往气自随。”
茅龙笔由创制到生产、推广、发展这一过程经过了几个重要时期。首先,由于书写材料的革新——茅龙笔的创制,开创了茅龙书法艺术,振动了书法界,影响至今。白沙先生的“茅龙书”“奇气千万丈”,留下来的茅龙书法作品20多件,都堪称“茅龙经典”,其代表作《慈元庙碑》(石刻行书)共600多字,巧拙并用,刚柔相衬,流利与丰腴互陈,被誉为“岭南第一碑”。茅龙草书——《种蓖麻诗卷》是“精品中之精品,国家一级文物”(朱万章)。“天下人得其片纸只字藏以为家宝”。
茅龙书法“独树一帜”(《广东新语》),学习、效仿者甚众,有力地推动了茅龙笔的流传、生产、发展。自茅龙笔由白沙先生创制以后,江门市蓬江区、新会城一带逐渐开始生产。
清康熙(1662——1722年)有专制茅龙笔的店铺,至清末制造工艺仍有保持。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新会乡土誌》记载“白茅,生于山坑中,明陈献章采以制笔,今犹效之。”当时就有“捷元斋笔庄”生产的“先贤白沙茅龙笔”。200年后迁往香港为“捷元笔庄”。
茅龙笔生产在清代未抗战前得到发展,生产具有一定规模,笔市兴旺繁荣,当时有茅龙笔的专业户一条街,新会区今惠民路就称“做笔街”或“笔街”,当时较著名的有蓬江区的登元阁、会元阁,新会城的文香阁。其规模较大的会元阁除制造销售茅龙笔外,还有印刷、文具产品。造出的茅龙笔质量优良、美观、实用。
随着茅龙笔的大量生产,茅龙笔对国内外的书法影响日益彰显。茅龙笔及茅龙书法在全国乃至日本、东南亚、澳大利亚都得到广泛的流传、推崇,饮誉全球。1978年日本代表团来中国访问时,特别提及“白沙茅龙笔”,要求购买。去年3月马来西亚书法协会秘书长李汝强专程到市区陈白沙纪念馆寻访茅龙笔制作传人,他说:“陈白沙先生创立的茅龙笔及其书法艺术,是中国乃至世界独一无二的。”
抗日战争期间,连年战火,民不聊生,百业俱废,制笔业更是凋零,茅龙笔生产几乎全部停顿。
建国后,茅龙笔生产一度中断,至“文革”后得以恢复。近30年来,江门市政府十分重视这一民间手工技艺,1978年新会工艺美术厂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深入民间访寻挖掘传人师傅,成立茅龙笔试制组,研制茅龙笔。遵照江门市政府关于“陈白沙茅龙笔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要好好承传下去”和“陈白沙茅龙笔要保护好,与陈白沙纪念馆共同管理”的指示精神,加大宣传力度,举办茅龙书法艺术展览,推动茅龙笔生产。
二十一世纪以后,茅龙笔生产恢复起来,目前已有4家生产茅龙笔。在茅龙笔的基础上,还创新发展研制茅龙国画用笔。2003年9月广东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民间工艺精品展览会上,张瑞亨的《茅龙笔9枝套装》含《碑文》获优秀奖。2006年6月作为五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茅龙笔参加广东省文化遗产成果展览,并被省博物馆收藏。张瑞亨生产的茅龙笔、茅龙国画笔已批量生产,出口日本。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