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篆刻兴起于明代中后期,其时徽州人何震、苏宣、朱简、汪关以篆刻名家,世人称“徽派”。在他们的影响下,徽派篆刻名家迭起,高手辈出,先后涌现出李流芳、汪涛、胡文淳、罗王常、汪镐京、程林、胡正言、金光先、汪宏度等一大批优秀篆刻家,形成徽派篆刻的第一个高潮期。
清早中期,歙县程邃、巴慰祖、胡长庚、汪肇隆继承何、苏、朱、汪等印家的长处而又变革创新.专学秦汉,变化多姿,用力简涩,自成一体,人称“歙四子”。与歙四子同期的黄吕、黄宗缉、汪士慎、程瑶田、汪启淑、唐燠、程奂轮、程芝华、汪绍增、汪文适、陈思圣等徽州印人各呈风姿,形成徽派篆刻的第二个高潮期。
到了晚清,黟县黄士陵崛起,人称“黟山派”。黄士陵以其深厚的金石学修养,弃几百年来印家以切刀法毕仿烂铜印追求古拙残破美的传统习惯,自立新意,影响了后来的齐白石、李尹桑等人,形成徽派篆刻的第三个高潮。
近代黄宾虹治印师崇程邃、巴慰祖,印作苍劲淳朴,凝炼安详,对徽派篆刻有所发扬,在南社中享有盛誉。尤其黄宾虹大师对收集周秦古玺,考释印文,用力颇深,对印学发展很有贡献。
1、确立了篆刻造型艺术地位
中国古代印章一般由铜铸或凿制,也有金、玉等其他材质刻制的印章,主要为实用。宋、元以降,由于米芾、赵孟顺、吾丘衍等文人的提倡,印章开始由实用向艺术过渡,他们自己篆字,请人雕刻。明初王冕和明代中期的文彭发明用冻石刻印,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使篆刻成为专门的造型欣赏艺术。但王冕和文彭一般也都是篆字,很少自己操刀。真正开文人刻印风气,自篆自刻,把篆刻推向艺术高峰的是徽州人何震、苏宣、朱简、汪关,世人称之为“徽派”。正是由于徽派篆刻的崛起,才真正确立了篆刻造型艺术地位。实现了由印章实用艺术向篆刻造型欣赏艺术的转变。
2、强调篆刻家必须精通篆字原理
篆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篆字造型,对于篆字的了解、研究和书写,是篆刻欣赏艺术区别与印章实用艺术的关键。在徽派篆刻以前,还没有人对篆字造型进行过深入系统的探讨。徽派篆刻家治印,很注重从习篆字入手,精研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钻透汉字构造,同时从金石、碑版、法帖、钟鼎、泉币、砖瓦等篆字造型上吸取营养,构思篆法与章法。徽派篆刻名家汪镐京著有《文字原》25卷、《正字通正》1卷,项怀述有《隶法汇纂》10卷,程瑶田有《解字小记》1册等,为篆刻篆法打下理论基础。
3、开创切刀和边款早刀雕刻技艺
篆刻运刀方法明清时有7种、13种、19种之说,其实概括起来只有3种,即切刀法、冲刀法和冲切结合。冲刀法启发于传统的“凿印”,运刀法持用正锋或侧锋向前推进,刻出来的笔画爽利劲健,是篆刻时的常用刀法。朱简篆刻改变运刀方式,持刀向下压切,稍微前推,进刀的长度较短,长的笔画需用数刀连接刻成,刻出来的笔画由于线条呈现不规则的弯曲,长的显得苍老,短的显得平实。从而使笔画线条产生一种跌宕起伏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具涩滞苍莽的金石效果。此种刀法以后为丁敬所吸收,由此而形成—种切刀篆刻群体 —浙派。何震在边款上也首创单刀法,刀锋洒脱洁净,风格猛辣劲逸,同样被丁敬等浙派所吸收。
4、首倡篆刻艺术批评风气
除了在创作实践中推动篆刻艺术的勃兴,徽派篆刻家还从理论上展开探索,对篆刻艺术的发展具有启迪和指南的作用。朱简历时14年写成《印品》一书,首倡篆刻艺术批评风气,采取论点与论据(印作)相引证的编排法,文图并存,互为发明,该书涉及到玺印的考旺,篆法、章法的研讨,辨析印作的真赝,评论印作的优劣,论说犀利,颇饶胆识。并提出厂以“神品、妙品、能品、逸品、外道、庸工”六项篆刻批评的标准,指出“篆病、笔病、刀病、章病、意病”五种篆刻创作上常见病。他在《印品》—书中还单列“谬印”一章,敢于对当时名家篆刻进行有理论依据的批评,开创了篆刻史上印学批评的先河。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