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婚俗礼仪之一,新娘喜轿迎到男方家院子里,要从预先摆好的炭火盆上慢慢跨过,意思是烧去一切不吉利的东西,日后夫妻会越过越红火。
跨火,亦称燎火、跃火,是民间殡葬活动中的一道程式。大抵是丧家和送葬者由葬地归来后,在进家门前,须从一盆火或一堆火上跨过,有的还伴有磨刀、含糖(或吃糖茶)、洗手、熏衣等各种手续。《金瓶梅》第六十五回叙李瓶儿葬礼毕,“众主管伙计,都陪西门庆进城。堂客轿子压后。到家门首燎火而入”,便是此等风习在文艺作品中的写实。如今普遍实行火葬,葬地由坟场变成了火葬场,但这一习俗依然保留着,有所变异的则是火盆草木改成了将一二只从火葬场带回来的花圈点燃,也有再添上一些死者生前穿用的衣物以助火势的。
跨火习俗始于何时,似已失考,但明清史籍上记录颇多。清范祖述《杭俗遗风》:“孝子孝眷人等,将孝衣脱下,往火上熏越毕,均皆吉服洗手进内”;明沈榜《宛署杂记》:“送葬归,以盂盛水,置刀其旁,积薪燃火于宅门之外,丧主执刀砺盂者三,即跃火而入,余从者如之”。略见南北习俗虽有熏衣、砺盂之别,但举火的主题则是一致的。
沈榜曾于明代万历年间任宛平知县,因留意时事世俗,搜求掌故佚闻,所以笔下连“跃火”这一细节也没有放过,但写毕这条资料,又加一句“不知何义”,表示他也不知这种风俗的意义何在。
关于“跨火”这一习俗的确切涵义,人们曾作出过种种解释。
一说此俗目的是防止死者亡魂跑回家来:俗信以为新殁者的亡魂害怕去陌生的冥界,即使把他埋进土里,依旧有可能钻出坟墓,随送葬者的背后返家。所以过去有“绕墓三周鬼不追”的俗话,即葬礼毕,送葬者皆绕新坟转三圈,以使亡魂迷失方向;如今送参加葬礼者去殡仪馆的车辆,往往有去时一条路转回时必须另走一条路的讲究,或也是此义。但即便如此,送葬者仍不放心,恐亡魂贴附在衣服上,掼甩不掉,故又点燃火焰防范,因鬼魂喜寒怕火,送葬人只要跨火,它就只得开溜,至于“执刀砺盂”则带有恐吓的意味。
一说“跨火”防范的对象是坟地野鬼。俗信以为坟场乃游魂野鬼丛集之地,这些游魂野鬼有追随生人返归阳世登堂入室的可能,因此要执刀燎火赶走它们。这一点,《民社北平指南》曾有明确表述:“丧眷戚友,均磨刀于街门外之小盆中,始入;汉俗更焚草于门前,每人给冰糖一块而含之,跨草而入——意避外鬼也。”倘是自己亲友的亡魂,哪有动刀恐吓的道理?再如日人武田昌雄《满汉礼俗白事篇无名礼》对此习俗的解释,也说是“送殡的人带回凶煞,如此一办可以吓退的”。
一说此俗的意义在于趋吉避凶,变祸为福;以盂盛水有洗手之意,表示此后不再有送葬之事,转而引申出希望活着的人增寿添岁之义,故含糖品甜以示祝吉,而跨火之举则有从此远离不祥、兴旺蓬勃的象征。如今有些葬礼归来的年轻人没有迷信观念,不肯跨火,表示不信鬼魂附体,丧家却不高兴,原因就在于认为没给他们祝吉。
“双簧戏”在北方各地较为普遍,在南方就比较少了。“双簧戏”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很长,起源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当权时,常常把外面的著名戏剧、杂曲演员找到宫里为她演唱。在名角中,有个唱单弦的艺人名叫黄辅臣,他...
我的家乡是在湖南省平江县的一个村子,虽说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但是许多地方的庆祝方式以及过年方式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在我们那边是怎样过春节的。除夕那天我们叫辞年,在上午我们会去附...
提到欧洲或许首先想到的会是德国,与众不同的文化和较好的经济发展速度,在配合独有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不少的朋友,那么德国境内十大城市都有哪些呢?下面就随本站来一探究竟吧!德国十大城市排名1、柏林2、慕尼黑3...
结婚生育,繁衍后代,此乃人生之大事、喜事。从婴儿呱呱坠地,到渐渐长大成人,主家一般要举行各种仪式,庆贺家庭添丁进口,并祈愿孩子健康成长,成龙成凤。分娩 旧时孕妇临产,家人急速请来接生婆为婴儿接生。接生...
惠山位于无锡市西郊,山脚下的泥土非同寻常,宋代大诗人苏轼就有“惠泉山下土如濡”之咏。这里土质细腻,粘度较高,可塑性强,是制作泥人的天然良才。惠山泥人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惠山的乡民便在...
古代赞美女人的经典的十九首诗一肤若美瓷唇若樱,明眸皓齿百媚生。亭亭玉立柳腰细,说话笑声燕语莺。二幽兰芳草回眸笑,嫣然婉媚如月明。美目盼兮眉柳叶,巧笑倩兮若吹笙。三山水不厌高与深,沈吟至今青子衿。呦呦鹿...
普贤菩萨,梵音名号Samantabhadra,或Vishvabhadra。音译三曼多跋陀罗菩萨、三曼陀菩萨。又作遍吉普贤菩萨。菩萨。我国佛教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之一。普贤...
陕菜包含的口味很多,东府,西府,陕南,陕北都是陕西的菜,下面介绍一下东府蒲城当地的美食。1、八宝辣子八宝辣子夹馍,看一眼就让人口水四溢,恨不得咬一口才过瘾!尤其是蒲城特色的椽头蒸馍夹上诱人的八宝辣子简...
过去人们常用半斤八两来形容两个事物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我们祖先使用的秤是十六两为一斤,所以半斤和八两就是一样的。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定为十六两为一斤呢?是他们不聪明吗?不是的。传说我们的先人观察...
乌克兰人结婚,从说媒、相亲、订婚到婚礼,有一整套习俗。有专职的媒婆,常用“你家中有奇货,我手头有买主”来当开场白,探听口气。如果女方的父母同意这门亲事,就和媒人一起绕桌走三圈,再对神像画个十字,然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