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舞台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中,有被称为潮剧“三块宝石”的三个折子戏,它们是《杨令婆辩本》、《扫窗会》、《闹钗》。
它们为什么被称为潮剧“三块宝石”,其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日前,广东潮剧院原副院长、潮剧理论家林淳钧老人娓娓而言,道出了此中的故事:
1957年4月,潮剧与琼剧、汉剧组成广东潮、琼、汉剧赴京汇报演出团,潮剧有60人参加,在北京演出27场。而在5月15日,中南海怀仁堂三个剧种的联袂演出上,潮剧所推出的就是《杨令婆辩本》、《扫窗会》、《闹钗》三个折子戏。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叶剑英等中央领导人观看后,登台与演员合影。
这是“南国鲜花”的潮剧的首次赴京,并登上中南海舞台,所以著名戏剧家田汉赋诗赞说:“潮音今已动宫墙”。潮剧发源于南戏,虽然已有400多年历史,却只是流行于粤东、闽南的地方剧种。由于潮籍华侨的足迹,也已在东南亚有了影响。但真正的跨越岭南,亮相北京,却是此时开始。潮剧独特的艺术魅力令不少北京观众眼前为之一亮。
与京剧比,它无疑是一种新鲜的艺术奉献,三个折子戏,不要以为只是小戏,却包含着潮剧最具特色的艺术表演风格,有老旦、生旦、丑等行当的精彩表演。当时潮剧界表演家,老旦泰斗洪妙先生,以独特的男反串老旦的角色主演了《杨令婆辩本》,姚璇秋、翁銮金以传统的生旦角色主演了《扫窗会》,蔡锦坤、黄瑞英合作,以潮丑应工主演了《闹钗》,十分成功,不但征服了观众,同时赢得了许多艺术同行的称赞,而潮剧“三块宝石”,就是京剧艺术家李少春评价之语。
林淳钧介绍说,潮剧首次在北京演出期间,全国剧协召开两次座谈会,全国音协也召开了潮剧音乐座谈会,文艺界人士纷纷发表了看法。《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戏剧报》等,也先后发表了评论文章。
他说,戏剧家孟超先生就十分欣赏洪妙先生的表演艺术,说《辩本》的老旦演员演得很好。从演出中可看出他的功夫不同凡响,不但有外形动作的创造,唱声也十分嘹亮……
《杨令婆辩本》取材于《万花楼》传奇,是潮剧长连戏《狄青全传》中的一折,属老旦应工戏,本折只演佘太君闯殿闹殿一节。但洪妙先生以他男儿之身演活了所扮演的杨令婆这个角色,可谓是传神阿堵。在这出戏中,洪妙先生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致观察,把他看到的老妇人的动作加以艺术化,同时结合杨令婆的特殊身分,通过动作与自己独具特色的唱腔完美的融合,创作出独步舞台的角色,所演的杨令婆因此成为潮剧老旦的一个代表,至今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为这出《杨令婆辩本》,洪妙先生誉满北京,也被潮剧界称为“活令婆”。
林淳钧说,洪妙先生出神入化的表演,尤其男扮女角的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曾有观众写信给他,称他为“洪妙女士”,由此可见一斑。洪妙是个视戏如命的演员,他不识字,却能把戏词强记在脑,并加以揣摩、发挥。他把生活艺术化,更多地生活在戏里,细心观察、模仿老年妇女的举止,并融于所表演的艺术人物中,而长期摸索而形成的真假声运用的唱腔,更是独创了潮剧艺术中的“洪腔”流派。
笔者犹清楚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已经是近八旬的洪妙先生犹活跃于潮剧舞台,唱响了潮剧史上不老的传奇。他的演技炉火纯青,塑造的舞台艺术人物,成为后来潮剧演员所学习的典范。《杨令婆辩本》他演了一辈子,已是不可超越的潮剧艺术高峰。
麦秸画麦秸画,又叫麦秆画、麦草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始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相传这种麦秸画,系在数十年前由印度尼西亚华侨传入广东潮州,然后发展起来的。经过历代传承,一直延续至今,经久...
“尚西”是蒙古语,神树的意思。过去蒙古族群众有祭尚西的习俗。通常是在一棵孤独的神树下,用五颜六色的花布条把树枝装饰得特别艳丽。一位“尚西老人”盘膝坐在神树之下,男女老少聚集在周围,拜祭尚西,并推选几名...
1934年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邮票上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着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鲜艳美丽的康乃馨。随着邮票的传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把母亲节与康乃馨联系起来,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
灵峰寺正月十五庙会是三台县唯一的、民间自发组织的以庙会为主兼农具交流会二者合一的盛大庙会,还有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观音庙会。一到会期,来自于三台及邻县的善男信女及群众前来参加庙会,游人如...
这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庙会,也是中国最浪漫的庙会。每年仲春二月。从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这期间每天有几万到十几万人涌向周口市淮阳太昊陵朝圣,最多时一天可达40万人,这就是淮阳太昊陵庙会,俗称“二月会”...
普米族人的春节一般要持续三天到半个月时间,在宁蒗以腊月初七为岁首,兰坪和维西的普米人则在正月 过春节。春节期间,普米族同一氏族的人邀约集体上山放牧,共同聚餐。青年男女举行赛马、打靶、赛跑 、踢毽子、荡...
八宝亭是宝应最大的文化地标,如同虎丘之于苏州,五亭桥之于扬州一样。每个在宝应的人,不去八宝亭看一看,着实遗憾。今天大家去的最多的八宝亭,是纵棹园内的八宝亭,修建于1983年,已然是一座园林景观。而历史...
中国人和韩国人都说饮食文化,可见饮食与文化的关系密切。食礼便是表现饮食文化的方式之一,它是一种常识,你可以不去遵守,但是不要忘了,不然会使当地人感到不愉快。韩国饭馆内部的结构分为两种:使用椅子和脱鞋上...
在我国,传统的四时八节几乎无一不是以“吃”为主题的。地处渭北的澄城也不例外。特别是一进入腊月,各种各样以节日为名义的炊烟飘荡在古徵大地,把城乡的年味熏染得一日浓似一日。第一个节日便是“五豆节”,即腊月...
儿时,我的家乡霍岳一带,妇女们常常喜欢在端午节缝制布猴。每到这天,小孩子胸前都佩戴着五彩的布猴饰品,一个个风光招摇地走出来,或吃着粽子,或舞着艾条;新女婿则提篮打扇给未过门的新媳妇送端午礼来了。端午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