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题
古代学子以乩仙示题。《子不语》卷二十一记载了二桩偶合之事:“康熙戊辰会试,举子求乩仙示题,乩仙书‘不知’二字。举子再拜,求曰:‘岂有神仙而不知之理?’乩仙乃大书曰:‘不知不知又不知。’众人大笑,以仙为无知也,是科题乃‘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三节。又甲午试前,秀才求乩仙示题,仙书‘不可语’三字。众秀才若求不已,乃书曰:‘正在不可语上。’众愈不解,再求仙明示之,仙书一‘署’字,再叩之,则不应矣。已而题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一章。”乩仙的手法很模糊,这是其高明处。学子很会联想,以“不知”为“不知命”,以“不可语”为“不如好之”,“署”是四个“者”,这些都与考题应验了。如果实在应验不上,乩仙说的“不知”、“不可语”也算是实话。
前程
学子还以扶乩问前程。《阅微草堂笔记》卷四记载:“姚安公未第时,遇扶乩者,问有无功名。判曰:‘前程万里。’又问登第当在何年。判曰:‘登第却须候一万年。’意谓或当由别途进身。及癸巳万寿恩科登第,方司万年之说。后官云南姚安府知府,乞养归,遂未再出,并前程万里之说变验。”乩仙说:“万年。”可以作多种解释,遥远无期;此途不能;万岁(皇帝)开恩之时,因此求仙者必然可以与其中的一种解释巧合。纪昀对这个故事论述说:“大抵幻术多手法捷巧……所谓鬼不自灵待人而灵也。蓍龟本枯草朽甲,而能知人吉凶,亦待人而灵耳。”
处世
扶乩还教人们如何处世,戒贪、克淫,以谨慎行事。《阅微草堂笔记》卷十记载:“海宁陈文勤公言:昔在人家遇扶乩,降坛者安溪李文贞公也。公拜问涉世之道,文贞判曰:‘得意时毋太快意,失意时毋太快口,则永保终吉。’公终身诵之。”由此可见,扶乩有时并不全是迷信。扶乩在明代最流行。《山西通志》记载:“太原府纯阳宫在贡院东天衢,明万历年建。凡起造规划,偕仙乩布置。内八封楼、降笔楼,亭洞幽雅,俱非人思意所及。即对额皆乩笔所题,碑记乃李太白乩笔也。用醉翁亭体,文甚奇俊。”乩仙成了建筑师,李白成了乩仙,亭宇成了扶乩的产物。
官场
扶乩术受到统治者青睐。明宪宗时,李孜省为了拉拢势力,通过乩仙说江西人赤心报国,启用了一大批亲信,顾王工以扶乩累官至太常少卿。
扶乩术用于官场上的明争暗斗。《明史·蓝道行传》记载:蓝道行以扶乩术得幸,他为了搞垮政敌严嵩,“乩仙言嵩奸罪”,世宗于是遣放了严嵩。严嵩就与道士田玉勾结,田玉擅长扶乩术,诬蓝道行,蓝道行下狱死。另一个大臣徐阶极力反对扶乩术,他对世宗说:“扶乩之术,惟中外交通,间有验者,否则茫然不知。今宫孽已失,仅非道行所致。且用此辈。孽未心消。小人无赖,宜治以法。”后来,世宗杀了田玉等人。明俞如楫的《礼部志稿》载有马文升《复奏四事疏》:“宜令各该巡城监察御史及五城兵马司并锦衣卫巡捕官逐一搜访,但有扶乩祷圣驱雷唤雨捉鬼耳报,一切邪术人等及无名之人,俱限一月内尽逐出京。”可见,扶战术已经对社会发生很大危害,不然,马文升怎么会如此郑重地上疏?
清代有扶乩世家,以扶乩为业。《子不语》卷二十二记载:“乾隆丙午,严道甫客中州,有仙降乩巩县刘氏,自称雁门田颖,诗文字画皆可观,并能代请古时名人,如韩、柳、欧阳、苏来降。刘氏云:‘有坛设其家,已数载矣。’中州仕宦者,感敬中信之。”
扶箕的地点可以是庙宇,也可以是家中,清中叶名臣叶名琛之父叶志诜笃信道教,爱好扶乩,叶名琛特建长春仙馆(今广州应元路市二中附近),供奉着吕洞宾、李太白二仙,事无大小都要问于乩手。第一次英法联军之役叶名琛亲自扶乩,得吕洞宾语“十五日后便无事”,因此既不与联军交涉,也不防守,最后战败被俘,时人讥之“六不总督”。箕仙不单预告事情,更能与文人对唱。近代文学家巴金在《家》《春》《秋》中写道:“觉新由于思念亡妻作扶乩,所思之事得以慰藉。如今扶乩已近失传。”
扶乩也有预言国家大事的,例如光绪三十年正月初七,在燕京西山碧云寺旁高静涵居士家中,天台步虚祖师(隋代高僧)的飞鸾训文,预言中国的百年大事,从光绪帝的死期(云暗暗,雾愁愁,龙归泥土塑猕猴),宣统帝的三岁即位(三岁孩童三载福),大清的灭亡(月中无主水空流,万顷烟波一旦收),以及孙文,袁世凯,蒋中正,毛泽东,朱德等等的相继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一直到近代(四海水中皆赤色,白骨如丘满岗陵,相将玉兔渐东升),并且预言未来的中国将会有圣君出现,首都将会在南京(南朝金粉太平春,万里山河处处青)。
扶箕形式分为两种,分别是单人箕及双人箕。扶乩盛行于现代某些民间道教与一贯道团体。扶乩目前主要在台湾、香港等地的道观中仍旧存在和活动。
端午节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每逢端午,历代诗词作家都会以他们敏感的艺术细胞,创作出许多充满民俗情趣的诗词,让后人得以管窥当年端午节的诗意景象。据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孙正国教授统计,在《全唐诗...
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春节"希恩吉尔",即新年。也有称"白节"或"白月"的,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关于蒙古族春节的来历说法不一,一是据五世达赖《黑白算答问》一书所说:"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取西夏国都...
洛阳灵山寺原名报忠寺、报恩寺,亦名凤凰寺。在洛阳市西南40公里,今宜阳县城西灵山北麓,背依山崖,面临洛河,坐南朝北,和多数中国佛寺方向迥异。相传周灵王寝葬于此,故名其山为灵山,灵山寺也因此得名。寺内建...
梁公林是孔子父母的墓地,距曲阜城东13公里,在兖岚公路以南,防山之北。它面对泗水,背倚防山、古柏参天,桧楷成荫,是一处人造园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真宗追封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齐国公”,元...
文安当地民众自古以来习以土葬,死者因贫富不同,葬俗礼教繁文缛节不同,规模也不同,操作程序大致相同。一、请忙事人当有家人去世上床后,在挂索钱纸和设祭台的同时,要请忙事人。旧时请忙事人,孝子一定要在由族中...
据《每日邮报》报道,烫乳礼是一种将烧热的物件放到女孩胸部上以阻止胸部发育的风俗。这项风俗与“割礼”类似,多见于西非地区,没想到在英国也有多人惨遭其害,英国目前大约有1000名女孩遭受了烫乳礼的荼毒。这...
九龙山,位于安阳水冶镇南面,彰武街道西部,是一座历史名山,俗称“九龙山”,又名龙山。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左思写出了轰动一时的《三都赋》,洛阳人竞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在其《魏都赋》一篇中,左思形容九龙山为...
回族把出生视为一种大礼,保留着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孕育期,通常称妇女有孕为“有喜”。询问时,一般只说有喜了吗?而不能问你怀孕了吗?妇女在孕育期还有许多避讳和禁忌。如不送亲,不参加婚札,不见已故的人,...
布依族的丧葬习俗,各时期有所不同。据史籍记载,明至清初,布依族原为火葬,清中叶以后, 始行木棺土葬。明郭子章《黔记诸夷仲家》中说:“丧,食尚鱼虾,而忌禽兽之肉,葬以伞盖墓,期年而焚之,祭以枯鱼”;清康...
粪箕,竹子或柳条编的,当年在合肥农村很常见,属于农家必备之物。与粪箕作伴的,还有一个撮粪的铲子,俗名比较难听,叫“屎刮”。儿时,我去外婆家,与表兄弟们玩耍,就可以在院子角落看见粪箕,屎刮紧紧挨着它,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