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原是巴渝地区一种古老民间歌曲,所以又名巴渝辞。唐代以后,因刘禹锡等诗人的仿写,竹枝词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诗体,其形式似七绝而用词平白,内容多为吟咏风土人情、民俗习尚。而在许多地区,妈祖信仰就是一种民俗习尚,因此明清以前不少地方的竹枝词内容都咏及妈祖文化。
妈祖为台湾民间信仰最主要的神祗,所以妈祖竹枝词甚多。如清康熙间诸生浙江仁和人郁永河,长寓福州,1697年因参与采硫磺居台湾半年,著有《台湾竹枝词》。其一写道:“肩披鬒发耳垂王当,粉面朱唇似女郎。妈祖宫前锣鼓闹,侏离唱出下南腔。”诗末自注:(1)梨园子弟垂髫穴耳,扑粉施朱,俨然女子。(2)海舶演剧酬愿。(3)闽以漳、泉为下南。诗中的“鬒(zhen)发”指黑而密的头发,借指演员戴的假发。“侏离”形容语言外人难以听懂。“下南腔”指闽南话腔调。本诗描绘的是妈祖宫前的演戏情景。清光绪进士台南人许南英也有《台湾竹枝词》:“春晚罗衫适体轻,买舟廿日渡安平。旌旗簇拥天妃过,茶果香花夹道迎。”本诗描述的是安平迎妈祖活动。又如清咸丰举人台湾彰化人陈肇兴有《赤嵌竹枝词》15首。其一为:“荷兰城外一声雷,锣鼓喧阗几处催。侬向南鲲赛神去,郎从北港进香来。”自注云:“荷兰城,即赤嵌楼。南鲲,即台南之前身。北港,妈祖发祥地。”清光绪诸生台中云林人林朝崧有《台中竹枝词》四首,其一为:“南瑶宫畔去寻春,恰值天妃降诞辰。烛影炉烟三里雾,不知多少进香人。”本诗咏台中彰化南瑶宫妈祖诞辰进香盛况。
又如清光绪间寓居基隆的澳门诗人徐莘田,有《基隆竹枝词》:“妈祖宫前夕照黄,闲从渡口数帆樯。欲知放港船多少,远看桅灯几点光。”妈祖宫指基隆圣安宫,分灵的妈祖称为基隆妈。近代政治家思想家梁启超i912年也作有《台湾竹枝词十首》,其一为:“郎槌大鼓妾打锣,稽首天西妈祖婆。今生够受相思苦,乞取他生无折磨。”诗末有自注:“台人最迷信所谓天上圣母者,亦称为妈祖婆,谓其神来自福建。每岁三月,迎赛若狂。”1905年曾与连横等人内渡在厦门创办《福建日日新闻》,鼓吹革命的台湾嘉义人蔡佩香作有《迎妈祖竹枝词六首》,描述嘉义新港奉天宫迎妈祖民俗活动。此举二首:“沿街奉献露无声,彻夜灯光绕赤城。灿烂旌旗旗叶下,照来人影漫天明。”“二偶将军伴驾前,高行阔步耸齐肩。几曾眼耳随风过,明澈崎岖路八千。”又1928年由崇晋书法社整理的近300首《鹿溪竹枝词》,为日据时期台湾中部一批诗人作品。其中涉及妈祖信仰者也有十多首。如许存德诗:“天后宫前是海滨,蒸波百顷白如银。相携新旧盐田去,近水人家不患贫。”又王金龙诗:“圣母英灵日日新,烧香士女看频频。侬将心思神前祷,暗把杯 卜远人。”
浙江平湖乍浦镇濒海,妈相信仰也十分盛行。当地不少竹枝词与妈祖文化有关。如清康熙举人、平湖人沈季友有《乍浦竹枝词》四首,其一为:“三重碧殿两层阶,小拜天妃蹴锦鞋。曾向海塘塘上坐,何人拾我雀头钗。”本诗所咏为乍浦海塘边天妃宫,反映民间朝拜天妃习俗。又乾隆时平湖诗人林中麒,有《乍浦竹枝词一百首》,其一为:“白日交龙昼烛烧,天妃宫历近元宵。神灯灵异谁图取,妙手还须倩一樵。”本诗主述天妃宫元宵将至之民俗活动。
清乾隆诸生、浙江钱塘人汪沆的《津门杂事百首》则是天津历史上的第一部竹枝词。其中有关妈祖的如:“天后宫前泊贾船,相呼郎罢祷神筵。穹碑剔别藓从头读,署字都无泰定年。”“元日晴光画不如,灵慈宫外斗香车。琉璃瓶脆高擎过。争买朱砂一寸鱼。”按《元史》载泰定三年(1326)“作天妃宫于海津镇”。前一首对天津三岔河口天妃宫的始建年代进行了质疑。据元危素《河东大直沽天妃宫碑》载,泰定三年实际是对大直沽天妃宫火灾后的重建。后一首有自注云:“天后宫旧称灵慈宫,宫前有贩小红鱼者,以琉璃瓶贮之。”
描写天津天妃宫风俗的还有清道光间诸生天津人梅宝璐的《竹枝词》:“九河天堑近渔阳,三辅津梁著水乡。海舶粮艘风浪静,齐朝天后进神香。”天津位于南运河、北运河、大清河、子牙河和永定河五大干流组成的海河下游,故有“九河下梢天津卫”之谚。本诗记述了海上运粮时向妈祖进香的史实。《天津风俗诗》:“新年著个满堂红,颊染胭脂一色同。热闹娘娘官畔路,香车飞趁夕阳红。”清张焘《皇会》:“三月村庄农事忙,忙中一事更难忘。携儿偕伴舟车载,好向娘娘庙进香。”又1926年天津文人冯文洵的《丙寅天津竹枝词》:“家供张仙正是求,娘娘庙里又来偷。逡巡殿角知新妇,欲悉红绳尚觉羞。”“中幡挎鼓闹街前,皇会重兴已不全。粉饰太平财力尽,争豪斗胜逊当年。”这些都是描写天津妈祖皇会民俗及其衰落形势的竹枝词。
清代以来,上海也有许多竹枝词吟咏妈祖信俗。如清嘉庆举人、上海人顾翰有《松江竹枝词》:“天妃宫里起笑歌,商贾纷纷祭赛多。女伴避人私祷祝,愿郎归海亦无波。本诗描述天妃宫内女子为远航丈夫祷求平安归来的情景。清同治十一年(1872)《申报》副刊发表署名“杓溪生”的《沪城城内竹枝词》有一首为:“天后娘娘小像前,中堂虔奉一炉香。相风旗出高檐外,知是一家放海船。”“相风旗”是种观测风向的装置,本诗反映了当时船家祭祀天后习俗。清光绪间上海诸生秦荣光作有《上海县竹枝词》706首。其中有三首咏及妈祖祭祀活动。分别是:“东门外搭彩棚多,庆祝天妃圣诞过。续报庙园兰会盛,花香风里听笙歌。”“惯驾沙船走北洋,船头四望白茫茫。得归幸庆团圆会,天后城隍遍熟香。”“天后行宫出使辕,静安寺近味莼园。涌泉亭实推奇迹,一种无芒虾现存。”第一首属“岁时”类,自注云:“天妃诞在三月二十三日。大东门外最盛。三月二十八日,城隍懿德夫人诞。是日,庙中清音宴待。兰花会,此时最盛。”第二首属“风俗”类。自注云:“沙船舣浦滨,由南载往花布之类,曰南货;由北载来饼豆之类,曰北货,率由番银当交会,利过倍蓰,转瞬可致富。凡沙船进出口,必向天妃宫城隍庙处烧香。”第三首属“邑城”类。有按语:“味莼园,张叔和别业。”近代上海人刘梦音也有《上海竹枝词》,其中二首为:“天妃圣母有行宫,赫濯声灵四海同。护国庇民多被德,各商演戏谢神功。”“天后宫中玉步摇,瓣香密密叩琼宵。愿郎心似江头水,日月如期两度潮。”自注云:“天后极灵验,士女多进香者。”清末上海人李松林有《沪渎竹枝词》:“满城箫鼓一时喧,海舶频来天后尊。白昼滩前知浪静,醉歌归已近黄昏。”本诗描述上海滩天妃庙会民俗活动。还有寓居上海的余姚颐安主人的《沪江商业市景竹枝词》:“天妃圣母有行宫,赫濯声灵四海同。护国庇民多被德,各商演戏谢神宫。”
各地零星的妈祖竹枝词尚多。如清嘉庆间江苏淮安诗人郭瑗有《淮阴竹枝词》:“百子堂前湾复湾,天妃闸下浪如山。篙师鳞次踏霜立,小吏披裘放早关。天妃闸因天妃庙而名,与漕运有关。又如清同治拔贡、“嘉应三人诗人”之一的广东兴宁人胡曦有《兴宁竹枝杂咏百首》其中有吟咏妈祖庆诞习俗的:“三月三迎阿母銮,一群红里倚阑干。小姑蓦见郎君过,羞煞朱颜背转看。”诗有自注:“天妃俗呼阿母,三月廿三日出游,曰迎銮,倾城士女纵观。”又如1919年长沙《大公报》发表《长沙竹枝词》,其《天花》一诗为:“麻痘原来疫气生,小儿遇此实堪惊。天妃圣母灵如许,凤辇时巡到处迎。”本诗写天花病疫流行,小儿惊忧,民众求助于妈祖,举行盛大迎神禳灾活动。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