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十三,对大连沿海的居民尤其是渔民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跟春节不相上下——相传这一天是海神娘娘的生日。曾经,在大连黄、渤海之滨,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便有海神娘娘庙,有的高大庄严,有的小巧简朴,数量之多曾居北方沿海之首。大连的海神娘娘是不是妈祖?大连地区最早从何时起信仰妈祖?与我国其他地区,如南方福建、台湾、澳门及北方的山东、天津相比,大连的妈祖祭拜有何不同?
妈祖信仰从产生至今经历了近千年。作为民间信仰,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其他民间崇拜所未曾有过的。它虽几经起落,但至今在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十分风行。大连地区三面环海,海岸线漫长,历来对妈祖崇拜有加。对妈祖的信仰,深深地熔铸在了大连地区人民的渔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目前,已有庄河、长海、旅顺《放海灯》作为大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已向辽宁省申报保护。
妈祖是我国著名的海神,自宋朝以来,随着航海家们的足迹所至,其影响遍及我国沿江沿海及东南亚各国,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妈祖文化。妈祖信仰起源于宋代(960—1279)福建莆田沿海地区,妈祖原名林默,是当地一个为救助海难而献身的未婚女子,相传宋代建隆元年(960)出生于莆田海滨,卒于宋雍熙四年(987)。生前好行善济世,常在湄洲海面,凭着她一身好水性和一颗菩萨心,在乘船渡波上多次救护遇难渔民和商人。死后人们对她怀念感戴,继而立祠祭祀,从此开始了对妈祖的崇拜信仰。从元朝到清朝,我国沿海地区和沿江地区先后修建了大批妈祖庙,北起丹东,南到海南岛,东到台湾,西到重庆,妈祖文化已传播到国内广大地区。
妈祖信仰,沿海北上传播。始建于1122年的山东长岛县庙岛显应宫(海神娘娘庙)是我国北方建造最早、影响较大的妈祖庙。山东长岛地处渤海湾与黄海之间,是南方商船从海上进入渤海湾的必经之地。在当时这也是距离大连海域最近的妈祖庙。旅顺口作为海上交通要道,历来是南北文化交杂之地。《新唐书》卷四三下《地理志七下》载:“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是以登州港为起点,分为两条,其中一条是从登州港出发,渡渤海海峡到辽宁旅顺口,再沿辽东半岛到鸭绿江口,然后沿朝鲜半岛南下,过对马海峡到日本。
旅顺天妃庙是东北地区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一座妈祖庙。历尽风雨,旅顺天妃庙现已无存,只留残碑在旅顺博物馆,向今人诉说往日对妈祖的笃信与忠诚。由此可见,大连地区的妈祖信仰至少有六七百年历史了。
大连的妈祖信仰和祭典活动分别源自福建和山东。据瓦房店县志记载,大连复州娘娘宫建于明万历年间,占地四十亩,宫内供奉林默娘娘。“神像是用檀香木雕成的,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并带有机关,触动木扭,神像立即舞动,两侧是侍女塑像。……往日航海路过这里的官吏、学者、商人和船夫等,都来游宫拜佛祈求保佑。”口碑传说除用当地石料外,其建筑材料都是福建闽南一带制作加工后经海运到当地以资营建,这说明大连妈祖信仰的传播与福建航海者及商人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福建航海者的船所到之处,妈祖信仰也就随之在当地播扬。北方沿海出现的一些妈祖庙,如辽宁营口妈祖庙、天津天后宫、山东烟台天后行宫等,其建筑材料都是福建闽南一带制用加工后再经海运到当地,以资营建。同样,历代福建商人辗转江湖到内地行商的同时,也带去了妈祖信仰,因此,内陆地区妈祖的分布往往也意味着福建商人的足迹所至。1946年后,复州娘娘宫被拆除,现已根基无存。
据金县志载,金州天后宫位于金州城内西南隅,现仅存前大殿。金州天后宫建于清代乾隆五年(1740年),后重修两次,占地6160平方米,主要供奉天后,雕像为紫檀木。是我国北方沿海地区最大的海神庙宇。金州天后宫不仅是一座海神庙宇,还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会馆。它是由山东船商集资建造的,又称“山东会馆”。它是当年来今天大连地区的山东船民酬神、聚会、办事、落脚的场所。大连历史上,也曾有过大最的山东移民,清朝末期,由于战乱,海运时增时减,金州天后宫逐渐变成联络同乡的场所,其间香火不断。“文革”前夕,该庙前戏楼被拆毁,文物损失殆尽,1982年7月,除前大殿外,其余全被拆除另建学校。
大连天后宫,俗称“东关大庙”,建于1908年,占地9000多平方米。为了满足渔民习俗,仿效其他口岸码头奉祀天后圣母,由山东刘肇亿发起修建。天后宫这一建筑群,神殿、佛堂以及十方宝、厨房等共有133间,是大连首屈一指的大庙宇。其建筑石阶梯级,磨砖到顶,室内壁画精工,塑像俨然,不失为艺术佳品。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为海神娘娘生日,即“圣母诞日”。这天,天后宫大办庙会。在天后宫山门前的空场上高搭席棚为舞台,演戏酬神3天。在这个日子里,约有游客10万人。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办“盂兰盆会”,为死者超度亡魂。每年也举行道场,其他活动如初一、十五的香火等。
庄河青堆子镇天后宫建于清乾隆八年(1744年),是当地商船海上遇难得救后兴建,南距黄海仅1公里,毁为民宅后重修。庄河石城岛海丰寺碑文记载“明天启七年重修”(即1628年),寺中供奉的就是妈祖,何时始建不可考。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
每逢傣历"泼水节"前〈公历四月中旬〉景谷勐戛的傣族都要到山上采来娇嫩欲滴的鲜花到缅寺敬献给佛,祈佛多多降福给百姓。这一传统的活动当地人称之为"采花节"。采花节前,人们要沐浴净身,换上最漂亮的衣裳。节日...
天干无雨,田地干旱,人们抬着菩萨在旱区行走,称为"求雨"。求雨的方式分“文”求和“武”求两种。“文求”出动温和的菩萨如观音、佛祖、娘娘等。坐上大轿,前后排着仪仗,鼓乐相随。主求人领僧道、信士执香火,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