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民俗信仰之一“泰山石敢当” ,最早将其记载为“大夫”(即医生)的是清朝的王世祯。清朝人俞樾在《茶香室丛钞》卷十中记载:“国朝王渔洋山人(王世祯)《夫于亭杂录》云: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当’五字,云能暮夜至人家医病。北人谓医士为大夫,因又名之曰石大夫。”2005年,泰安祝阳镇发现的清朝《石大夫庙叙》碑,详细地记述了历史上的“石敢当”,从章丘一镇邪灵石——“大夫石”演变为救死扶伤、治病“神医”的历史过程。那么,章丘“大夫石”为何能镇邪医病?又为何流传这样久远?考其渊源,这还要从明朝章丘“大夫石”信仰的历史说起。
在章丘东部,有座挺拔峻峭的山脉叫长白山,在其南部有一山峰叫东岭山,传颂已久的章丘八景之一“卧看东岭晓月明”即出于此山。东岭山历史悠久,古称杈枒山(或查牙山),此山西南不远,有一西埠村,蒲松龄长期在毕家作西宾,《查牙山洞》一文就是当年蒲松龄对此山的真实写照。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道:“章丘查牙山,有石窟如井,深数尺许。北壁有洞门,伏而引领望见之……洞高敞与夏屋等。”洞内“两壁嶙嶙岣峋然,类寺庙中塑,都成鸟兽人鬼形。”特别是在山西面鸡冠岭上有远近闻名的大夫石,其状如人像。慈眉善目,颇像一老者。据《山东通志》载:“杈山亦名东岭,长白山迤南之高峰也。有石高丈余,化为人,行医于章丘。明嘉靖初,自号石大夫,假星命至渭南。见刘凤池(陕西渭南人,嘉靖十九年任章丘县令)即拜曰:‘我邑父母也’。刘果登第,令章丘(任章丘县令)。访之不得,石见(通‘现’) 梦曰:‘东岭山下大石即我也’。凤池立庙祭之。病者往祷,辄托之梦寐,医无不愈。”今长白山有石大夫祠遗址。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轶事》也有类似记载。更为重要的是在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艺文卷》中,由咸阳人、嘉庆十三年任章丘县令的刘加封撰文的《石大夫祠记》,详细地论述了《春秋传记》记载的灵石崇拜、《汉书》记载的齐相石奋(即石大夫)能医卜事,到刘凤池立庙祭“大夫石”的情况。
如今大夫石上刻有篆书“大夫石”三字及《东岭山远眺》五律两首:“飞骑至新径,嘉名符寿祥。从云随顾指,皎日炳统光。石柱连天起,树莺更后翔。悠然急归路,回首望八荒。”另一首为:“营进奔泰岱,秀拔坦青笠。德气中华歙,阳光绝岩栖。炯眸人寰海,咳咤落云霓。阊阖歙通间,敢辞日攀跻。”末署“嘉靖辛丑孟夏望,赐进士第关中刘凤池书,盐主刘惠卿刻。”
大夫石前建有石大夫祠,平素疾者往祷,络绎不绝,石大夫往往为患者托梦医之,无不痊愈。在当地民间,关于石大夫的传说时至今日仍承传不已。如一传说:在明朝嘉靖年间,章丘县城有一孕妇难产而亡,正抬至郊外葬之。忽闻一老者大声曰:“毋抬活人走。”众人大惑不解。老者从怀中取银针,徐徐捻人妇人腹。但听“哇”的一声啼,小儿落地,妇人痛醒,母子遂俱安,众人忙乱且喜。再寻老者,见入石大夫祠中,却已不见踪迹。再看庙中大石俨然正是救命老者。当地人为谢神人显灵妙手回春,为石大夫披红挂彩,竖旗一面,庆贺一番。每到农历三月初九,庙前举行山会,四方香客云集,商贾辐辏,搭台唱戏,进香求子还愿,热闹非凡。
至民国时大夫石四面殿宇尚保存完好,庙前山会还十分兴盛。现在庙宇只留废墟,但“大夫石”及石上刻诗尚完好无损,石刻清晰可辨,已为长白山的一处胜景。保护好“大夫石”遗址,进一步发掘和抢救石敢当民俗,对弘扬它所体现的平安文化,增强其文化认同和社会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