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五,俗称作“尽年二十五”,或“尽年十五”,是日禁说不吉利的话,忌有不吉利的事发生。是日也忌讨帐,不还帐,否则称不懂规矩,固执者常遭人唾骂。
腊月二十九,月小是腊月二十八,凡已正式进行订婚的未婚男青年,必要去女方家送礼拜年,并接女子(未婚妻)回家过年。然后在正月初二日送女子(未婚妻)回娘家,双双给未来岳父母(准岳父准岳母)拜年。
腊月三十日,月小是腊月二十九日,是为除夕节,俗称作年三十、大年三十、年三十夜、大年夜、过年、大过年、过大年,又称作除日、除夜、除傩、逐除、大除、岁除、岁暮、岁尽、暮岁、大尽等,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也是年节活动最高潮的一天。其俗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即在新年前一天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的宗教活动。而进行此宗教活动,必先打扫干净地场,家家户户清扫门庭,洗洁衣物,正如宋人吴自牧在他的《梦梁录》中所言:“无论大小人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流传若干年后,即成俗,叫做“扫年”。且废物和垃圾要全部清除出外,在正月初一不能扫地,不能倒垃圾出门;家庭人员也要洗浴清洁,以洗去身上旧年的邋遢和晦气,然后一身轻松欢欢喜喜的过大年,叫做洗过年澡;旧时没有自来水,家庭用水必到水井或河塘边去挑,是日民俗也要把盛水的水缸挑满,正月初一不能挑水。然后按照旧俗,张贴滩头年画门神画像,以作为镇宅驱邪的保护神,祈求家庭平安。又贴剪纸窗花、贴倒福字、挂吊钱、挂红灯笼、挂红中国结、贴春联。
贴门神年画的习俗可追溯到汉代以前。古代是虎、鸡、鸽等吉祥物,那时人们认为百鬼都惧怕这三种动物;汉时即是神茶、郁垒二天神,因为神话传说此二丑恶之神是守卫度朔之山鬼门的神仙,人们便用桃木板绘其图像挂门上;到了唐代,则改用秦琼(秦叔宝)和尉迟恭二将军画像,其来历据说是唐太宗有一天患病,常感觉有鬼魅作祟,痛苦不堪,是秦叔宝(秦琼)、尉迟恭二将军奏请执剑守卫皇帝李世民寝宫,方保皇上安宁,后来传为门神。唐玄宗时期则又有贴钟馗的习俗,其来历著名医学名著《本草纲目》上有记载,说是有日唐玄宗偶患脾病,请了许多医生也治不好。晚上唐玄宗睡着后,梦见一小鬼偷窃宫中财物,唐玄宗急得要喊,却见一位相貌魁伟的大丈夫跑上殿来,捉住小鬼,刳目而吃。唐玄宗问他是什么人,其答:“武举不中进士钟馗”。唐玄宗醒来后,第二天病就好了,于是请画圣吴道子依梦境画下了钟馗形貌,挂于宫门之上;到了清代,三国名将关羽的社会地位迅速增高,成为司命禄、佑科举、能治病除灾、驱邪辟恶、巡察冥司、招财进宝的一位大神,关羽、张飞的画像也就被迅速转为门神,成为民间贴门神这种习俗从镇鬼禳灾思想向祈福求财思想的一种转变。另外,民俗又有在家中处处张贴“福”字的习惯,传说其源出自古代,姜子牙斩将封神后,将其离妻封为穷神,并说“你有福的地方都不能去”。
由此,民间为了驱除穷神,就在家中米缸上、仓库上、箱柜上、桌凳上、墙壁上处处张贴大大小小的“福”字,以使穷神霉运无处存身,老百姓百事百顺,没有饥荒。然而,到了清代,传说在恭亲王府却出了一桩祸事,原来以前张贴的“福”字都是正贴的,而因恭亲王府一个家人不识字,误将“福”字贴倒了,恭亲王十分恼怒,要严加惩处这个家人,幸亏王府大管家心生机智,说:“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福’到(倒)了,实是喜兆”。方使亲王转怒为喜,大赏管家和家人,此后,亦传为民俗。这种贴门神习俗在上世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曾被废除,八十年代后又倒贴‘福’字于大门上,悬挂如意结、红灯笼于门楣,然后两边贴对联,以示吉祥如意、幸福祥和、喜气盈门、和谐盛世。
非遗项目:尼木措毕项目级别:四川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单位:美姑县文化馆2012年,冬季,正是农闲时节。正是美姑彝人超度——“尼木措毕”仪式的盛期。“尼木措毕”彝语指超度,是大凉山彝族民间最为隆重、最为盛大...
日本把每年的4月1日至7日定为绿化周。绿化周包括工厂绿化日、荒山绿化日等。每逢植树周,全国所有的公民都参加植树,连天皇也不例外。从1951年起,日本把每年的4月3日定为“植树节”。第一届植树节以荒地造...
哥斯达尼加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人口306.4万,主要集中在盆地和中央高原地区,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三,人口构成是:白人和印欧混血人种占95%,黑人点3%。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最古老的居民印第安人,许多...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
郑氏祠堂位于新密市岳村镇岳村老街,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后多次重修,占地4900平方米。有门楼、前院、后院、东西厢房、大殿、中庭、戏楼组成,保存较为完整。郑氏祠堂历史悠久,保存...
长江三峡素有“四百里天然立体画廊”之称,位于长江上游,她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三峡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旖旎。在这壮丽的山川之中,先...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潮汕人俗称“五月节”。每逢端午节,潮人都举行了多姿多彩的庆祝活动,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端午节习俗,赛龙舟、食粽、插艾、浴或喝药汤,就是主要的习俗。1、赛龙舟习...
元明以来,宫廷菜主要是指北京宫廷菜,有一部分菜品因其美味而名满天下,流传至今。不过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宫廷菜,主要还是以清朝宫廷菜为主。中国宫廷十大名菜,有御用佛跳墙、黄焖鱼翅、雍亲王府烧鹿筋、爆炒凤舌、...
主要习俗乌兹别克斯坦人有两大专长和两大特点。两大专长是能歌善舞和刺绣工艺。每逢节假日都要跳舞唱歌,有大型的、集体的、有个人的、家庭的。形式很多。他们用的床单、枕套、帽子、衣服等都有绣花,一般都很精美,...
扶乩(fú jī),是中国道教的一种占卜方法,又称扶箕、抬箕、扶鸾、挥鸾、降笔、请仙、卜紫姑、架乩等等。扶,指扶架子;乩,谓卜以问疑。在扶乩中,需要有人扮演被神明附身的角色,这种人被为鸾生或乩身。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