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白纸叠好剪成网状袋,其中装入金银纸锞子,口上插红纸石榴花一朵,每“七”(七天)烧一次,一“七”烧一个,二“七”烧两个,以此类推,直到七“七”为止。
死后第二天晚上唪经(男用和尚,女用道士),到子夜(夜十二时)后“送三”。念经者穿上法衣,敲打法器,上门外(或前院)的高台念经,将各样纸活在空地烧掉。与此同时在大门外台后放草席,所有孝子及家属、亲友等都面向西方跪在席上(此举是指死人在望乡台上最后一次看望家中人)。念经的念到一个阶段,家人就大哭一场。接着是“放焰口”。和尚念“召请各路鬼魂”,当念到死者名字,家人举衣。和尚大座扔小馒头,有的其中夹着铜钱。看热闹的小孩抢着捡。硬说是吃了不害怕,纯属迷信之谈。
一般是棺灵在家中停放时间最少三到五“七”(期)(三十五天),最多七“七”,(四十九天)。并非天天念经,都是一“七”一个经。除去在家请的经外,还有至亲“送经”。念一棚经的价钱也不一样,一般说一次要花200至300多元钱(民国时用银元)。
念经这个“节目”也很复杂。这一天庙里先派来送经箱的,事先布置,在棚内摆几张桌子,挂红缎绣花围,桌子放佛像镜框、香炉、蜡扦、各种法器(乐器)。桌前附近挂红缎绣花“欢门”。棚内四壁挂十帧“水陆”,上画十殿阎君。在门外幡杆上挂一布幡。这都是庙里的“排铺”应做的工作。开始是和尚便装(普通和尚服)坐下念一通,和尚念的一般是金刚经(尼姑同),到下午“烧门子”时,排铺向和尚喊一声“师傅们搭衣”,他们穿上绣花道袍(俗称法衣),披袈裟,吹打法器。
将黄昏时,和尚在前,由茶房托一方盘,内放“疏”引路,后面是一些纸活,再后面是带孝的亲戚,最后是本宅人和孝子。这些人排成一列,行经规定的道路,然后到一空地,茶房将托盘交给孝子,点着了“疏”,烧纸活。这些仪式完毕后,和尚仍归本宅或暂回庙,晚上再来放焰口。
这个项目分两种,一是“接三”之后有一场普通形式的放焰口,另一种形式更为复杂,包括如下三点:①传灯:先在灵台下到经台装两条连贯的铁丝,上安滑轮。灵前放一木仙鹤,其上有一童子拜佛木偶,童子手中托一木盘,可放三盏灯光。前后用白绳拉动,灯光是用黄白色绵纸叠好、剪成菊花形、其中放灯芯(或小蜡烛)。北京办白事也有此习俗,即是在将死人放在吉祥板时就开始“散灯花”,其意义不外是以此引路灯送魂放亮,和天津大同小异。灯花的数目和死人的岁数成正比,每个灯花在绳上行走约二三分钟,速度不能快。孝子一直在灵前跪着,时间很长,有时得孝孙暂时代替。②渡桥。这是从灵前的绳上“跑幡”。③十王座。就是先在院内用桌子搭一大经台,约四张桌子码起来拼凑成台,共四层,有四米来高。念经的和尚均着法衣。四层高处正中坐着“大座”,手拿手铃,头戴五佛冠,两边的和尚各司吹打法器。如法鼓、钹、锣、磬、钟、木鱼、管、笙、笛等,而最下层坐穿黄衣红袈裟的“长老”。孝子还要跪听念经。这都是“北派”的举动,其意义是超度。这其中茶房起着很大作用,他指导着孝子在场内的各种活动。
头道经后,正午家祭,孝子向灵前行三献礼。
家祭后算是“礼成”,此时可以接待前来吊唁的亲友,门外有一组吹鼓手,一遇有客进门,他们就吹一阵,通知宅内。灵台上两边跪着孝子,台中铺着红毡拜垫。客人一上台行礼,台下细乐班开始吹奏(来客有较客气的先将红毡掀起再行礼),台下有家属专等谢客(单腿打扦),来客下台,旁边茶房打钟,细乐停止,由“知客”(招待员)献绢花一朵挂在胸前,陪引至客棚休息。
帖为深灰色或土黄色的折卷,外页印“讣文”二字,内容文字为:不孝男XXX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
显考讳XXX(妣X母X氏)痛于X年X月X日X时寿终正寝,距生于X年X月X日XX岁,不孝男侍奉在侧,亲视含殓,即日遵礼成服,哀此。讣闻 谨择于X月X日 禅经接三X月X日首七·经送库X月X日辰刻发引孤哀子泣血稽颡(父死称孤子、母死称哀子)族繁不及备载这就是送帖的整个内容,封建礼教的又一表现。
神主又称“灵书”,是写着死人姓名(有的带官衔)的木牌位。讲究的是用檀香木作的,带座、带木套。先是请书家名士写神主,名曰题主。题写时孝子去孝服、换吉服(青布袍子马褂),跪在桌下的红毡上,写完后叩头送客,然后送上席一桌。
13、点主 仅是在写完的神主上点一笔红点,就要大费周折。点主所请的人要请有功名的文官,称为“点主官”。被请者到丧宅时前边鸣锣开道,着官便衣、坐八抬大轿,另有长随捧官服。到后在客厅更官衣,有“吉人”迎接,孝子穿“吉服”跪迎。在一桌前落坐,两旁有“陪主”。待点主官用新毛笔蘸朱砂在神主的主字上添一红点(也有孝子刺破中指再加个血点的)。陪主二人一司蘸红,一司执笔。此后丧家须送敬仪或席面。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