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满月后,产妇带上婴儿要回娘家“熬满月”,也叫“挪窝”。窝是借用狗猫住处之意,寓含新生儿象狗猫一样命贱,俗信命贱的孩子无病无灾好活,也好喂养。户县新生儿“挪窝”出门时脸上要抹锅黑,回来时要往婴儿脸上抹白面,表示新生儿“挪窝”后由“黑娃”变成了“白娃”。
西安地区民间讲究在婴儿百天时要穿“百家衣”戴“百家锁”。“百家衣”、“百家锁”由婴儿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去邻家乞钱乞布为孩子制作。蕴意一是有百家保佑可免病灾,二是象征家境贫寒,俗信贫寒人家的孩子好养活。独门独苗或久不怀孕而得子的人家,特别是娇贵孩子,多采用此法祈祷孩子平安。
为了保佑孩子无病无灾顺利成长,西安民间还有为孩子拜认干爸干妈的习惯。一是民间俗传“双爹双娘,福大命大,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认为孩子有了干爹妈,这孩子就可以无病无灾而成人了。二是婴儿出生后让算命先生推生辰八字,若婴儿属相与父母相克,破解之法便是找合适的干爹干妈。再有就是婴儿父母的至交好友,通过拜认干亲进一步巩固友情。
农村在孩子满月时还有“撞道”碰干爸干妈的习俗。天亮时主家抱孩子到村外,遇到的第一个男人无论是富是穷均拜为干爹,主家在问明被撞见的人姓名住址三天后提礼上门拜认。此为民间乡规,是村民共知认同的。此人也会依乡礼接纳,少有人拒绝。
西安地区农村在孩子一岁时还流行“抓周”的活动。在孩子周围摆放笔、墨、钱币、花、小秤、玩具等物,通过孩子抓起的物件预测小孩长大后的事业志向,民间谓之“试儿”、“试晬”。
婴儿出生后家人给其起名,俗称乳名、小名,待入学时另取“大名”或“官名”。独门独苗或中年得子的人家往往会给孩子起“狗娃”、“牛娃”、“黑蛋”等贱名字为小名。男孩有时还叫女孩的名字,民间认为这会保佑孩子命大好活,无病无灾顺利成人。有些人家甚至会把孩子预起的名字寄到道观寺院,以求神灵保佑。为使孩子平安,西安周边乡村的人们往往要给孩子戴银项圈或布项圈以“套”住孩子,该项圈每年要缝上一层红布或系上红绳,并年年向神灵上香上供,感谢神灵的护佑。孩子要将项圈戴到12岁举行“打枷”谢神仪式后方可取掉项圈。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以来,从中经历唐、宋、元、明、清各代...
重阳节,澳门居民纷纷外出,或祭祖、或登高、或合家吃饭喝茶,依然保持着浓厚的传统印记。在港澳人的习俗中,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重阳登高祭祖的传统风俗延绵至今。重阳节当天,澳门人会像内地人一样登...
狄更斯节概况英国肯特郡罗切斯特市于1979年开设了狄更斯中心,从此一年一度的“狄更斯节”在英国兴起。节日在5月28日至6月6日期间举行。届时,从伦敦车站开出一年一次的“匹克威克先生专列”,满载着身着维...
在多见树木少见人的神农架林区,青年男女相识的机会并不多,他们的婚配主要是靠媒人的介绍。如果男女双方觉是合适,就举行订婚仪式。男方在选定的日子给女方家送一份“礼吊子”(从猪背上割下的上等猪肉)及其他礼物...
陕西十大手工艺品1、剪纸陕西民间剪纸历史悠久,题材广泛,风格独特,十分繁荣。每逢春节或结婚等喜庆节日活动,人们总要在窗户上或居室内贴满剪纸,以示喜庆欢乐。剪纸内容,有反映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
酸酒鸭,是定南县的一道传统客家名菜,其用料讲究,味型独特,开胃的酸味、过瘾的辣味、迷人的酒香,令人馋涎。定南客家酸酒鸭制作工艺始于南宋,当时,中原战火连天,大批北方、江淮难民南徙,由于南方潮湿多雨,客...
藏历五月十五日是林卡节。藏语称“藏木林吉桑”,意为世界焚香日,世界快乐日。据说是以此纪念莲花生大师曾于猴年五月降伏了藏地的一切妖魔。热爱大自然又能歌善舞的藏族人民在这一天身着节日盛装,带着青稞酒和酥油...
张家界大峡谷位于张家界市慈利县三官寺乡,紧邻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张家界大峡谷是一个新近开发建设的旅游景区。张家界大峡谷原来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做烂船峡:来源于神泉溪,整个大...
多哥 男女双方感情破裂,便到当地部门申请,并各自请管理人员将头发剃去一半,将剃下来的头发互相交换。阿富汗 如果女方提出离婚,那么她再嫁人时,她的再婚丈夫要付给前夫两倍当年婚礼费用;如果是男方提出离婚,...
“龙天庙会”是为祭祀创建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每年二月二都要举行的活动,同时也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龙天庙会”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被评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天庙俗称刘王祠,位于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