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皖西南有跳五猖的风俗。跳五猖是在古代神灵出巡、祭祀的基础上衍变的一种古典民间舞蹈。而我们岳西属于楚地,自古巫风甚剧,其五猖庙会之盛况更是外地所无法企及。
据先辈云:这五位猖神原系北方的响马强盗,穷苦出身,在江湖上劫富济贫,行侠仗义,遭到官府追捕缉拿,逃至大别山中的下浒村,躲过了官兵,受到观音大士的封赏,成为猖神。成神之后,他们继续为人们驱除妖魔鬼怪,保护地方平安。后来故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五位仙客,建了一座五猖庙,并于每年的腊月举行一次庙会。那是全村的盛会,届时四乡百姓云集烧香,祈求五猖老爷消凶化吉。
做庙会前,先由五人穿神袍,画花脸,服饰都以黄、白、蓝、红、黑五色相配,其意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五方天帝,又暗合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色。每人分执刀、剑、鞭、锤、叉器械,做猖神扮相,并列站齐,由道士做一番法,请来“仙气” ,然后捉一只公鸡,取其鸡冠血滴入酒杯,五人轮番饮就,乃是“歃血为盟” 。
到此时,“仙气”已入人体,这五人已不是凡夫俗子,而成了赋有驱鬼祛邪之能的猖神了。他们先作巡视状出场,随后是朝拜四方、布列方阵、踩碎步、跑穿插,展臂翘腿,前倾后仰,跑圆场。舞蹈动作粗犷狂放,配以浑厚凝重的大锣大鼓大喇叭,气氛极其热烈。随即便正式起猖了,这是一项重要的仪式。就是让这五个化妆成猖神的人,拿着武器,在全村挨家挨户到处巡游,驱除妖魔鬼怪,以保地方平安。
出巡的时间一般都定在上午,“开胸剖肚”、“推山填海”、“提壶斟酒”、“捉鹰拿鹞”、“望风放哨”五位猖神,掺入甲长、抓鸡婆、土地。另有无常鬼一人,素衣高冠,冠为白纸做成,一尺多高,穿草鞋持破芭蕉扇,装扮得极其不堪十分狼狈,游离在村路口,其目的乃是说五猖大神一到,一切恶鬼当退避三舍。而无常装扮奇异着实让人忍俊不禁,老百姓之诙谐正于此可见。
五猖出巡后,不得与生人说话,至村民屋内,人皆回避,在房间内放瓜果之类以飨猖神,由甲长手执麻袋一一收入,会上派人在路口做专门接送。这些零食散会时作为装扮五猖者的酬劳。大概要到天黑透时,巡视才能完毕。我曾装扮过一次五猖,全村家家户户都要跑到,足足有上百里的路程,且要手执兵器,当真是苦不堪言。
五猖巡视完毕,就回到庙里,协同道士做“平安”法事,为全村人民祈福。大概要到后半夜方能稍做休息。
佛珠,也叫念珠,是教徒念佛时用以记数和束心的工具;同时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时必备的一种信物。今天,很多喜欢时尚或显示个性的人也戴上一串佛珠,但他们却未必知道长短不同的佛珠所包涵的意义:根据藏经的记载,最上...
西安作为一座古城,它的魅力不仅仅是兵马俑、大雁塔、城墙,还有那一条条古老的街巷,它们像血管一样,遍布于城市的肌体。有了这些老街巷,西安才显得更亲切、更鲜活、更生动。也许,我们许多年都去不了一次西安的名...
义乌双林寺位于义乌佛堂镇云黄山,该寺建于南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由达摩勘基、梁武帝敕建,佛教居士傅大士开创。历经15个世纪,以规模宏大,高僧辈出而名扬中外。北宋时有僧舍1200余间,僧尼2000...
送子龙赴吉州掾宋 陆游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驾言当送汝,挥涕不能止。人谁乐离别,坐贫至于此。汝行犯胥涛,次第过彭蠡。波横吞舟鱼,林啸独脚鬼。野饭何店炊?孤棹何岸檥?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箠;庭参亦何辱...
成都人历来称办丧事为“打丧火”。旧时,打丧火分小三天或大三天,视各自情况定,办丧事的过程,都要经历“备后事、送终、设灵堂、打丧火、烧七、除服”等。父母进入衰年,子女要为其准备后事(也有老人自行筹备的)...
《白虎通义》云:丧(sàng)者,亡也。人死谓之丧。何言其丧?亡不可复得见也。儒家讲究事死如事生,既然人活着要遵循礼制,那么人死后也应当遵循礼制,即使现世的人是再也见不到死去的人了。人死之后的礼制,就...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撊瘮。自从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
犹太人爱吃豆子。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后者一般为贫困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他们吃饼...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