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崇拜的对象范围很广泛,自然崇拜包括天、地、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珍禽、异兽、蛇、虫等等。以崇拜天地来说,全省农村季节及民间日常生活中,都有体现。如春节期间的除夕“祝福”(即“还年”或“换年”),大年初一的“出天方”等活动,都把天地神置于首要地位。婚俗中的新郎、新娘入洞房前先拜天地,生育民俗中的“三朝”,先由父亲抱新生儿拜天地;异姓青年结拜干兄弟,要先拜天地;人们相互打交道,为了取得对方的信任,往往对天发誓;相反地,人们相互结仇,也指天诅咒对方;解放前,城乡群众家家户户的堂屋正中都贴上红纸写的“天地国亲师”牌位,每逢节日和家庭喜庆,都得向牌位虔诚叩首致敬。
此外,农村每月初一、十五日祭祀灶神,是专门祭祀土地神;七夕祭牵牛星、织女星;五月端阳祭水神;八月中秋祭月神;九月重阳祭山神……凡此种种,都足以说明民间对自然崇拜的心态。
在自然崇拜中,还有对动植物和非生物的崇拜等。就动物崇拜来说,大至巨大的野兽如老虎、狮子、豹子以及传说中的麒麟、龙、凤等,小至狐狸、黄鼠狼、小蛇、喜鹊、燕子等,都可以成为民间崇拜的对象。其中虎、狮、豹凶猛无比,狮被称为“百兽之王”,虎是某些氏族的图腾(如巴人),而麒麟、龙、凤等则被认为有神力的动物。在安徽民间,小孩戴虎头帽,穿虎头鞋,春节灯会中有龙灯、狮子灯,都是民间崇拜的表现。狐狸、黄鼠狼等虽为小动物,但极其精灵,而又为害家禽,所以有的城乡群众称之为“狐仙”或“大仙”,并在家里设立“大仙”牌位,按时点香祷告。
就植物崇拜说,最突出地体现在“荫树”方面,即村前屋后的樟树、柏树及坟墓四周的古树,群众认为这些树除有调节气候的作用以外,还有保护村庄、古墓的“保护神”作用,要加意爱护,禁止砍伐,否则,将给人们带来灾难。对非生物的崇拜,主要表现在石头上,特别是巨石、奇石、斜石等,往往为某些群众注目,而引起崇拜心理:有腰痛病者,可以折取树枝或小石插入斜石缝中,就可以将自己的病痛转移到石头上;害眼病的可用布剪成眼睛的形状,蒙在石头上,眼病也会好起来。
民间传说中的石头有镇邪的功能,皖中、皖南一带,大村庄或大户人家的房子,大门两旁往往安上一对石狮或一对石鼓;在靠近墙脚处及街头、路口处,多立一石碣,上刻“泰山石敢当”五字,意思仿佛是说:“石头爷爷在此,敢抵挡一切邪魔鬼怪”!所有这些民俗,目的都是为的镇邪。
关于社会崇拜,包括祖先崇拜、历史人物崇拜与民间神崇拜等方面。在安徽各地,解放前无论城乡,群众家中的堂屋内都安置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其中的“亲”即指祖宗,是与天、地、国、君、老师并列的,可以想见其在民间的崇高地位。祖宗大抵分远祖与近祖两种,以五服为界,五服以外者为远祖,以内者为近祖。
无论远祖、近祖,在本族祠堂内,都安有祖宗名字的牌位,每逢清明、冬至节日,各户都要指派男性成员往祠堂致祭;重要的远祖,在清明节还要到墓地祭祀。近祖墓地多在村庄前后,有关节日要在家内堂屋致祭,并到附近上坟。春节前后,还要按时接祖、送祖,每日三餐,要在祖宗牌位前上供。平时家内遇有喜庆或灾难时,家主往往及时在堂屋祖宗牌位前焚香祷告,或报喜报忧,似乎活着的子孙们与祖先相处在一起。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
每逢傣历"泼水节"前〈公历四月中旬〉景谷勐戛的傣族都要到山上采来娇嫩欲滴的鲜花到缅寺敬献给佛,祈佛多多降福给百姓。这一传统的活动当地人称之为"采花节"。采花节前,人们要沐浴净身,换上最漂亮的衣裳。节日...
天干无雨,田地干旱,人们抬着菩萨在旱区行走,称为"求雨"。求雨的方式分“文”求和“武”求两种。“文求”出动温和的菩萨如观音、佛祖、娘娘等。坐上大轿,前后排着仪仗,鼓乐相随。主求人领僧道、信士执香火,捧...
基诺族同胞和汉族同时过年,除夕之夜,基诺山寨非常热闹。大汽灯下,放着一个木鼓,打鼓人用两根约一尺长的木棒,一边擂鼓,一边跳跃。这时满屋的人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由一人领唱,大家合鼓点,摆动着身子...
瘟疫(天花、鼠疫、霍乱等)自古便是一个社会性的难题。早在商代,中国就有了瘟疫的文献记载《小屯·殷墟文字乙编》,到春秋战国时,人们已对疫情有了较高的认识,《礼记·月令》多次提到“疫”:“孟春行秋令,则民...
王甫洲地处老河口市郊汉水之中,成于汉水,也没于汉水,经历了三落三起,留下美丽的传说故事。一是官邸说。王甫洲得名源于王府建筑。相传楚汉之争年代,一次汉军将士韩信因得不到重用逃向沙洲岛,被箫何连夜追赶上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