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男女结婚后,一旦女方怀孕,夫妇及双方家庭都高兴相贺,认为祖宗有福,传宗接代有人,视为喜事,故称妊娠为“有喜”。
孕妇被称为“四眼人”,凡邻里婚、丧、喜庆之事,孕妇都要回避,不宜到场观看;否则,事后要是某人家夫妻不睦、婆媳兄弟不和等家庭矛盾,就会认为被“四眼人看破”了,而归罪于孕妇,此俗流行于沿江及皖西一带。
不让孕妇参加喜庆活动,实际上也是保护妇女及胎儿的平安。还有要求孕妇举止端庄,不要爬高举重,不要妄言妄听,这似有胎教意义。妇女怀孕后,仍要求经常参加家内外轻微劳动,认为“不要懒坏了身体”。实际也有利于顺产(参见家教民俗)。
夫妻结婚后,如一、二年不见怀孕,求嗣心切,有的夫妻便千方百计地去求儿子,如中秋节晚间,亲属到瓜地“摸秋”,随便摸一个瓜偷偷地放入新妇的被窝里;参加“观音会”,向“观世音菩萨”祈求送子,向“送子娘娘”许愿;如果夫妻不睦而影响生育,婆婆到山上采一束“钢角刺”偷偷放在儿子和媳妇的帐顶上,以祈求得子。这些迷信习俗,寄托了渴求得子的希望。
皖南绩溪一带,妇女初孕六、七个月,回到娘家为即将出生的婴儿做衣服,包括毛毛(婴儿)贴身穿的毛边衣、裤、小棉袄、棉裤、背心、帽子、尿片、围涎、包肚等等。“窝奁”以帽子的多寡为定,有三顶、五顶、十三顶等,以九顶、十三顶为好,这意味“九子十三孙”的祝福。帽子请银匠铸八仙、罗汉、锁链、银筛,银筛中放有剪刀、尺、书等,还有长命富贵等吉祥语句和图案。
有一些地方,临产前一个月,婆家用米粉做成天狗、天狗棍,由孕妇的丈夫拿到社公庙上供,并燃烧香纸,请社公(土地爷)帮助催生。回来后,将天狗等分送邻居小孩。皖西金寨等山区,产前要向“送子”、“催生”、“偷生”三个娘娘进供许愿。
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春节"希恩吉尔",即新年。也有称"白节"或"白月"的,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关于蒙古族春节的来历说法不一,一是据五世达赖《黑白算答问》一书所说:"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取西夏国都...
洛阳灵山寺原名报忠寺、报恩寺,亦名凤凰寺。在洛阳市西南40公里,今宜阳县城西灵山北麓,背依山崖,面临洛河,坐南朝北,和多数中国佛寺方向迥异。相传周灵王寝葬于此,故名其山为灵山,灵山寺也因此得名。寺内建...
梁公林是孔子父母的墓地,距曲阜城东13公里,在兖岚公路以南,防山之北。它面对泗水,背倚防山、古柏参天,桧楷成荫,是一处人造园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真宗追封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齐国公”,元...
文安当地民众自古以来习以土葬,死者因贫富不同,葬俗礼教繁文缛节不同,规模也不同,操作程序大致相同。一、请忙事人当有家人去世上床后,在挂索钱纸和设祭台的同时,要请忙事人。旧时请忙事人,孝子一定要在由族中...
据《每日邮报》报道,烫乳礼是一种将烧热的物件放到女孩胸部上以阻止胸部发育的风俗。这项风俗与“割礼”类似,多见于西非地区,没想到在英国也有多人惨遭其害,英国目前大约有1000名女孩遭受了烫乳礼的荼毒。这...
九龙山,位于安阳水冶镇南面,彰武街道西部,是一座历史名山,俗称“九龙山”,又名龙山。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左思写出了轰动一时的《三都赋》,洛阳人竞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在其《魏都赋》一篇中,左思形容九龙山为...
回族把出生视为一种大礼,保留着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孕育期,通常称妇女有孕为“有喜”。询问时,一般只说有喜了吗?而不能问你怀孕了吗?妇女在孕育期还有许多避讳和禁忌。如不送亲,不参加婚札,不见已故的人,...
布依族的丧葬习俗,各时期有所不同。据史籍记载,明至清初,布依族原为火葬,清中叶以后, 始行木棺土葬。明郭子章《黔记诸夷仲家》中说:“丧,食尚鱼虾,而忌禽兽之肉,葬以伞盖墓,期年而焚之,祭以枯鱼”;清康...
粪箕,竹子或柳条编的,当年在合肥农村很常见,属于农家必备之物。与粪箕作伴的,还有一个撮粪的铲子,俗名比较难听,叫“屎刮”。儿时,我去外婆家,与表兄弟们玩耍,就可以在院子角落看见粪箕,屎刮紧紧挨着它,亲...
石屏彝族海菜腔,又称“石屏腔”、“曲子”,俗称“倒搬桨”,以异龙湖中一种称为“海菜”的草本水生植物而得名,流行于异龙湖畔、陶村鸭子坝、牛街、龙朋六街等地尼苏颇(三道红)聚居地区。同时,也为汉族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