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吴军乘胜追击,直逼郢都。郢都有三城(即麦城、纪南城、郢城),阖闾采用了伍子胥的策略,派伍子胥攻打麦城,孙武攻纪南城。伍子胥用计在麦城附近又筑二城,东曰“驴城”,西曰“磨城”,东驴西磨智破麦城。孙武则引漳水,水淹纪南城,连同郢城都给淹了。见此情形楚昭王熊轸只得仓皇出逃。郢都没有了楚王,自然就不攻自破。攻入郢都后,吴国君臣洗劫楚国国库,淫乱楚国后宫。
接着吴王阖闾又按照伍子胥之言,将楚国宗庙尽行拆毁,虽然孙武极力劝阻,但吴王根本不听。其实,如果吴王采用孙武之计,善待楚民,让公子胜入主郢都,则楚国定会俯首于吴国,对吴国的称霸之计有利而无弊。可伍子胥不愿善罢甘休,他请求吴王准许自己掘楚平王墓以解心头之恨,吴王自然同意。伍子胥怀有报仇之心,有如此之想法和行为,还算可以谅解。而吴王阖闾,应该算得上是一位了不得的政治家,竟不作长久打算,不用孙武之策,只图一时之快,真是令后人为其感到悲哀。
找到平王的尸骨后,伍子胥“手持九节铜鞭,鞭之三百,肉烂骨折”。此后更是“左足践其腹,右手抉其目”,并骂曰:“汝生时枉有目珠,不辨忠佞,听信谗言,杀吾父兄,岂不冤哉!”可伍子胥还不解恨,又割下了平王的头,并把衣物棺木全都销毁,连同尸骨弃于荒野。
吴军占领郢都后,楚国人申包胥逃到秦国。因楚昭王之母是秦女,于是申包胥向秦国求救,而秦哀公却没同意出兵。当时秦哀公整日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哪里会顾得上救楚?说是让申包胥等候,实际上是无心于此。申包胥请得越急,秦哀公越是不发兵。结果,申包胥在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滴水不进,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终于被他感动了,说:“楚国虽然暴虐无道,但是有这样好的臣子,怎能眼看着他们亡国?”
于是秦哀公派兵前往楚国,并击败了吴军,到此时吴王阖闾才撤兵回国。
送子龙赴吉州掾宋 陆游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驾言当送汝,挥涕不能止。人谁乐离别,坐贫至于此。汝行犯胥涛,次第过彭蠡。波横吞舟鱼,林啸独脚鬼。野饭何店炊?孤棹何岸檥?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箠;庭参亦何辱...
成都人历来称办丧事为“打丧火”。旧时,打丧火分小三天或大三天,视各自情况定,办丧事的过程,都要经历“备后事、送终、设灵堂、打丧火、烧七、除服”等。父母进入衰年,子女要为其准备后事(也有老人自行筹备的)...
《白虎通义》云:丧(sàng)者,亡也。人死谓之丧。何言其丧?亡不可复得见也。儒家讲究事死如事生,既然人活着要遵循礼制,那么人死后也应当遵循礼制,即使现世的人是再也见不到死去的人了。人死之后的礼制,就...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撊瘮。自从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
犹太人爱吃豆子。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后者一般为贫困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他们吃饼...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
春联,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春联是刻在门庭木椽或石柱上的,也有的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后来又用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到汉代时,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又将春联写在纸上,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联看...
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有这样两个村民聚落,一个叫羊獬(包括南、北羊獬两个行政村),一个叫历山(包括东、西圈头等六个行政村)。前者座落于汾河东岸的平原上,后者处于汾河以西的山区,两者相去70余华里。按照中...
云南千年菩提树长出“佛手”,深抓岩壁,当地人:凤凰变的!在云南的香格里拉,有一颗非常传奇的凤凰菩提树,如果单独是说一棵菩提树的话,可能并不是多么稀奇,但是这棵菩提树却长在万丈悬崖边上,而且还在这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