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地带,人家常有二喜。是为红喜与白喜。红喜是指结婚、生子、高升等喜庆之类;白喜却是老人升天,老人白柒等等(其他任何非正常自然死亡除外)。这两喜相同之处,便是大摆宴席,同村亲戚之人聚合一堂。但明显不同是在宴席之菜肴上,白喜区别于红喜是菜的种类与数目,红喜为双,白喜为单。红喜菜肴放放枣,白喜则无。另外还在于鼓乐方面,红喜多是喇叭,而白喜多则鼓,镲,(有大镲,小镲)等等。红喜中的镲音是开放,欢喜之乐,而白喜确是闭合,沉重哀悼之音。
老人逝世后,需要做三天法事,才能升天。法事的项目众多,有过桥,诵经,评功,走灯等等。过桥,诵经,评功都在室内所做,只有走灯是户外移动法事。鞭炮自然不可少,但走灯鞭炮声多是短暂的。
走灯对于法事来讲,是最为重要,也是最后一天的法事。走灯结束,意味着第二天下葬,下葬的时间与地点,风水先生已经算定,这就意味着走灯之时,不管天气如何,必须继续下去。多半人们有些玄乎的说法。如果天晴,人们多会说是老天疼怜老人,在他过逝季节给了这样个好天气;纵使下雨,则另一番解释,老人功绩伟大,上天也怜惜流泪。走灯是凌晨三四点进行,一只队伍浩浩荡荡。走在最前列的是老人的第一后人—儿孙,手捧老人遗像。后面是鼓手,锣手,喇叭手。走灯的范围比较广,多到同村或者邻村。儿孙捧着老人的遗像,走灯到每一户人家前,每户人家都有家人早起,准备着香纸与鞭炮。等着走灯的人群一到,便燃烧香纸,老人的后人,对着燃烧的纸堆下跪,待鞭炮放完后才起,这样又进行到下一家。烧香的人家多说些老人保护后代平安之类的话语。下一户远远听到锣鼓音,都起来接灯。
走灯的时候因为天气比较黑,行走不方便,每到走灯之时,以前会捧上蜡烛或提携白色灯笼。就像城市的晚上的路灯,但它会移动。而现在打着手电筒。如果晚上行路之人碰见走灯的队伍,立即避开让路,寓意着给亡灵让路,回升天堂。
走灯结束后,将花圈以及拜祭用品放到下葬之地,意味着亡灵已经来到自己的安居地。到了第二天,亡灵便下葬了。
走灯,现在村里不多见,多因为法事变得简单。走灯也寓意对亡灵的尊重和后辈对先人的孝顺与祭奠!
云南千年菩提树长出“佛手”,深抓岩壁,当地人:凤凰变的!在云南的香格里拉,有一颗非常传奇的凤凰菩提树,如果单独是说一棵菩提树的话,可能并不是多么稀奇,但是这棵菩提树却长在万丈悬崖边上,而且还在这里生活...
佛塔之国有人曾打过这样的比方:把大大小小的佛塔排列起来,真可以从缅甸的南疆排到北国边陲,绵延1500多公里。佛塔最集中的地方要数缅甸中部的蒲甘小城,这里曾是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之都,素有“万塔之城...
夏布因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夏布原料为苎麻,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现称为夏布。夏布有生夏布和熟夏布之分,生夏布是淡草黄本色易于创作中国画,熟夏布经漂白后...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及密教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彼此呼应的。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
很多人眼中的博物馆大多是枯燥的建筑物或者是高端的科技产品,再有的就是旧时的古物,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去现在的博物馆,但是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有着风格不同的博物馆,今天本站小编就带你认识世界上最温情奇特的...
清凉山在怀仁县何家堡乡悟道村西约五里远的地方,山势陡峭,峰峦叠嶂。山上有一寺名清凉寺,据说是文殊菩萨赴五台山途中的第一道场。主峰北山凹处有一石窟,石窟中一尊石雕文殊菩萨像,高1.78米,栩栩如生,端坐...
庶出旧时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官宦人家、商贾巨富除了娶妻之外,还有纳妾的权利(娶小老婆)。山西民间俗称纳妾为“讨二房”、“讨小”,家中以及外人称小老婆为“姨太太”。小老婆所生的子女,即是庶生(非嫡生...
盘古是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的英雄人物。岭南人崇拜盘古的习俗由来已久,并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间庙会。在广西柳州、来宾市一带,盘古庙会最为盛行,其中柳州盘古庙会最有特色。盘古庙会是柳州非常著名的节日。每年农...
苗族人认为祖先的灵魂不死,有着尊祖祭祖的古老传统。其中在饮食上的尊祖方式就是常见的一种生活现象,并逐渐形成了一个饮食祭祖的文化。上香、祭酒、祭菜在苗族人家中大多都没摆有神龛,但在堂屋的中堂某一处墙壁下...
福州“白露必吃龙眼”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哪有那么神奇,不过相信还是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