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诗词
钗头凤
“钗头凤”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发钗的头部用凤鸟作为装饰图案。这种用凤鸟作钗首的发钗,曾见于唐代张鷟《朝野签载》卷三:“杨盈川侄女曰容华,幼善属文,尝为《新妆诗》,好事者多传之。诗曰:‘宿鸟惊眠罢,房栊乘晓开。凤钗金作缕,鸾镜玉为台。妆似临池出,人疑向月来。自怜终不见,欲去复徘徊。’”
文人诗咏最爱凤钗
杨盈川即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容华的这首《新妆诗》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多半是因为诗歌整体的意蕴清婉秀雅,而其中少不了“凤钗金作缕”这锦上添花的精彩之笔。中唐诗人王建《开池得古钗》诗中写道:“美人开池北堂下,拾得宝钗金未化。凤凰半在双股齐,钿花落处生黄泥。”这支古钗也是一支装饰有凤凰图案的金钗。凤钗的形象还出现在白居易《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鬓动悬蝉翼,钗垂小凤行”,李商隐《蝶》“为问翠钗钗上凤,不知香颈为谁回”等诗句中。
在五代以及宋代的词中对于凤钗有更细致的描绘,如李璟《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冯延巳《菩萨蛮》“娇鬟堆枕钗横凤”,柳永《木兰花》“美人纤手摘芳枝,插在钗头和凤颤”,洪迈《踏莎行》“钗凤斜欹,鬓蝉不整。残红立褪慵看镜”等。这些诗词中所提到的凤钗,我们今天可以从出土的文物中看到或者推断出它的大致风貌。五代吴越国康陵出土了一枚白玉饰片,出土时这枚饰片的位置安放在墓主人的头部,上面镂刻着一只神采十足的飞凤,飘扬起来的绶带衔在口中,研究者基本认定它是一支凤钗的钗首。还有一些传世的绘画中也有类似的饰物,这些都说明唐宋时期在钗头上雕刻凤鸟的造型已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了。
记录陆游传世情愁
“钗头凤”之所以被人们所熟知,不是因为它是华贵精致的头饰,而是因其与南宋诗人陆游的那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紧密相联的缘故。陆游与表妹唐婉本是恩爱夫妻,但因陆母不喜欢唐婉,被迫分离,后来二人各自婚娶。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独游沈园与唐婉邂逅,唐婉以酒肴款待,陆游感伤万分,随即在园壁上题下一阕《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词篇感情深挚,内中有说不尽的眷恋相思与追悔悲愤。唐婉读后百感交集,含泪和词一首:“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唐婉的词绝望凄楚,催人泪下。
沈园相见后不久,唐婉就郁郁而卒。在85岁临去世前,陆游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一首沈园情诗:“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些哀感绝世的诗词不仅是这段凄美爱情的真实记录,而且也为它增添了深邃悠长的韵味,而作为一个词牌的“钗头凤”也伴随着这个故事长久地珍藏在人们的心中。如今的沈园,陆游当年题词的墙壁已不复存在,后人为了追思这段至死不渝的感情,用陆游传世的手迹重新组合而成两首《钗头凤》词,刻成词碑。如今,人们如果到绍兴旅游,一定会去瞻仰一下沈园里的这座《钗头凤》碑。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