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情
也有些酸曲酸得苦,苦得幽默。如流行很广的《秃子尿床》就是这样。“只说女婿比奴强,又秃又瞎又尿床。头一晚尿湿红绫被,第二晚尿湿我小衣裳。尿得我三晚上颠倒睡,热乎乎尿在我脖颈里,尿着尿着我生了气,脱下红绣鞋打女婿。前炕追在后炕上,先叫姐姐后叫娘。”
这是对封建社会造成的畸型婚姻的绝妙讽刺和有力控拆!旧时候的婚姻全靠媒婆一张嘴,东说说,西说说,直到洞房花烛夜,男女双方始相识。请看《观新娘》:“天黑晚黄昏后日落西山,进绣房把新人用眼观看;鹰鼻子鹞子眼一脸黑疤,猪婆嘴往上抬脸赛乌鸦,杨柳腰搂三搂还剩半,小金莲尺三长还剩尺八;看得我看得我实实害怕,我宁当光棍不能要她。”
女方也不示弱:“既嫌取面貌丑脚儿又太大,你不该约媒人来到我家。十块钱就是你彩礼的正价,你掏上驴价钱想看骡马。背过身把媒人破口大骂,你哥哥图吃喝哄了你妈。实想了嫁一个西溜子俊娃,谁料想嫁了个白胡子大大。”除了恋情之苦,还有生活之苦:“戴一个破草帽呀,风来吹求掉呀;寻了那三四天呀,喜鹊做了窝呀;穿了个破皮袄呀,虱子虮子多呀;搭到那墙上晒呀,喜鹊把毛啄光呀;阳世山间的穷人多呀,哪一个就像我难过呀。”
风情
一方水土有一方水土的风情。陕北这块黄土地的风情也不时出现在它的幽默小调里。有《新女婿上门》:“野鹊子叫喳喳,新女婿到了丈母家。妻哥留来小舅子拉,丈母奶奶让回家,先是酒来后是菜,后窑洞里瞅见她,白格生生脸脸眉毛弯,走上前来软格摆软格摆,打了一个趔趄,奴的乖乖。”这既是陕北风俗的幽默,也是人情世态的幽默。
义乌双林寺位于义乌佛堂镇云黄山,该寺建于南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由达摩勘基、梁武帝敕建,佛教居士傅大士开创。历经15个世纪,以规模宏大,高僧辈出而名扬中外。北宋时有僧舍1200余间,僧尼2000...
送子龙赴吉州掾宋 陆游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驾言当送汝,挥涕不能止。人谁乐离别,坐贫至于此。汝行犯胥涛,次第过彭蠡。波横吞舟鱼,林啸独脚鬼。野饭何店炊?孤棹何岸檥?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箠;庭参亦何辱...
成都人历来称办丧事为“打丧火”。旧时,打丧火分小三天或大三天,视各自情况定,办丧事的过程,都要经历“备后事、送终、设灵堂、打丧火、烧七、除服”等。父母进入衰年,子女要为其准备后事(也有老人自行筹备的)...
《白虎通义》云:丧(sàng)者,亡也。人死谓之丧。何言其丧?亡不可复得见也。儒家讲究事死如事生,既然人活着要遵循礼制,那么人死后也应当遵循礼制,即使现世的人是再也见不到死去的人了。人死之后的礼制,就...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撊瘮。自从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
犹太人爱吃豆子。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后者一般为贫困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他们吃饼...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
春联,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春联是刻在门庭木椽或石柱上的,也有的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后来又用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到汉代时,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又将春联写在纸上,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联看...
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有这样两个村民聚落,一个叫羊獬(包括南、北羊獬两个行政村),一个叫历山(包括东、西圈头等六个行政村)。前者座落于汾河东岸的平原上,后者处于汾河以西的山区,两者相去70余华里。按照中...